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硕增

作品数:49 被引量:52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生物学
  • 21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耳石
  • 9篇鱼类
  • 6篇刀鲚
  • 6篇矢耳石
  • 5篇牙鲆
  • 5篇摄食
  • 5篇食性
  • 4篇形态分析
  • 4篇仔鱼
  • 4篇海洋生物
  • 4篇褐牙鲆
  • 3篇多测点
  • 3篇致死温度
  • 3篇稚鱼
  • 3篇生态学
  • 3篇受性
  • 3篇体长
  • 3篇群落
  • 3篇热耐受
  • 3篇热耐受性

机构

  • 48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东京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华能霞浦核电...
  • 1篇集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49篇窦硕增
  • 23篇曹亮
  • 6篇于鑫
  • 5篇杨纪明
  • 5篇叶振江
  • 4篇单秀娟
  • 3篇王英俊
  • 3篇林龙山
  • 3篇刘金虎
  • 3篇南鸥
  • 2篇任一平
  • 2篇曹亮
  • 2篇大竹二雄
  • 2篇徐宾铎
  • 2篇王巍令
  • 2篇陈大刚
  • 2篇黄伟
  • 2篇张弛
  • 2篇刘金虎
  • 1篇张勋

传媒

  • 12篇海洋与湖沼
  • 6篇海洋科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通报
  • 2篇海洋科学集刊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2005年中...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饥饿胁迫条件下黑(鱼免)(Miichthys miiuy)仔鱼的生长与存活过程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延迟投饵对黑(鱼免)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及体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仔鱼在3日龄时开口摄食,4日龄时卵黄囊吸收完毕,6日龄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即进入饥饿死亡不可逆点(PNR),而延迟投饵3天(6日龄)以上的仔鱼在8日龄前全部死亡。正常投喂仔鱼(16%)和延迟投饵1天仔鱼(15%)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延迟2天投饵仔鱼(9%)。它们的高死亡(日死亡率为5%—6.5%)集中发生在3—8日龄期间,但低于3—7日龄内延迟投饵3天和完全饥饿仔鱼(日死亡率为18.5%)。在7日龄时,正常投喂仔鱼(9.9%)的特殊生长率(SGR)明显高于延迟投饵仔鱼(4.6%—8.4%)。在36日龄时,正常投喂仔鱼与延迟投饵1天仔鱼之间的生长差异消失,与延迟投饵2天的仔鱼之间的生长差异显著。延迟投饵引起开口摄食阶段仔鱼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但延迟投饵1—2天的存活仔鱼在后期发育过程中可以达到正常投饵仔鱼的营养水平。因此,不论在养殖条件下还是在自然水域,黑(鱼免)仔鱼必须在开口后2天之内建立起主动摄食能力才可能保证其仔鱼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存活。
单秀娟窦硕增
刀鲚(Coilia nasus)矢耳石形态分析及其在群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利用表征性耳石形态变量(大小变量和轮廓变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近岸(辽河口、秦皇岛、黄河口)与长江口水域四个刀鲚群体(n=193)的识别问题,对比分析了协方差(ANCOVA)校正法和异速生长(Allometric gro...
于鑫曹亮窦硕增
关键词:耳石刀鲚
文献传递
依食物关系研究鱼类群落生态学的方法被引量:7
1992年
随着世界渔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200n mile专属经济区的设立,渔业资源管理日趋具体化。而鱼类生态学研究也从个体生态学研究转入群落生态学研究。鱼类种间关系的研究和捕食群与饵料生物群的数量化相对关系的研究则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两大主题。 所谓群落指生活于特定地区的生物总合,而鱼类群落即指生活于特定水域内的鱼类集合。
窦硕增
关键词:鱼类群落生态学食物
渤海鲽形目鱼类增殖生态学研究
窦硕增
短期饥饿胁迫下(鱼免)鱼(Miichthys miiuy)早期生活阶段的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胁迫对(鱼免)鱼(1—7日龄前期仔鱼,26—35日龄后期仔鱼,42—53日龄稚鱼)的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期饥饿(2天)会显著降低前期仔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在后期仔鱼和稚鱼中,产生这种影响的饥饿时间分别为饥饿后3和6天,表明(鱼免)鱼仔、稚鱼的生长与消化酶活性对饥饿的忍受能力随发育生长而增强。恢复摄食5天后,饥饿4天的后期仔鱼和饥饿6天的稚鱼消化酶活性可达到正常水平,但饥饿6天的后期仔鱼的消化酶活性不能从饥饿损伤中恢复。饥饿4—6天的后期仔鱼和稚鱼的生长在恢复摄食后均未达到正常投喂组个体的生长水平,表明恢复摄食后其生长恢复过程滞后于消化酶活性。(鱼免)鱼仔、稚鱼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其遭受的饥饿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标。
单秀娟窦硕增
关键词:消化酶活性
一种海洋酸化实验用水体pH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洋酸化实验用水体pH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主体、pH探针、盖板、连接管和转动叶,所述控制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水槽,且水槽的内部的上方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pH探针通过安装孔设置在支撑板上,且支撑板的下...
赵博窦硕增曹亮刘金虎崔雯婷宋骏杰
文献传递
鮸鱼(Miichthys miiuy)仔、稚鱼发育生长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36
2009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了鮸鱼仔稚鱼发育生长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鮸鱼的形态学变化和器官分化主要发生在仔鱼期。仔鱼期头部和尾部快于躯干部的生长。仔鱼头部(拐点:9.80mm体长)、眼径(8.87mm)和口径(23.40mm)的正异速生长为仔鱼的呼吸和摄食提供了有利条件;尾长(16.40mm)正异速生长为减少仔鱼运动能耗和成功逃避捕食者准备了条件;虽然躯干部生长比较缓慢,但是体高呈现正异速生长(11.20mm),这可能与仔鱼消化系统为满足其迅速发育的营养需要而快速生长及鳔的发育有关。结果表明,鮸鱼在早期发育阶段优先发育对生长生存起关键作用的器官,即运动、视觉和摄食器官。但在稚鱼阶段,其主要长度量度相对于体长指标均呈现负异速成长。
单秀娟窦硕增
关键词:鮸鱼早期发育形态学特征异速生长
东海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及资源评价
郑元甲陈雪忠程家骅陈卫忠王云龙严利平李长松沈新强李圣法林龙山徐兆礼凌建忠李建生袁骐赵宪勇李荣冠吕瑞华胡芳蒋玫俞连福李纯厚陈渊泉钟霞芸凌兰英窦硕增周荣康张勋
该项目是《国家海洋勘测》专项中《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及资源评价》项目中的三个课题在东海实施的综合。项目组选用先进的渔业资源调查船(“北斗”号),每个季度对东海禁渔区线以外的大陆架全海域进行一个航次渔业资源(含声学)和环境...
关键词: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浮游幼体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卵和初孵仔鱼捕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个体大小的海蜇浮游幼体[平均伞径(2.5±0.1),(4.1±0.2),(11.7±0.5),(21.1±0.6)mm]对不同密度(10,30,50,80ind/L)的褐牙鲆卵[卵径(0.92±0.01)mm]和初孵仔鱼[全长(3.01±0.08)mm]的捕食率,解析海蜇浮游幼体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随捕食时间(0.5,1,2,3,4,5h)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个体组海蜇浮游幼体对卵的捕食率均显著低于对仔鱼的捕食率;它们对卵的捕食率与卵密度和海蜇个体大小的关系不显著,但对仔鱼的捕食率随海蜇个体大小及仔鱼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伞径21.1mm的个体对仔鱼的捕食率在开始捕食后1h时达到最大值[17.3ind/(predator.h)],此后随捕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自然水域中,如果二者发生时空上的匹配关系,海蜇浮游幼体对仔鱼的捕食可能影响褐牙鲆的早期存活及其资源补充量的变动。
曹亮刘金虎于鑫南鸥窦硕增
温度、光照及仔鱼个体大小对稚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捕食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鱼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15、19和23℃)、光照(明和暗)、仔鱼大小[全长(3.01±0.08)mm初孵仔鱼和(3.79±0.13)mm孵化后5天仔鱼]对稚海蜇[伞径(21.1±0.4)mm]捕食褐牙鲆仔鱼的影响。结果表明,稚海蜇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随着水温升高而显著升高。光照条件在各仔鱼密度(10,30,50和80ind/L)下均不显著影响稚海蜇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说明光条件并不显著改善稚海蜇捕食仔鱼的能力。在高仔鱼密度(50和80ind/L)下,稚海蜇对孵化后5天仔鱼的捕食率显著低于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但在低密度(10和30ind/L)下,稚海蜇对两个不同发育阶段仔鱼的捕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低仔鱼密度下,稚海蜇对仔鱼的捕食率较低,这会降低仔鱼个体大小对稚海蜇捕食率作用的显著性。这既表明仔鱼逃避被稚海蜇捕食的能力随其发育生长而提高,也反映了稚海蜇对不同个体大小仔鱼捕食作用受仔鱼密度制约。
曹亮于鑫刘金虎南鸥窦硕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