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君

作品数:21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内镜
  • 5篇黏膜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黏膜切除
  • 4篇黏膜切除术
  • 4篇膜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胃癌
  • 3篇病变
  • 3篇侧向发育型肿...
  • 2篇医经
  • 2篇直肠
  • 2篇手术
  • 2篇凝固术
  • 2篇氩离子
  • 2篇氩离子凝固
  • 2篇氩离子凝固术
  • 2篇萎缩性
  • 2篇胃炎

机构

  • 20篇江苏省中医院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作者

  • 20篇肖君
  • 9篇韩树堂
  • 8篇张其德
  • 4篇张小琴
  • 4篇周玉宏
  • 4篇张以洋
  • 3篇张婷
  • 2篇史伟
  • 2篇周晓白
  • 2篇程海波
  • 1篇申龙树
  • 1篇胡余美
  • 1篇陈婷婷
  • 1篇黄海燕
  • 1篇周青
  • 1篇金海林
  • 1篇高丽丽
  • 1篇王洁
  • 1篇孙东东
  • 1篇陈晶

传媒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 1篇第二届全国消...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对于萎缩性胃炎诊断及胃癌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是重要的胃癌前病变,临床对于AG及胃癌的确诊须依赖胃镜及组织学检查,但上述检测手段为有创性操作且费用相对较高,我国是人口大国,此方法不适用于AG及胃癌的大规模筛查。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就诊时已处于病变中晚期。因此,我们需要简单、经济,且能在门诊常规开展的筛查手段,以求做到对AG及胃癌的早发现。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是反映胃黏膜状态和功能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证实上述三者的检测是诊断AG及评估胃癌风险的重要依据。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AG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通过干预上述胃黏膜相关指标可有效改善胃黏膜炎症,促进胃黏膜修复,阻止或逆转胃癌前病变。文章旨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阐明三者在协助诊断AG及胃癌风险评估中的有效性。
马玉秀肖君
关键词:胃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是否追治疗对早期胃癌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接受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后是否需要追加治疗,如手术或化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7年因早期胃癌于我院住院接受ESD治疗及手术或化疗的7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6.4月。53例单纯接受ESD治疗者为对照组,17例ESD术后追加手术或化疗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反酸、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早饱、嗳气及便秘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生存率及复发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结论ESD是治疗早期胃癌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陆友祝余超孙玉立肖君韩树堂
关键词:早期胃癌手术化疗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结直肠息肉癌变中西医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理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结直肠息肉确诊患者的住院病历1428份,制定相应信息表,建立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数据库,对结直肠息肉疾病进展中结直肠腺瘤病变和结直肠癌变与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胆囊疾病或胆囊切除史、结直肠息肉家族史为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P<0.05,r>1),胃炎病史、结直肠炎病史、结直肠息肉病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为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P<0.05,r<1);中医证型对结直肠息肉腺瘤病变的影响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脾虚湿盛证、湿热蕴肠证、气滞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对结直肠息肉癌变影响强度最大的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证。结论:结直肠息肉癌变进程与年龄、胆囊疾病史及结直肠息肉家族史等多种影响因素具有相关性,且特定的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理阶段存在相关性。
陈婷婷肖君史丽萍周青程海波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癌变LOGISTIC回归脾虚湿盛证气滞血瘀证
回盲部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内镜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回盲部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回盲部LST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镜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最大径、病理分型、手术方式、病灶分型,并分析病灶分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患者年龄主要为50~79岁;病灶最大径<20mm的患者占比最大;病理分型为管状腺瘤的患者占比最大,其次为绒毛状管状腺瘤;手术方式以ESD为主;病灶分型以扁平隆起型为主,其次为结节混合型。扁平隆起型病灶的病理类型多为管状腺瘤,结节混合型病灶的病理类型多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假凹陷型病灶数量较少;行EPMR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于行ESD、EMR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回盲部LST好发于男性、中老年人群;病灶最大径多小于20mm;不同病灶分型的病理分型存在差异;应对锯齿状腺瘤加以重视,减少漏诊;ESD对病变的完整切除率高,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张婷肖君张其德韩树堂
关键词:侧向发育型肿瘤回盲部
内镜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大体形态、腺管开口(Pit)类型、病理形态及内镜下处理等进行研究。方法记录所有大肠LST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内镜下大体形态等,所有病变均行超声肠镜检查及内镜下黏膜染色,观察病变的Pi...
张其德韩树堂周晓白胡余美张以洋肖君张小琴
关键词:侧向发育型肿瘤结肠黏膜切除术
文献传递
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ML)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初诊GML患者15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Lugano分期、胃镜下表现、放大内镜下表现、高频超声内镜下表现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15例GML患者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为主,其次为消瘦、贫血等。内镜下GML病灶多见于胃中1/3(10例),以弥漫型最常见(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9例;放大内镜下观察病灶处树支状血管(TLA)阳性13例,治疗后复查TLA阳性2例。高频超声内镜观察病灶可见胃壁1~3层的层次结构欠清,呈低回声改变;治疗后复查高频超声内镜,1例患者可见胃壁1~5层结构消失,病理证实由GML转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GML的治疗效果评估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高频超声内镜可能在评估GML病情进展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张婷肖君周玉宏张其德韩树堂
关键词: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放大内镜超声内镜
经胰管预切开与双导丝技术在困难胆管插管中的插管效果及安全性对比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经胰管预切开与双导丝技术在困难胆管插管中的插管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反复进入胰管的困难胆管插管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经胰管预切开及双导丝技术辅助插管,对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成功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困难胆管插管患者,采用经胰管预切开的方式辅助插管操作简单,插管时间短,成功率高,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孙仁虎金海林肖君张其德韩树堂
关键词:双导丝技术插管成功率并发症
内镜切除术联合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多发息肉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内镜切除术联合疏肝和胃汤治疗胃多发息肉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多发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内镜下切除术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治疗组结合疏肝和胃汤内服,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PGR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切除术结合疏肝和胃汤治疗胃多发息肉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陈晶肖君张小琴韩树堂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疏肝和胃汤
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病变组织标本,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及原位杂交等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分析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内镜下见胃窦和胃体多发性孤立或融合息肉样丘状隆起,表面光滑。送检胃窦及胃体ESD标本光镜下见黏膜固有层弥漫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局部浸润到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形态小到中等大,形态单一,细胞核轻度异型;免疫组化示CD2、CD3、CD5、CD7、CD8、TIA(+),CD4、Gr B、CD56(-),Ki-67约5%(+);原位杂交EBER(-);基因重排检出T淋巴细胞受体TCR基因发生克隆性基因重排。肠镜检查肠道黏膜未见特殊。结合复习相关文献,诊断为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对症治疗并随访9个月,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结论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具有惰性临床过程,正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申龙树肖君王耀辉王洁高丽丽章宜芬
关键词:基因重排原位杂交外周T细胞淋巴瘤
内镜下基于瘢痕与病变位置关系的分型建立及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内镜下基于瘢痕与病变位置关系建立瘢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Scar-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scar-ESD)分型,并探讨ESD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内镜中心,行伴有瘢痕的ESD患者临床资料132例。根据scar-ESD分型,分为同部位未行外科管腔吻合术的A型(含A0、A1、A2、A3型)和行外科管腔吻合术的B型(含B0、B1、B2型)。统计各型ESD手术时长、标本大小、术中辅助方法、术中穿孔、整块切除率、标本破损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32例患者年龄(64.22±9.51)岁,男女比为3∶1。病变位于食管49例(37.12%),胃部40例(30.30%),结肠43例(32.58%)。每例患者手术时间(49.66±32.96)min,其中A0型(30.38±12.85)min,与A2型(52.10±36.5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B0型(45.03±24.35)min,与B2型(90.71±44.9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5)。术中使用辅助方式38例(28.79%),发生穿孔5例(其中A2型4例、A3型1例),其中结肠穿孔发生率最高9.3%(4/43)。整块切除率97.73%(129/132),R0切除率88.64%(117/132),治愈性切除率84.09%(111/132)。标本破损23例(17.42%),其中胃部标本破损发生率最高32.50%(13/40)。A2型与A0型比较,标本破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B2型与A0、A1、A2、A3、B0型比较,标本破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ar-ESD分型有利于内镜下描述和预测ESD操作难度。ESD作为伴有瘢痕的早期消化道病变治疗方案,疗效满意,但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毛丽娟张婷金甜卢晓云周玉宏肖君凌亭生张其德
关键词:瘢痕外科手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