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美英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起搏
  • 3篇心室
  • 3篇右心
  • 3篇右心室
  • 3篇利钠
  • 3篇利钠肽
  • 3篇房室
  • 3篇房室传导
  • 3篇房室传导阻滞
  • 2篇端脑
  • 2篇室间隔
  • 2篇间隔部
  • 2篇间隔部起搏
  • 2篇氨基末端
  • 1篇心病
  • 1篇心动描记术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房功能

机构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7篇胡美英
  • 6篇汤长春
  • 6篇曾向辉
  • 6篇张翼
  • 6篇彭珍云
  • 5篇向力群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不同房室间期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不同房室间期(AVD)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植入双腔起搏器的Ⅲ度AVB患者51例,按不同AVD分为前后4期:A期AVD为心房感知(SAV)90 ms、心室起搏(PAV)120 ms;B期为SAV 120 ms、PAV 150 ms;C期为SAV 150 ms、PAV 180 ms;D期为SAV 180 ms、PAV 210 ms。每期观察2个月,分别比较Ⅲ度AVB患者4期心电图QRS波时限和形态,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脏超声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三尖瓣返流等参数。结果Ⅲ度AVB患者行不同AVD起搏时LAD、LVDd、LVDs、IVST、LVPWT及LVEF无变化;而二尖瓣及三尖瓣返流随AVD的延长而依次减少;起搏QRS波时限A期较D期长(149.21±8.10 ms vs 145.27±6.94 ms,P<0.05);NT-proBNP随AVD的延长而减少(中位值分别为365.51,327.54,279.13和270.10 pg/ml)。结论Ⅲ度AVD患者不同AVD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会产生影响,短期内对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影响不明显,选择起搏间期为SAV180 ms、PAV 210 ms时患者的获益最大。
汤长春向力群胡美英曾向辉彭珍云张翼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房室间期心脏血流动力学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分别选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20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患者入院...
胡美英
关键词:冠心病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
文献传递
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3例),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随机分为RVA起搏组(RVA组)32例及RVS起搏组(RVS组)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术前两组QRS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QRS间期,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0.18±0.03)svs(0.14±0.01)s,P<0.05];术前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较RVS组显著升高([286.8±5.2)pg/mlvs(212.1±6.6)pg/ml,P<0.05];左室射血分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可能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RVS起搏尽可能的维持了双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RVS起搏比RVA起搏更加符合生理的起搏部位。与RVA起搏比较,RVS起搏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汤长春向力群胡美英张翼彭珍云曾向辉
关键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NT-PROBNP
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器患者(111例),起搏器平均植入时间(4.52±3.65)年,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完全起搏时QRS波时限分为四组:A组为QRS≤120ms(21例);B组为120ms180ms(2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获取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EF,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分析起搏QRS波时限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D组患者LAD、LVEDD、LVESD、IVST及IVPWT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大,同时LVEF显著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随起搏QRS时限的不断增宽,不同组别的LVEF是依次降低(中位值分别为66.5%、60.3%、52.7%和45.8%),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是依次增大(中位值分别为143.7 pg/ml、261.8 pg/ml、599.4 pg/m和971.2 pg/ml)。直线相关性分析示起搏QRS波时限与LAD(r=0.141,P<0.05)、LVEDd(r=0.678,P<0.05)、LVEDs(r=0.439,P<0.05)、IVST(r=0.165,P<0.05)及LVPWT(r=0.189,P<0.05)有显著线性关系,呈正相关。起搏QRS波时限与LVEF负相关(r=-0.684,P<0.05),起搏QRS波时限与NT-proBNP的对数正相关(r=0.368,P=0.029)。结论:对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是一个可初步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其起搏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会恶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可结合NT-proBNP进行动态观察,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衰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汤长春向力群胡美英曾向辉彭珍云张翼
关键词:右室间隔部心功能
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血清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NT-proBNP明显升高,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A组NT-proBNP高于B组(P<0.05);A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B组[(83.6±3.7)%vs(21.8±6.5)%,P<0.05];NT-proBNP与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r=0.736,P<0.05),与LVEF无相关性(r=-0.11 2,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心室起搏比例增高而升高,心室起搏比例增高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汤长春胡美英向力群曾向辉彭珍云张翼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室间隔超声心动描记术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分为RVA起搏(RVA组)32例及RVS起搏(RVS组)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术前两组QRS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QRS间期,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0.18±0.03)vs(0.14±0.01)s,P<0.05];术前两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NT-proBNP水平,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较RVS组升高更显著[(286.8±5.2)vs(212.1±6.6)pg/mL,P<0.05];LVEF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12,P<0.05),与QRS波呈正相关(r=0.634,P<0.05)。结论: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可能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与RVA起搏比较,RVS起搏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汤长春向力群胡美英彭珍云曾向辉张翼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
心房颤动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左心房大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左心收缩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33例,另选30名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者血清NT-proBNP水平,并观察血清NT-proBNP水平与LAD大小的关联。结果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较窦性心律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5.2±170.9)ng/L比(57.2±31.9)ng/L,P<0.01]。其中持续性心房颤动组的LAD和NT-proBNP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均显著升高[LAD:(33.7±4.9)mm比(30.5±3.3)mm,P<0.05;NT-proBNP:(261.8±124.9)ng/L比(143.7±26.2)ng/L,P<0.05];永久性心房颤动组的LAD和NT-proBNP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均显著升高[LAD:(37.5±2.9)mm比(30.5±3.3)mm,P<0.05;NT-proBNP:(599.0±33.5)ng/L比(143.7±26.2)ng/L,P<0.05];永久性心房颤动组的LAD和NT-proBNP较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均显著升高[LAD:(37.5±2.9)mm比(33.7±4.9)mm,P<0.05;NT-proBNP:(599.0±33.5)ng/L比(261.8±124.9)ng/L,P<0.05]。不同类型心房颤动组的LAD越大(中位值分别为30.5、33.7和37.5 mm),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越高(中位值分别为143.7ng/L、261.8ng/L和599.0 ng/L)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AD、心房颤动类型和病程是高血清NT-pro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均为P<0.01)。结论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者,可能与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心房颤动类型和病程密切相关。
汤长春张翼胡美英彭珍云曾向辉
关键词:心房颤动利钠肽心房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