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教育
  • 3篇子女教育
  • 2篇社会
  • 2篇社会融入
  • 2篇随迁子女
  • 2篇子女
  • 2篇流动人口子女
  • 2篇流动人口子女...
  • 2篇教育公平
  • 2篇进城务工人员
  • 2篇进城务工人员...
  • 1篇德育
  • 1篇德育实践
  • 1篇新社会
  • 1篇育发
  • 1篇融合教育
  • 1篇社会认同
  • 1篇社会学
  • 1篇生涯
  • 1篇师范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罗云
  • 2篇卢乃桂
  • 2篇曾荣光
  • 1篇钟景迅
  • 1篇王海迪
  • 1篇王帆
  • 1篇赵明仁
  • 1篇胡平

传媒

  • 3篇教育发展研究
  • 2篇高等教育研究
  • 2篇北京大学教育...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学校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教育的个案探究——兼论对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的启发
2015年
本文通过对美国外来宾夕法尼亚州斯泰特科利奇学区以及收音机公园小学的田野调查,探讨了美国学校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的教育在宏观制度与微观实践中的特点及对社会融合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回应本土问题,从比较的角度检讨了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实践中在"社会融合"定义及相关实践逻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新路向。
罗云
关键词:美国教育社会融入随迁子女教育
新社会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生活之关系——再思“符应原则”被引量:12
2005年
教育与经济生活之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主题,鲍尔斯与金蒂斯提出的“符应原则”是在该主题上的一个重要表述。本文以此为理论起点,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社会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生活的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符应原则”,新社会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生活之间的符应关系愈趋紧密,并呈现诸多新特征。在此结论之下,本文进一步透析教育社会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所遭遇的新问题。
罗云曾荣光卢乃桂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
城市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两为主"原则下北京城市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状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制度区隔以及以此而展开的学校生活中,流动儿童并没有被真正整合到公立学校体系之中,其社会认同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游移。在与北京本地儿童的社会比较中,流动儿童面临不同程度的社会认同威胁,这直接影响着流动儿童群际交往及其社会融入。
罗云王海迪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社会融入
学校德育实践:技术路线与儿童想象
2013年
本文是在对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田野观察基础上展开的对学校德育实践相关问题的实证探讨。研究指出,本应是最具国家意志刚性要求的学校德育,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人的内在成长本身难以评量以及当下学校评价体系中业绩主义取向的影响,学校德育的考核从本该对人内在成长的关注转向了过程可视化、可量化的内容,学校德育活动也就从指向人的改变以符应国家社会要求成为"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目标转向了符应视导、考核指标的技术性表演。德育对学校的重要意义变成仅仅在于让学生服从并配合于学校的管理、教学以及考核等各项工作。如此,学校如何认识、想象、定义学校中的孩子们,很大程度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德育的路向以及相关的学校办学目标。从田野调查看,学校德育的对象已经不再被仅仅当成弱势和需要受保护的儿童,相反或者被工具化或者被利益化。对此,研究提出,在今天的学校德育中,到底还有没有儿童的存在?成人的价值目标是否完全取代了儿童内在发展的价值目标?
罗云
关键词:德育
城市公立学校中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区别还是融合被引量:15
2011年
通过对"两为主"原则下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后他们在学校中受教育情况的考察,发现在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学校中,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存在"区别教育"和"融合教育"两种思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路和实践都有自己的逻辑和预期,但其教育结果均不理想。为此。
罗云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区别教育融合教育标签理论
熟悉迷障之下的教室生活:时空特征与师生互动被引量:2
2019年
一代代孩童踏着既定的钟声节奏,上学放学,日复一日,波澜不惊,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简单平常。但如若让我们具体清晰的描述出孩子们每天在教室里都如何度过、以及为什么是这么度过--这似乎是个难题。其实,学校、教室是每个现代人最熟悉的陌生"异地"。教室生活的图景为何?教室生活何以展开?相应,教室有着怎样的*特征?而教室的特征又如何塑造日常以及其中的师生模样?菲利普·杰克逊在其著作《教室生涯》①中对此些问题做了很好的回应,而且其在把学校复杂面相一一呈现出来的同时,也为读者开启了打破被熟悉所迷障的教室之门的新路径。
罗云王帆
关键词:教室师生互动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之考察被引量:30
2015年
当前实践语境中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言说多满足于流入地公办学校入学机会获得。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在梳理从古典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到晚近的罗尔斯、德沃金、沃尔泽以及女性学者扬等人关于公平正义论述的基础上,从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两个层面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部分社会经济处境更趋弱势的随迁子女仍就读于简易民办学校,进入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难以分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多集中于薄弱学校,分配正义的差异原则并没有在随迁子女入学机会分配中被考虑;而即使进入公办学校,由于社会刻板印象及各种制度性因素,随迁子女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经受着集体边缘化、文化宰制的尴尬,相应的是不能把教育纳入自身掌控范围的无力感与无权化,关系正义在此过程中亦面临挑战。
罗云钟景迅曾荣光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分配正义
高等师范教育付费主体变更的政策诉求及逻辑被引量:8
2008年
本文将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置放到师范教育付费主体变更的发展脉络中加以解释。研究发现,本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与7年前的师范生收费并轨一样,都指向以师资质量提高为中心的教育发展与公平,市场调控的逻辑亦贯穿其中,当然具体实施策略不同。正因为此,本次免费政策实际上完全区别于建国之后的师范教育公费制,它是国家改行政主导为市场调控以实现其宏观管理的又一尝试。本次免费政策既然坚持市场调控的思路,相关政策设计就应遵守市场的逻辑规范,更多倾听作为消费者的免费师范生的声音,将教育发展与公平落到实处。
罗云赵明仁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教育发展教育公平
从经济关照到政治回应——基于流动人口对城市教育服务满意度调查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本研究是在《北京市基础教育公平满意度指数》课题基础上,对其中流动人口对城市教育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所做的更深入的质性探究结果。当下,在以公立学校为整群抽样对象的相关研究中,不能简单将人口学变量中非北京户籍的测量结果直接推及流动人口总体,调查所得有关流动人口的教育满意度也并不能代表流动人口整体的满意度水平。满意度是一个相对概念,调查中流动人口表现出的高满意度与其低期望值相关,背后的基本事实是流动人口群体长期以来低水平教育资源的获得、平等教育机会的缺乏,以及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中异乡人"、流浪者"的特殊存在,以致其从身份、符号系统以及相关权利享有上与城市居民区隔的现实。推动流动人口真正城市化、实现社会融合、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但如何推动和促进,本研究认为单纯经济层面的帮扶和关照不足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政策应从政治正义层面给予实质性回应。
罗云胡平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满意度
西方高等教育的企业化进路被引量:24
2005年
自1980年代以来,西方英美等国大学受市场化取向的公共部门改革影响,随着国家对大学公共财政资助的削减,国家在大学发展中角色弱化,市场运作机制在大学中逐步确立;大学内各种知识活动如教育与研究逐步商品化;反映到大学组织特性上,则是大学日益带有企业的特征。大学开始像企业一样,竞争求生存、回应市场调整自身“产品”质量,打造形象、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考虑成本效益,追求卓越。这是19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进路。
卢乃桂罗云
关键词:企业化西方高等教育教育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