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鼠疫
  • 12篇印鼠客蚤
  • 9篇蚤类
  • 9篇缓慢细蚤
  • 8篇媒介效能
  • 6篇生活史
  • 6篇吸血
  • 5篇疫源
  • 5篇疫源地
  • 5篇吸血量
  • 4篇养殖
  • 4篇生活史观察
  • 4篇体重
  • 3篇养殖方法
  • 3篇疫菌
  • 3篇鼠疫杆菌
  • 3篇鼠疫菌
  • 3篇杆菌
  • 2篇人蚤
  • 2篇生物学

机构

  • 42篇云南省流行病...

作者

  • 42篇胡晓玲
  • 40篇赵文红
  • 40篇张洪英
  • 39篇梁云
  • 27篇何晋侯
  • 25篇吴明寿
  • 22篇杨智明
  • 11篇何晋候
  • 4篇高子厚
  • 2篇罗捷
  • 1篇郭英
  • 1篇马永康
  • 1篇段兴德
  • 1篇方竹
  • 1篇杨光荣
  • 1篇白瑛
  • 1篇唐玉珍

传媒

  • 13篇中国地方病防...
  • 10篇地方病通报
  • 9篇医学动物防制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6篇1997
  • 15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5篇199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新蚤指名亚种的嗜血性、寿命及体重被引量:3
1997年
用实验室饲养的特新蚤指名亚种,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在饥饿后第1、第4和第6天的吸血率分别为54.04%(107/198)、49.23%(32/65)和63.08%(41/65),总吸血率为54.88%(180/328),证明该蚤具有嗜吸人血的特性。在温度18±1℃,相对湿度70±5%的条件下,饥饿幼龄蚤寿命为6.1天(1~17天),成龄蚤5.57天(1~10天);吸血蚤寿命42.2天(7~70天)。新羽化蚤体重O.294±0.185mg,吸血后成蚤体重0.524±0.208mg。平均吸血量雌蚤为0.364mg(0.00038ml),雄虽为0.091mg(0.0000884ml)。
胡晓玲何晋侯杨智明高子厚梁云赵文红张洪英
关键词:体重吸血量
耿马县南木弄、石灰窑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1997年
1991年11月13日,耿马县南木弄发现腺鼠疫病例。经调查,该地及邻近的石灰窑也有动物鼠疫流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1 动物鼠疫调查 南木弄办事处坚强社于10月份发生死鼠,但因8月份进行过大面积灭鼠而未引起重视。
白瑛唐玉珍胡晓玲马永康张成
关键词:动物鼠疫鼠疫流行病学
方叶栉眼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1996年
在温度16℃、19℃,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进行了方叶栉眼蚤感染鼠疫菌后的菌栓形成能力、生存期限(寿命)及集群叮咬传播鼠疫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蚤不能形成菌栓,平均寿命44.13天,阴转率68.52%~76.19%,经多批次集群蚤叮咬大绒鼠不能感染鼠疫,媒介效能为零。证实方叶栉眼蚤在我省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传播媒介,即媒介蚤的地位不能成立,对鼠疫菌的种群延续没有实质的流行病学意义。
梁云何晋侯赵文红张洪英杨智明胡晓玲
关键词:媒介效能鼠疫
特新蚤指名亚种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实验研究被引量:25
1996年
在温度19℃,相对湿度80±5%条件下,对特新蚤指名业种进行集群叮咬、羊蚤传播能力及菌栓形成等实验研究。集群叮咬大绒鼠10组,全部动物于7天内特异性死亡。单蚤传播实验的感染潜能力0.97,栓塞潜能0.55,传播潜能0.63,栓塞存活潜能0.23,媒介效能0.34,媒介指数0.08。结合疫源地动物流行病学分析认为,特新蚤指利亚种在云南肖野鼠鼠疫疫源地中的传播媒介地位成立,对鼠疫菌种群在本疫源地内的延续起着决定性作用。
张洪英何晋侯赵文红梁云杨智明胡晓玲高子厚
关键词:媒介效能鼠疫
云南几种蚤吸血量与菌栓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
1999年
在各蚤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对云南6种蚤的菌栓形成率与吸血量关系的观察结果表明,蚤类的菌栓形成率与吸血量有关。
张洪英何晋侯梁云赵文红吴明寿胡晓玲杨智明
关键词:吸血量鼠疫菌
方叶栉眼蚤的实验养殖及生活史观察被引量:2
1998年
在温度18±0.5℃,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方叶栉眼蚤生活周期为50.47天(41~67天),其中卵期为6.52天(2~11天),幼虫期为19.91天(13~32天),蛹期为23.93天(18~39天)。该蚤的孵化率、蛹化率、羽化率和成长率依次为95.65%、95.45%、97.61%和89.13%。共养殖该蚤16代。结果表明,本实验室养殖方叶栉眼蚤的方法可靠。
胡晓玲何晋侯张洪英杨智明梁云赵文红
关键词:生活史
印鼠客蚤生活史观察被引量:3
1993年
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Rothchild1903)是我省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黄胸鼠(R.flavipectus)的主要寄生蚤种,也是自然感染鼠疫菌最高的蚤种,对其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为此。
张洪英何晋侯赵文红胡晓玲梁云吴明寿
关键词:印鼠客蚤生活史
棕形额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1996年
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是一广布蚤种,在云南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种群组成中居第4位,是齐氏姬鼠、黄胸鼠、褐家鼠的重要寄生蚤之一,在该疫源地棕形额蚤的自然感染率为0.67%,1975~1994年从此蚤分离到鼠疫菌14株,仅次于方叶栉眼蚤而高于特新蚤指名亚种。为弄清云南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蚤种的媒介地位,作者系统研究了棕形额蚤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室 全自动恒温恒湿室,面积10m^2,温度19±0.5C,湿度80±5%。1.1.2 实验动物
赵文红何晋候张洪英梁云胡晓玲
关键词:鼠疫鼠疫杆菌
用鼠疫菌攻击动物制备感染蚤的试验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宿主、媒介、病原体是构成鼠疫流行的三个重要环节。有关媒介蚤的实验研究中常常需要制备一定数量的感染蚤供试。1989~1996年,我们在进行云南家野两型疫源地七种主要蚤类传播鼠疫的研究过程中,对七种蚤类进行了人工实验感染,因感染蚤的制备是整个传播试验的关键步骤,本文旨在介绍感染蚤的制备方法及应掌握的环节。
张洪英何晋候梁云赵文红吴明寿郭英胡晓玲杨智明
关键词:鼠疫菌
印鼠客蚤与缓慢细蚤游离性的观察被引量:3
1996年
为了探讨印鼠客蚤与缓慢细蚤的游离性与鼠疫流行关系,将两种蚤投放在未感染和感染鼠疫菌的黄胸鼠鼠体上,以观察两种蚤从鼠体上游离情况。结果:在未感染和感染状况下,印鼠客蚤游离率分别为94.39%与93.50%;缓慢细蚤游离率为52.74%与47.41%。两种蚤在两种状况下的游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因此,印鼠客蚤的流行病学意义大于缓慢细蚤,在云南黄胸鼠鼠疫疫源地中,加强对印鼠容蚤的防治是控制鼠疫流行的重要措施。
吴明寿何晋侯赵文红梁云张洪英胡晓玲
关键词: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鼠疫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