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瑶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乙醇
  • 2篇抑制物
  • 2篇发酵
  • 2篇浮萍
  • 1篇电池
  • 1篇丁醇
  • 1篇动力学
  • 1篇预处理
  • 1篇粘度
  • 1篇生产技术
  • 1篇生产燃料
  • 1篇生物燃料电池
  • 1篇生物吸附
  • 1篇生物吸附剂
  • 1篇薯类
  • 1篇薯类原料
  • 1篇水解
  • 1篇酸水解
  • 1篇脱毒
  • 1篇能源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成...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原子能...
  • 1篇云南省轻工业...

作者

  • 7篇肖瑶
  • 7篇赵海
  • 6篇靳艳玲
  • 4篇方扬
  • 3篇孙彦平
  • 3篇李新波
  • 3篇陈谦
  • 2篇张良
  • 2篇何开泽
  • 2篇郜晓峰
  • 1篇蔡小波
  • 1篇戚天胜
  • 1篇薛慧玲
  • 1篇赵永贵
  • 1篇张庆
  • 1篇黄田钫
  • 1篇黄玉红
  • 1篇吕发康
  • 1篇官家发
  • 1篇张浩

传媒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酿造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科技促进发展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甘薯高效乙醇生产技术
赵海靳艳玲方扬吕发康何开泽戚天胜张良谭健官家发肖瑶李新波郜晓峰陈谦张庆王新惠薛慧玲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该成果主要通过开发高效降粘预处理酶系降低甘薯浓醪的粘度,通过液化糖化工艺的优化,将甘薯中淀粉快速、高效地转化为葡萄糖作为乙醇生产微生物的底物,配合高效乙醇发酵菌株和适配的发酵技术快速生产高浓度...
关键词:
关键词:燃料乙醇甘薯发酵工艺
高粘度薯类原料高效乙醇转化技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被引量:2
2016年
原料粘度高已成为限制薯类乙醇行业发展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采用糖苷键单克隆抗体芯片技术阐明薯类原料粘度成因机制,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粘酶系和相应的降粘预处理工艺;利用模拟的工业发酵压力条件,选育获得高产物反馈抑制耐性菌株;同时与发酵过程调控工艺、新型高传质反应器系统集成,建立薯类乙醇高效发酵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现薯类乙醇发酵三大技术突破。
赵海靳艳玲方扬何开泽黄玉红沈维亮和智明万明肖瑶陈谦
关键词:高粘度薯类乙醇
纤维素酸解副产物对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CICC8012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为确定纤维素酸解副产物对C.acetobutylicum CICC8012发酵生产纤维燃料丁醇的影响,选择乙酸根、甲酸、葡萄糖醛酸、氯化钠、硫酸钠、糠醛、羟甲基糠醛(HMF)、香豆酸、阿魏酸、丁香醛、香草醛等纤维素酸解副产物,研究其对菌种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酸和酚类物质的抑制作用强烈,0.5 g/L的甲酸、阿魏酸或香豆酸存在时对丁醇的抑制率分别为88.1%、22.1%、82.4%,丁香醛(≥0.5 g/L)、香草醛(≥2 g/L)可使发酵的延滞期变长,但抑制作用小于阿魏酸和香豆酸;1 g/L的糠醛、HMF、葡萄糖醛酸存在时对丁醇的抑制率分别为9.8%、4.6%、7.3%,10 g/L乙酸钠存在时对丁醇的抑制率为4.8%,这4种物质对丁醇发酵的抑制作用不大;硫酸钠、氯化钠质量浓度大于5 g/L时对发酵产生抑制作用,浓度达到20 g/L时菌体几乎不能生长.当各抑制物混合时,若抑制物的含量超过临界点,各抑制物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小麦秸秆水解液的发酵结果表明,水解液成分复杂,抑制作用更为强烈.
孙彦平靳艳玲郜晓峰李新波肖瑶赵海
关键词:纤维素酸水解抑制物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
耐高氨氮浮萍的筛选及优势品种的生长特性被引量:5
2014年
为寻找有效处理猪场废水等高氨氮废水的浮萍品种,对采集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520株浮萍品种在400 mg/L氨氮浓度废水,pH 6.6条件下进行初次筛选,在250 mg/L氨氮浓度下进行复筛,并对筛选所得品种的游离氨耐受性及SOD酶活进行测定.通过初筛获得23株存活浮萍品种,复筛获得XJ3(Landoltia punctata)、D0045(Spirodela polyrhiza)两株优势品种,其在250 mg/L氨氮浓度下蛋白质积累能力分别为2.17 g m-2 d-1、2.15 g m-2 d-1,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为4.98g m-2 d-1、4.60 g m-2 d-1,氮元素同化效率分别为11.84%、13.11%.实验表明XJ3可耐受游离氨浓度达1.31 mg/L,D0045可耐受最高游离氨浓度大于0.80 mg/L,验证性实验中,浮萍可在pH 4条件下800 mg/L氨氮废水中存活.SOD酶活性测定显示XJ3、D0045在250 mg/L氨氮胁迫环境下,SOD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说明其相对于其他品种具有较强的氨氮胁迫耐受性.因此,XJ3、D0045两株优势浮萍植株可实现高氨氮废水中氮元素的有效转化,对于净化高氨氮废水具有较大潜力.
张浩方扬靳艳玲肖瑶黄田钫赵海
关键词:氨氮猪场废水浮萍
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丁醇工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目前纤维燃料丁醇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围绕预处理、酶解、发酵3个关键步骤进行。文中介绍了燃料丁醇发展史、丁醇发酵微生物种类及其发酵机理,着重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水解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对发酵的影响,归纳了不同脱毒方法及脱毒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纤维燃料丁醇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目前丁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丁醇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孙彦平靳艳玲李新波肖瑶赵海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丁醇预处理抑制物脱毒
浮萍(Lemna aequinoctialis)干粉对Pb^(2+)的吸附被引量:8
2013年
为开发高效去除重金属铅(Pb2+)污染的生物吸附剂,以浮萍(Lemna aequinoctialis)干粉为吸附剂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该吸附剂吸附Pb2+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和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研究了吸附前后吸附剂表面的化学基团变化.结果表明,对吸附效果影响显著的因素有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颗粒大小和Pb2+初始浓度;参与吸附Pb2+的基团可能是吸附剂所含糖类中的羟基及酰胺中的氨基;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为0.999 95,k2为3.65 g min-1 mg-1;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浮萍对Pb2+的吸附量在高达56.79 mg/g时仍未达到吸附饱和点.本研究表明L.aequinoctialis干粉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吸附剂,对Pb2+的吸附条件要求不严格,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大,在较宽的条件范围内都可达到较高的去除率.
陈兰钗方扬靳艳玲陈谦赵永贵肖瑶赵海
关键词:浮萍LEMNA生物吸附剂铅污染吸附动力学
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甘薯燃料乙醇废水产电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甘薯燃料乙醇废水,以COD为5000mg/L的废水做底物,获得的最大电功率密度为334.1mW/m2,库仑效率(CE)为10.1%,COD去除率为92.2%.实验进一步考察了磷酸缓冲液(PBS)浓度和废水浓度对MFC产电性能的影响.PBS含量从50mmol/L增加到200mmol/L,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提高了33.4%,CE增加26.0%,但PBS对废水的COD去除率影响不大.含50mmol/LPBS的废水COD从625mg/L增加到10000mg/L,COD去除率和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在废水浓度为5000mg/L处均获得最大值,但CE值有降低的趋势,从28.9%变化至10.3%.这些结果表明,MFC可以在处理甘薯燃料乙醇废水的同时获得电能;增大PBS浓度能提高MFC的产电性能;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随废水COD增加而增大,但废水浓度过高会引起酸化使MFC产电性能下降.
蔡小波杨毅孙彦平张良肖瑶赵海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