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初凡

作品数:100 被引量:37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1篇动脉
  • 59篇冠状
  • 58篇冠状动脉
  • 22篇心肌
  • 21篇血管
  • 18篇心病
  • 18篇冠心病
  • 16篇造影
  • 14篇动脉疾病
  • 14篇心绞痛
  • 14篇绞痛
  • 14篇冠状动脉疾病
  • 12篇内皮
  • 11篇蛋白
  • 11篇电子束CT
  • 11篇血浆
  • 9篇动脉造影
  • 9篇心脏
  • 9篇妊娠
  • 8篇预后

机构

  • 71篇中山大学附属...
  • 24篇中山医科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3篇哈佛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廉江市人民医...
  • 1篇娄底市中心医...
  • 1篇深圳市宝安人...

作者

  • 98篇罗初凡
  • 66篇杜志民
  • 66篇胡承恒
  • 58篇李怡
  • 32篇梅卫义
  • 31篇马虹
  • 19篇曾武涛
  • 18篇伍贵富
  • 13篇伍贵富
  • 12篇陈国伟
  • 11篇吴杏
  • 10篇李向民
  • 9篇陶军
  • 7篇周旭辉
  • 6篇陈龙
  • 5篇唐安丽
  • 5篇杨震
  • 5篇董吁钢
  • 5篇廖新学
  • 5篇冯君

传媒

  • 10篇岭南心血管病...
  • 8篇中国动脉硬化...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7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2004年中...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8篇2005
  • 8篇2004
  • 9篇2003
  • 15篇2002
  • 8篇2001
  • 4篇2000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心电图与电子束CT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运动心电图 (EET)与电子束 (EB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 (CAC)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同期行EBCT和EET检查的患者 13 5例 ,记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S) ,结合CS和EET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CS阈值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7%、81%、74%和 83 % ;EET阳性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3 %、76%、68%和 80 % ;CS阈值和EET综合评价 ,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 93 %和 92 % ,系列试验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 96%和 91% ,均显著高于单项试验的相应指标 ( P <0 0 5和0 0 1)。结论 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与运动心电图联合评价能显著提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罗初凡杜志民李向民胡承恒唐安丽李怡曾武涛何建桂周旭辉马虹
关键词:钙质沉着症心电图描记术冠心病运动心电图电子束CT检测
6分钟步行实验与慢性心力衰竭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评价 6分钟步行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以及 6分钟步行距离与其他心力衰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对 33例正常对照组与 6 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的 6分钟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EF、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对照组与各心力衰竭组之间步行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3)。心力衰竭患者中 ,NYHA 与 及 之间的步行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差异。心力衰竭患者中 6 MWT与 NYHA分级、EF及 L HFQ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 90 (P<0 .0 1) ,0 .2 6 6 (P<0 .0 3) ,- 0 .6 5 8(P<0 .0 1)。 6 MWT与 L HFQ之间的相关性在 NYHA , 患者中明显高于 NYHA 患者。结论  6 MWT与 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与其他临床常用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合用可提高心功能评估的准确性 。
冷秀玉曾武涛陈国伟杜志民胡承恒罗初凡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6例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130例)和常规PCI组(126例),替罗非班组又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8例,≥60岁)和非老年组(62例,〈60岁)2个亚组。两组患者PCI术后罪犯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达标率、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及36h和30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较常规PCI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6%比91.3%,X^2=1.02,P=0.313),TMPG3级所占比例替罗非班组高于PCI组(83.1%比67.5%,X^2=4.05,P=0.046),CTFC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PCI组(31.6±7.7比23.8±6.1,t=2.49,P=0.026)。两组在36h和30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比19.0%,X^2=6.30,P=0.013;3.8%比11.90%,X^2=5.82,P=0.018)。与常规PCI组比较,替罗非班组TIMI轻度出血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20.2%比15.2%,X^2=3.65,P=0.065)。亚组分析表明,老年组轻度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老年组稍增高(25.0%比14.5Yoo,X^2=4.98,P=0.026),但两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相似。结论老年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是有效和安全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但轻度出血风险有可能增加。
胡承恒李怡李志明罗初凡伍责富杜志民卢桂静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替罗非班抗凝药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探讨PCI影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共59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慢性完全闭塞的患者,325例对闭塞...
罗初凡杜志民胡承恒李怡吴杏曾武涛
关键词:血管闭塞预后
文献传递
氯吡格雷抑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释放可溶性CD40配体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ACS)患者短期应用氯吡格雷是否有抑制ADP诱导血小板释放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作用。方法NSTEACS42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6~8d,治疗前后采静脉血,提取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并用二磷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和释放sCD40L,在不同时间点终止反应,用酶联免疫法测量sCD40L浓度,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治疗前后血浆sCD40L分别为(0.20±0.16)μg/L和(0.19±0.18)μg/L(P>0.05);治疗前后PRP受ADP诱导后20min释放的sCD40L浓度分别为(4.3±2.5)μg/L和(2.8±1.9)μg/L(P<0.001),诱导后40min释放的sCD40L浓度分别为(5.3±3.1)μg/L和(2.9±1.6)μg/L(P<0.001)。结论短期应用氯吡格雷可能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炎症因子sCD40L释放具有抑制作用,提示氯吡格雷很可能具有抗炎效应。
魏薇罗初凡杜志民胡承恒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溶性CD40配体
冠状动脉旁路术与介入治疗的对比
2000年
李怡罗初凡马虹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术介入治疗心绞痛
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和一氧化氮分泌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和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以探讨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分为静态组、低切应力组(5 dyn/cm^2,1 dyn/cm^2=0.1Pa)、中切应力组(15 dyn/cm^2)和高切应力组(25 dyn/cm^2)4个不同处理组,观察不同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 eNOS 基因表达和 NO 分泌的影响。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ac-LDL 吞噬及 lectin 抗体荧光标记双阳性,FLK-1和 vWF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均为阳性。切应力处理4 h,低、中和高切应力组内皮祖细胞 eNOS/β-肌动蛋白基因表达比值分别为0.364、0.505和0.548,较静态组(0.183)明显高(P<0.05)。在切应力处理的各时间点,低、中和高切应力组内皮祖细胞 NO 分泌也较静态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流体切应力提高明显上调内皮祖细胞 eNOS 基因表达和促进其 NO 分泌,提示流体切应力可改善内皮祖细胞的功能活性,是提高内皮祖细胞修复血管内皮损伤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杨震陶军王洁梅涂昌徐明国王妍陈龙罗初凡唐安丽马虹
关键词:动脉硬化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特殊病人亚组
2000年
李怡罗初凡马虹
关键词:肺疾病老年人女性流行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不同模式。方法  5 5例AMI患者与 6 7例SAP患者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检测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 ,行电子束CT检查以计算CAC积分 ,分析SAP与AMI患者CAC积分的差异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1)就心脏整体而言 ,SAP组CAC检测阳性率为 87 7% ,而AMI组阳性率为5 5 9% ;SAP组心脏整体和冠状动脉分支的CA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MI组 (P <0 0 1)。 (2 )SAP组CAC积分显著高于AMI组 ,其自然对数转换值 [LN(钙化积分 +1) ]的均数按心脏整体计算为 5 2±1 7对 2 4± 1 8(P <0 0 1) ,按冠状动脉分支计算为 3 3± 2 1对 1 2± 1 4 (P <0 0 1)。 (3)SAP组CAC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较AMI组更为明显 ;在每一相同的年龄段内比较 ,SAP组的CAC程度均较AMI组明显增高。 (4)SAP组重度狭窄的冠状动脉多发生重度或中度钙化 ,而AMI组梗死相关动脉则多数无钙化或仅有轻度钙化。结论 SAP患者CAC大多较为严重 ,而AMI患者多数钙化程度较轻 ,且大多发生于无或轻微钙化的冠状动脉。
冯君杜志民罗初凡胡承恒伍贵富李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电子束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
2002年
为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电子束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的特点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将 2 7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行电子束CT检查以计算钙化积分 ,并与 2 7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组钙化阳性率、钙化积分中位数及钙化积分的自然对数转换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0 1)。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组中 2 1例粥样硬化性瘤样扩张患者钙化阳性率为 81.0 % ;弥漫性扩张动脉的钙化积分对数转换值显著低于局限性扩张动脉 (1.2 2± 1.79比 2 .86± 1.85 ,P <0 .0 5 )。结果提示 ,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多数存在较为广泛的冠状动脉钙化 ,且钙化程度与病变类型有关。
罗初凡杜志民胡承恒李向民梅卫义蔡兴明李怡马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瘤样扩张钙质沉着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