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符昕

作品数:4 被引量:205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苜蓿
  • 3篇紫花
  • 3篇紫花苜蓿
  • 3篇刈割
  • 2篇刈割时间
  • 2篇草量
  • 2篇产草量
  • 1篇性状
  • 1篇生长速率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苜蓿品种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标记
  • 1篇SATIVA
  • 1篇ISSR分析
  • 1篇产量性状
  • 1篇MEDICA...

机构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符昕
  • 3篇耿小丽
  • 3篇赵艳
  • 3篇魏臻武
  • 2篇曹致中
  • 2篇王晓俊
  • 1篇吕林有
  • 1篇胡自治
  • 1篇朱铁霞

传媒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早期刈割对苜蓿再生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07年
对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早期刈割处理,以正常刈割时间(1/10开花期)为对照,设7个不同刈割时期进行刈割处理,测定与苜蓿生产性能和再生性相关的各项指标,研究早期刈割对苜蓿再生性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后的鲜草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刈割处理下苜蓿的再生性能存在明显差异,极早期刈割处理产草量最低;适宜刈割,也就是初花期刈割产草量最高。7个刈割处理生长性状动态变化为:株高在分枝期、孕蕾期、开花期有较大差异;除提前25 d刈割的处理外,其他各个处理的侧枝数、节间数差异较小;叶片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为:分枝期不同处理间无差异,从孕蕾期到开花期处理间差异很明显;分枝数在整个生育期的不同处理间变化不是很显著;草产量与其相关性状株高和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
符昕魏臻武耿小丽王晓俊赵艳吕林有
关键词:紫花苜蓿刈割时间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0
2007年
以来自北美、欧洲、澳洲和我国的84个苜蓿种质为材料,对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5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苜蓿可以保持高的生长速率,刈割后苜蓿表现出不同的再生生长节律。第1次刈割后苜蓿的再生生长表现出先慢后快的生长节律;第2次刈割后苜蓿可以迅速再生,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节律。根据生长速度的快慢将不同苜蓿种质的生长能力分为快速生长、普通生长、慢速生长和生长不良4种类型。对苜蓿生产性能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苜蓿全年鲜草产量与第2次刈割时的生长高度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5个入选因子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132 0%,其中第1主成分为刈割因子,贡献率为46.389 0%,第2和第3主成分为分枝数因子和高度因子。第1次刈割的鲜草产量对全年的产草量贡献较大,以后2次刈割的产草量对全年产量的贡献逐次减小。
魏臻武符昕曹致中王晓俊耿小丽赵艳朱铁霞
关键词:紫花苜蓿生长速率产草量刈割主成分分析
苜蓿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和ISSR分析被引量:49
2007年
在苜蓿(Medicago sativa L.)基因组SSR和ISSR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8对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品系)中获得126条多态性位点。利用SSR和ISSR标记对其DNA指纹图谱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55个苜蓿种质划分为4个大类群和7个类型,为苜蓿引种、亲本选配和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苜蓿地方品种遗传基础广阔,在基因型表现特异性的同时又有较强的地域性;我国苜蓿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表现出遗传基础的异质性。
魏臻武符昕耿小丽赵艳曹致中胡自治
关键词:SATIVA微卫星标记
刈割时间对不同苜蓿品种再生生长特性及产草量的影响
通过对40个来自南澳、北美和欧洲的不同苜蓿品种(系)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对不同苜蓿品种(系)的刈割高度及产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系)在同一地区的适应能力,重点评价其生产性能,筛选出适应于该地...
符昕
关键词:紫花苜蓿刈割产量性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