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磁共振
  • 28篇成像
  • 24篇磁共振成像
  • 9篇造影
  • 7篇血管
  • 6篇心肌
  • 6篇血管造影
  • 6篇磁共振血管
  • 6篇磁共振血管造...
  • 5篇平面回波
  • 5篇缺血
  • 5篇脑缺血
  • 5篇梗死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平面回波成像
  • 4篇肿瘤
  • 4篇肝肿瘤
  • 3篇影像
  • 3篇再灌注
  • 3篇增强磁共振

机构

  • 29篇同济医科大学...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山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肇庆市第二人...

作者

  • 41篇肖学宏
  • 33篇孔祥泉
  • 26篇刘定西
  • 15篇徐海波
  • 15篇彭振军
  • 14篇江利
  • 12篇于群
  • 12篇梁波
  • 12篇熊茵
  • 7篇常时新
  • 7篇杨炼
  • 5篇冯敢生
  • 4篇王耀明
  • 4篇杨帆
  • 3篇罗汉超
  • 3篇江利
  • 3篇于群
  • 3篇童萼塘
  • 3篇熊茵
  • 3篇于群

传媒

  • 14篇临床放射学杂...
  • 10篇中华放射学杂...
  • 8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3
  • 3篇2002
  • 7篇2001
  • 10篇2000
  • 15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通过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1.5T超导型MR机进行大鼠脑冠状位扫描,随后经股静脉注入Gd-DTPA,迅速行同层间歇扫描。结果脑缺血4h,再灌注50min时,缺血侧纹状体增强率与对侧相比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再灌注70min时,缺血侧大脑皮层增强率较对侧增高(P<0.05)。缺血侧侧脑室在再灌注10min时可见明显强化。结论纹状体区BBB比大脑皮层更易受到再灌注损伤。血脑脊液屏障较早受到破坏。增强MRI是一种敏感的在活体条件下检测BBB损伤的理想方法。
王耀明莫雪安赵伟佳童萼塘肖学宏方瑗
关键词:血脑屏障脑缺血BBB
同相位与反相位梯度回波T_1WI在肝脏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2000年
目的 评估同相位与反相位梯度回波T1WI在肝脏应用的价值 ,尤其是评估其对肝内脂肪变的检测能力。方法  76例病人采用屏气同相位与反相位T1W梯度回波序列对肝脏扫描。将76例病人分成 3组分析 :(1)肝内无占位病变组 ,8例 ;(2 )肝癌组 ,34例 ;(3)血管瘤或囊肿组 ,共 34例。对 2种序列的图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76例中发现 14例肝脂肪变 ,6 2例无脂肪变。在 14例肝脂肪变中 ,反相位MRI还显示了 4例低信号肿块周边环状高信号带 ,其中 3例肝癌 ,1例血管瘤。在肝脂肪变的反相位上显示肝与脾和病灶信噪比或对比信噪比值较同相位低 ,但肝与脾和病灶间信噪比 (SNR)或对比信噪比 (CNR)在同相位与反相位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同相位与反相位对显示肝脏病变和对脂肪成分的诊断是有价值的。两者互补 ,缺一不可。为避免肝脏病变在T1WI上的误诊或漏诊 。
徐海波孔祥泉刘定西肖学宏常时新熊茵于群彭振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肿瘤T1WI
HASTE与HASTE-IR序列对肝实质病灶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评价屏气下T2 WIHASTE与HASTE IR序列对肝癌的检测能力。材料与方法  6 2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屏气下HASTE和HASTE IR序列T2 WI。同一层面的成像采用上述 2种序列进行分析 ,记录平均信号强度和标准差。肝脏、脾脏及肿瘤的信噪比 (SNR)和相对对比噪声比 (rCNR)通过除以背景噪声的标准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ASTE IR序列显示病灶与肝实质的对比度高 ,图像清晰。肿瘤 /肝实质和脾脏 /肝实质的rCNR分别为HASTE IR序列 :1.2 1± 0 .2 4,1.74± 0 .2 5 ;HASTE序列 :0 .71±0 .0 7,0 .75± 0 .1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t=1.94,2 .35 ;P =0 .0 3 <0 .0 5 )。另外 ,HASTE IR序列发现了 12个 (19.4% )HASTE序列无法显示的小病灶。结论 屏气下HASTE IR序列和HASTE序列对肝脏实质性病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前者显示肿瘤 /肝实质的rCNR明显高于后者 。
常时新孔祥泉刘定西彭振军肖学宏于群熊茵江利扬帆徐海波
关键词:HASTE
增强MRI评价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通过增强 MRI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 4h后再灌注。用 1.5 T超导型 MR机进行大鼠脑冠状位扫描 ,随后经股静脉注入 Gd- DTPA,迅速行同层间歇扫描 (每隔 10 m in扫描 1次 ) ,持续 10 0 min。以双侧对称的脑实质为兴趣区 ,测得兴趣区信号强度 (SI) ,求其增强率。结果 脑缺血 4h,再灌注 5 0 min时 ,缺血侧纹状体增强率与对侧相比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再灌注 70 min时 ,缺血侧大脑皮层增强率较对侧增高 (P<0 .0 5 )。缺血侧侧脑室在再灌注 10 m in时可见明显强化。结论 纹状体区 BBB比大脑皮层更易受到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较早受到破坏。增强 MRI是一种敏感的在活体条件下检测 BBB损伤的理想方法。
王耀明莫雪安童萼塘肖学宏方瑗
关键词:血脑屏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栓法
MR相位速度图对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5
2000年
目的 :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 ,采用流动分析软件 ,通过测量椎动脉的流速、流量 ,评价正常及病理情况下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生理意义。方法 :测量了 8例健康人和 18例椎动脉狭窄时的椎动脉血流变化。采用K 空间段电影相位速度对比法 (SegmentedK spacecinephase -contrastMR )测量椎动脉的流量率曲线图 ,运用统计学分析 ,比较椎动脉横截面积、流速、流量及其返流量变化情况。结果 :MR相位速度图能准确地可重复地测量椎动脉的流速和流量。血流分析表明在病理情况下椎动脉的顺应性低于正常组 ,峰收缩期流速和平均流速明显降低 ,返流均百分比增加。结论 :MR相位速度图对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常时新孔祥泉肖学宏于群刘定西彭振军熊茵戴文
关键词:椎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病
多种MR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性疾病和血管狭窄模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通过多种MR血管造影技术在模拟狭窄血管的体外模型和四肢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评估其价值和限度。方法  (1 )实验研究 :对不同狭窄程度、长度的模型行二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 (2DTOFMRA)、幅度对比磁共振血管造影 (MCA)、增强 (CE)MCA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3DCEMRA) ,测量并计算狭窄程度、长度及其对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 (2 )临床应用 :对2 0例四肢血管性疾病的患者行 3DCEMRA、2DTOFMRA和MCMCA ,其中血管瘤 1 2例 ,动脉粥样硬化4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脂肪瘤 1例 ,骨转移瘤 1例 ,动脉破裂修补术 1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比较上述MRA的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结果  (1 )实验结果 :2DTOFMRA、MCA、CEMCA和 3DCEMRA对管腔狭窄程度为 69%的分级准确性分别为 3 6 4%、9 1 %、1 8 2 %和 72 7% ,3DCEMRA对狭窄>69%的评估优于其他MRA方法 (P <0 0 0 1 ) ,但比起真实值仍有高估 (P <0 0 0 1 )。 (2 )临床应用 :2DTOFMRA、MCA和 3DCEMRA的动脉显示率分别为 92 6% ,94 4%和 98 1 % ;对 1 2例血管瘤的异常血管显示分别为 0例、6例和 1 1例。结论  3DCEMRA无论对图像质量、狭窄程度的评估还是对病灶的供血血管及病灶与血管关系的显示均具有明显优势 ,但对狭窄程度的高估仍不可避免。
徐海波孔祥泉杨亚莉肖学宏熊茵刘定西杨帆于群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外周血管疾病四肢
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肝局灶性病变应用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探讨表面弥散系数(ADC)评估肝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48例带有58个肝占位病变患者进行了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58个肝占位病变中30个肝细胞癌,16个肝血管瘤,12个肝囊肿。应用不同梯度因子b值(b=0,30,1000,1100秒/mm2)弥散图像拟合出ADC图,并获取ADC值。结果:肝细胞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5±0.51×10-3、1.75±0.6×10-3和3.15±0.43×10-3mm2/秒,三者差异存在着显著性(P<0.01)。结论: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法对肝细胞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但不适宜对小病灶定性诊断。
徐海波孔祥泉肖学宏杨炼杨帆江利梁波刘定西熊茵于群彭振军
关键词:肝肿瘤平面回波磁共振成像
伽玛刀治疗脑部疾患晚发灶周水肿原因探讨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后晚发灶周水肿的原因,从而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伽玛刀治疗后不同程度晚发灶周水肿患者22例,临床资料齐全及影像资料完整,其中转移瘤2例,胶质瘤7例,脑膜瘤5例,血管畸形7例,帕金森氏病1例(其中4例为院外作伽玛刀治疗),3例用了MRA复查(院外),全部病例术前MRI图像上均无明显水肿。于治疗后2~12个月行MRI复查。灶周水肿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结果:轻度水肿5例,其中胶质瘤4例,转移瘤1例;中度水肿8例,其中血管畸形4例,胶质瘤3例,转移瘤1例;重度水肿9例,其中脑膜瘤5例,血管瘤3例,帕金森氏病1例。结论:产生灶周水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病灶大小及照射剂量似有一定关系。笔者根据一些特定部位及血管畸形治疗后易发生水肿的特点。
罗汉超徐梓榕孔祥泉郑金龙郑金龙冯阳宁肖学宏
关键词:伽玛刀治疗脑水肿脑疾病
门静脉癌栓的MRI及其门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4
1999年
目的 评价门静脉( 简称门脉) 癌栓MRI和磁共振门脉造影(MRportography,MRP) 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 例门脉癌栓形成的MRI和MRP表现,并与手术对照。结果门脉主干癌栓24 例,右支癌栓12 例,左支癌栓9 例,主干及右支均有癌栓9 例,主干及左支均有癌栓4 例,主干及左右支均有癌栓4 例。MRI表现为门脉增粗,其内失去流空信号,代之以肝癌信号充填。增粗的门脉呈团块状、竹节状或鹿角状。MRP表现为高信号门脉突然梗阻中断,梗阻端呈火柴头状、杯口状及不规则形状,并有丰富的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MRI及MRP对门脉癌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重要方法。
孔祥泉徐海波彭振军刘定西梁波肖学宏于群熊茵董道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
CE MRA、MCA和2D TOF MRA对四肢血管性疾病和体外血管狭窄模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通过多种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技术对模拟狭窄血管的体外模型和四肢血管性疾病应用研究分析 ,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  ( 1)实验研究 :对不同狭窄程度、长度的模型行二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 ( 2DTOFMRA)、幅度对比血管造影 (MCA)、增强幅度对比血管造影 (CEMCA)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 3DCEMRA)检查 ,测量并计算狭窄程度、长度和分级准确度。 ( 2 )临床应用 :对 2 0例怀疑有四肢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患者行 3DCEMRA、2DTOFMRA和幅度对比MRA (MCMRA)。比较其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结果  ( 1)实验研究 :2DTOFMRA、MCA、CEMCA和 3DCEMRA对明显狭窄 ( 69% )的分级准确度分别为 3 6.4%、9.1%、18.2 %和 72 .7% ,3DCEMRA对明显狭窄 (≥ 5 0 % )的评估优于其他MRA方法 (P <0 .0 0 1) ,但比起真实值仍有明显高估 (P <0 .0 0 1)。( 2 )临床应用 :2DTOFMRA、MCA和 3DCEMRA的动脉显示率分别为 92 .6%、94.4%和 98.1% ,以及对 12例血管瘤的异常血管显示分别为 0例、6例和 11例。 3DCEMRA均能较好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供血血管起源、病变部位及病灶与血管的关系。结论  3DCEMRA无论是图像质量、狭窄程度的评估还是病灶的供血血管及病灶与血管关系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 。
徐海波孔祥泉杨亚莉肖学宏熊茵刘定西杨帆许林峰于群彭振军戴文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