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简小鹰

作品数:92 被引量:44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经济管理
  • 20篇社会学
  • 12篇政治法律
  • 9篇文化科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9篇农业
  • 15篇农民
  • 14篇农村
  • 11篇社会
  • 10篇农业技术
  • 5篇政治
  • 5篇农村社区
  • 5篇农业技术进步
  • 5篇农业推广
  • 5篇村社
  • 4篇特派员制度
  • 4篇土地流转
  • 4篇农民科学素质
  • 4篇农业产业
  • 4篇扶贫
  • 3篇意愿
  • 3篇农业产业化
  • 3篇农业发展
  • 3篇农业推广体系
  • 3篇贫困

机构

  • 90篇中国农业大学
  • 14篇安顺学院
  • 6篇贵州财经大学
  • 6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西南财经大学
  • 3篇天津农学院
  • 3篇中国农村技术...
  • 3篇中国农学会
  • 2篇广西大学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国务院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共寿光市委

作者

  • 90篇简小鹰
  • 12篇张磊
  • 10篇谢小芹
  • 7篇滕明雨
  • 6篇庄龙玉
  • 3篇孙哲
  • 3篇龚春明
  • 3篇李厚本
  • 3篇孙传范
  • 2篇钟真
  • 2篇雷文艳
  • 2篇冯开禹
  • 2篇芦晓春
  • 2篇张明皓
  • 2篇刘鑫淼
  • 2篇王瑞雪
  • 2篇陈雁
  • 2篇袁萍萍
  • 2篇王海军
  • 2篇宋晓萍

传媒

  • 6篇农业现代化研...
  • 6篇世界农业
  • 6篇山西农经
  • 5篇科学管理研究
  • 4篇农业部管理干...
  • 3篇中国科技论坛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河南农业
  • 2篇中国农业教育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1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6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被引量:8
2005年
传统农业技术概念在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状况,导致农业生产和经营环节的分离,制约着农业技术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体系应该包括处于不同层次并相互关联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技术、农业组织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创新技术。在农业技术进步由政府供给主导型向农户需求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应成为农业技术市场运行的主体。
简小鹰
关键词:市场经济农业技术进步
贫困农村社区不同类型农户信息需求特性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在贫困农村社区中,不同类型农户因其生产生活活动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差异,自给自足型农户主要关注对新品种等最基本的农业信息,种植(养殖)专业型农户更关注市场价格信息和其他农业相关信息,而兼业型农户的信息需求更倾向于非农就业机会。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上,自给自足型农户更多地依赖传统的人际交流途径,而另两类农户在利用人际交流的基础上,趋于更多地利用大众传媒途径。信息在社区内呈现出从信息拥有量高的农户向信息量低的农户传播的梯度趋势,对信息占有的多寡,决定了不同农户在社区内地位的强弱,并影响其在进一步获得信息过程中的优劣。
简小鹰冯海英
关键词:信息需求人际交流
农村打工者与留守人员间的互动:意义、途径与成本被引量:3
2007年
文章从农村打工者与家庭和农村社区稳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打工者与留守人员互动的内容、主要途径以及成本与效率。农村打工者到外地打工,导致原来所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弱化或缺失,但通过互动可一定程度上使其家庭和社区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得以继续和发展。为打工者与家庭互动提供更多的平台,降低其互动成本,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有序地转移。
钟真简小鹰
关键词:打工者互动经济角色社会角色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与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被引量:5
2005年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是以社区为主体,由农民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性组织或实体,是连接政府推广体系和农户生产体系的纽带。从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角度,分析了建立农村社区推广体系对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农户到农户”的农村社区推广体系的功能和机制进行了讨论。农村社区推广体系是连接市场和农户的中介,是面向市场将农户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必然途径。
简小鹰
关键词:农业农村社区技术推广体系
国家项目地方实践的差异性表达及成因分析——基于西部和中部两村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经验呈现出村庄治理性条件与基础性条件是影响项目绩效的关键。本文尝试提出二对分析概念即"公共治理"和"私人治理"、"利诱型基础"和"排斥型基础"试图对项目问题做深入分析。建立通过对个案方法及其比较研究基础上的研究,可以明晰项目地方实践的不同表达及其成因的复杂性。项目绩效的发挥不仅需要村民的参与,而且也需要以公共性为目的的村庄治理;同时,社会基础条件和治理样态也会相互影响。拥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利诱型基础"的社区条件和"公权公用"的治理性基础是项目效度的关键,而"排斥型基础"的社区条件以及"公权公用"的"私人治理"就成为项目限度的根源。
谢小芹简小鹰
资源、生存空间与扶贫战略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在对资源和人类生存空间的讨论中,提出了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概念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地理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并从资源和人类生存空间的角度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资源贫乏及社会空间狭小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从资源的整体性出发,开发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源、扩展生存的社会空间是制定扶贫战略的重点。
简小鹰
关键词:扶贫战略自然资源
论农业的社会环境——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与人关系的演进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讨论了农业的社会学属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农业生产经营的社会环境。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简单变得复杂:由农业生产者之间的一维关系逐步演变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二维关系,进而发展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三维关系,最终形成服务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四维关系;这种演进亦伴随者人与人之间关系在空间上的不断扩大以及时间上的不断延续,并最终表现出空间和时间的一体化进程;而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机制由传统的情感逐步过渡到利益,最后是情感的回归,将情感和利益纳入到一个有机的整体。
简小鹰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转型期村落家庭关系及价值的重构——《漫谈与透析:龙江村落中的婚姻、家庭与伦理》读后
2013年
农村改革开放无疑促进和加速了农村社会的转型,从而使村落社会中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和新冲突,为我们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看待转型期村落中新的家庭观和价值观,
简小鹰
关键词:家庭关系价值观村落婚姻
社区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机制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户对农业技术需求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变化以及我国农业推广资源分配的途径,表明现行推广体系的运行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在满足农户不断增加的技术需求以及针对不同农户的技术需求特点上,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的效率不断下降。为此,提出建立以社区为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即将政府推广资源分配给农村社区,形成由社区拥有和控制推广资源使用的机制,社区自主确立农业推广项目和活动,并按照市场机制,聘用推广人员为其提供有偿的技术服务,以促进农业技术市场的发育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简小鹰刘胜安孙传范
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农业产业化
空间结构视角下的农民发展能力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实证方法证明农民的发展能力与3个空间的关系为:随着农民认知空间的扩大,首先产生行动上的冲动,进而是行动空间的扩大;而在行动中遇到困难时,便会在其认知的基础上,引发更深层次上的思考,使其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并作用于认知空间。农民发展能力的提高是3个空间同步协调持续扩大的结果,正是3个空间的扩大对农民发展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空间拓展是农民发展能力培养的一种手段和一种途径,同时更是一种目的。农民发展能力不仅存在于农民的认知空间,通过学习能力表达和学习过程来实现,同时取决于思维空间的活跃程度。因此,农民发展能力的建设存在2种途径:一种是农民先开启行动空间,通过学习过程导致认知空间和思维空间的变化,最后再作用于行动空间,这一过程伴随着农民发展能力的提升(由"行"到"知");另一种是通过外力作用于农民的认知空间,直接带动认知空间的扩大并作出决策,最终使行动空间也发生变化,接下来重复第1种情况,最终完成这一循环的农民能力也得到提升(由"知"到"行")。在实践中,上述2种情况在不同的农民身上表现不同;大多数农民属于第1种情况,其发展能力多是通过实践获得;而现阶段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科技下乡与农村科普活动属于第2种情况,以主动拓展农民思维空间的方式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
张磊简小鹰冯开禹
关键词:空间结构思维空间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