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必亮

作品数:108 被引量:815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3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3篇一带一路
  • 14篇共建
  • 13篇农村
  • 8篇农业
  • 8篇城市
  • 7篇农民
  • 6篇城镇化
  • 5篇资本
  • 5篇金融
  • 5篇城乡
  • 4篇疫情
  • 4篇社会主义
  • 4篇社会资本
  • 4篇经济体
  • 4篇劳动力
  • 4篇城市化
  • 3篇收入差距
  • 3篇农经
  • 3篇农民收入
  • 3篇区域经济

机构

  • 6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7篇中国社会科学...
  • 1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不列颠哥伦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国家开发银行
  • 1篇国务院
  • 1篇人民日报社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世界银行集团

作者

  • 100篇胡必亮
  • 4篇刘清杰
  • 3篇陈吉元
  • 2篇周晔馨
  • 2篇武岩
  • 2篇刘倩
  • 1篇徐秀军
  • 1篇武力
  • 1篇姚枝仲
  • 1篇何自力
  • 1篇潘大建
  • 1篇叶克林
  • 1篇范莎
  • 1篇王生升
  • 1篇张勇
  • 1篇李玲
  • 1篇熊飞
  • 1篇葛成
  • 1篇邱海平
  • 1篇周人杰

传媒

  • 5篇中国农村观察
  • 5篇今日中国
  • 5篇中国农村经济
  • 5篇经济导刊
  • 4篇调研世界
  • 4篇经济研究
  • 4篇中国发展观察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瞭望
  • 3篇中国人口科学
  • 3篇中国外汇
  • 3篇社会治理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经济学动态
  • 2篇网际商务
  • 2篇学术前沿
  • 2篇区域经济评论
  • 1篇国际经济评论
  • 1篇世界经济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3篇2000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完善被引量:5
2014年
国家新一轮城镇化规划着重强调了城乡一体化、城市群发展和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此轮城镇化也可能产生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城市贫民增加、城市发展的市场推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应该向更透彻的市场化、更深入的地方化和更明确的低碳化方向转型和发展。
胡必亮潘庆中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市场化地方化
“一带一路”的实践探索——对江苏、浙江、广东的调查
2023年
基于对江苏、浙江、广东3省10市的实地调查,文章系统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重点打造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之间的交通运输通道、大力发展中欧班列、扎实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与教育、文化交流等。文章也指出了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实践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客观地反映了地方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发展前景乐观可期;同时,我们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构建我国与共建国家开放发展大通道、完善国际融资机制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胡必亮
东盟国家的战略两难与中国之对策被引量:4
2014年
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日本和菲律宾与美国密切配合,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缅甸成为西方国家的拉拢对象,印度乘机推进其"向东"政策,欧盟和俄罗斯也开始将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和欧盟更是加快了推进TPP和TTIP谈判步伐。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韩自贸区谈判、东盟主导的"10+3"和"10+6"自贸区谈判乃至"10+1"自贸协定现在看来都有可能出现不确定性。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投资形势却不容乐观,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受融资规模和缺乏政策引导等因素限制,发展相对迟缓。中国此时应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财政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充分融入中国—东盟经济整合进程之中,为对冲与化解目前东盟可能出现的变局发挥积极作用。
胡必亮葛成
关键词:中国-东盟关系财政政策
灰色区域理论概述被引量:14
1993年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农村”与“城市”的界定,尽管世界各国的具体标准不尽相同,但是人们还是找到了一些共同的指标。联合国统计处曾将1945—1954年间举办过人口普查的52个国家作过详细的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国家是按以下准则来划分城市与乡村的:〈1〉居落特征。人们通常将那些具有城市特征的居落界定为城市,将那些具有乡村特征的居落界定为农村。
胡必亮
“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
2018年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发挥积极影响力,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前不久,据一家德国媒体报道,欧盟多国驻华大使通过发表一份联合署名的报告而集体发声,对中国倡导并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提出警告,认为这些建设项目优先考虑了中国企业的利益,确保中国的原材料需求得以满足,消减自身国内过剩产能,扩大自己新的出口市场,没有遵守公开性原则,阻碍全球自由贸易,分化欧盟,把全球化打造成为对中国自己有利的全球化,等等。简言之,中国之所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切都是为了中国自己。
胡必亮
关键词:共享全球自由贸易公开性原则媒体报道
“一带一路”:走向可持续发展
2021年
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倡导并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情况高度关注。最近有欧洲媒体报道说,由于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大幅减少;有人对“一带一路”债务问题继续表示关切;也有人对“一带一路”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煤电建设项目表示关注。同时,有更多的人关心疫情下以及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趋势。
胡必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媒体报道债务问题建设项目一带一路疫情
德国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被引量:1
1994年
一、概 况 到80年代原西德中小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小企业的营业额及就业人数也都占到了全国企业总营业额和总就业人数的60%左右,它们所上缴的营业税和创造的出口价值已分别占到了全国企业营业税总额及全国出口总值的60%和40%。进入90年代以来,尽管不少中小企业出现了规模扩大及集中趋势,但80年代所形成的格局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1.中小企业的定义 尽管中小企业在德国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要给中小企业以明确的定义,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直到7O年代,中小企业的定义才逐渐开始明朗起来。目前。
陈吉元胡必亮
关键词:中小型
中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利被引量:1
2001年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与发展,发展中国家 比较普遍地表 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担心 自己的利益在 这一过程中受 到损害。但是, 我们也应清楚 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为推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对其中一些经济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基础较好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为催化其经济向更加成熟的、更加国际化的经济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如果能够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这些发展中国家就能实现跳跃式的腾飞,在很短时期内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胡必亮
关键词:WTO经济结构
社会资本对收入水平及差异的影响是扩大还是减少--来自12省份城市居民的样本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基于CHIP(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2年)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对其收入水平和差异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居民收入会随着自身社会资本的改善而提高。社会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不同的机制:(1)即使个体的社会资本相同,由于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在不同的收入群体中会产生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2)给定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相同,个体社会资本量的异质性也会扩大收入差距。笔者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分布,从而验证了第一类机制。给定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相同,使用夏普利值分解的方法发现,个体社会资本量的异质性会加剧收入差距的扩大,但是这一贡献并没有区域、行业特征等因素显著。随后的实证分析检验了社会资本对收入确实有提高作用,同时也分析出社会资本可能会缩小收入差距。这加深了我们对于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微观机制的理解,并对制定消除收入差距的政策有指导意义。
刘倩孙开斯胡必亮
关键词:社会资本收入差距
“一带一路”五周年:实践与思考被引量:6
2018年
归类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我国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包括:构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推进了一系列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提供了一些"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行所需的重要保障。基于5年的实践,阐述了中国在综合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后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些主要因素,包括:中国通过增强国际贸易合作而增加进口,利用"一带一路"平台促进中国进一步的开放发展,以及促进中国边境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有利于推进进一步的经济全球化和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更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5年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反映了世界历史潮流发展的基本方向,符合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利益诉求,发展前景乐观可期;但是也要根据5年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一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胡必亮
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债务管理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