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晓燕
- 作品数:97 被引量:301H指数:9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Terson综合征治疗的临床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Terson综合征的治疗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20眼) Terson综合征临床资料,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结果:药物治疗组4例(5眼)视力均 ≥ 0.3,手术治疗组10例(15眼)经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9眼视力 ≥ 0.3,6眼视力 <0.3。结论:对部分玻璃体出血量少,视力影响程度小的Terson综合征采取药物治疗,若存在严重玻璃体积血,视力影响程度大,则应早期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
- 李林孔庆慧郭疆窦晓燕李炜
- 关键词:TERSON综合征玻璃体切除术积血玻璃体
- 以眼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眼部临床特征分析
- 2006年
- 目的分析和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眼部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例以眼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常规行裂隙灯、眼底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用血细胞分离机行红细胞清除术。对其中1例在血象正常后行2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6例患者全身及眼部症状明显缓解,眼底静脉血管迂曲状态有所缓解,视盘边界较前清晰,其中1例伴有上睑下垂的患者眼睑下垂症状明显改善,1例无晶体眼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玻璃体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出血吸收。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眼部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凡出现眼部症状伴异常血象特别是红细胞异常增多者,应怀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能。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行红细胞清除术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眼部病变的有效措施。
- 窦晓燕杜新司马晶李林杨浩江郭疆李炜
-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高三尖杉酯碱局部应用的视网膜电图改变
- 2000年
- 目的探讨球结膜下注射高三尖杉酯碱对眼球的毒性作用方法在兔眼局部应用0.3mg/ml、0 .45mg/ml二种不同浓度剂量的高三尖杉酯碱,观察视网膜电图的变化结果在 0 .45mg/ml浓度下,兔眼视网膜电图与对照组相比,b波振幅发生异常结论高三尖杉酯碱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安全的应用于临床。
- 顾宝文司马晶王抗美窦晓燕
- 关键词:高三尖杉酯碱视网膜电图眼毒性
- 动静脉鞘膜切开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3只眼)视力低于0.1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和动静脉鞘膜切开术。结果 3只眼术后玻璃体清亮,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网膜内出血和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是治疗视力较差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有效方法。
- 李林郭疆司马晶窦晓燕姜映滨赵倩
-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 应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针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所使用的绷带式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病原学进行分析。方法对接受PRK手术的50例(100只眼)患者,手术前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术后给予术眼配戴高透氧性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术后第6-8天摘除角膜接触镜,将角膜接触镜进行细菌学检测,并同时再次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并将接触镜培养阳性的患者与培养阴性的患者分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厚度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 100片角膜接触镜中,3片(3%)细菌学检测结果呈阳性,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结膜囊均未监测到细菌,术后均未见眼部感染表现。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泪液分泌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培养阳性有相关。结论 PRK术后使用的高透氧性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具有发生细菌污染的可能,尤其对于泪液分泌量较少的患者,其角膜接触镜发生感染机率较高。手术前后合理用药可有效控制接触镜中细菌的繁殖。
- 艾辉窦晓燕樊冰林宝虹李卓成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细菌感染角膜接触镜
- LASIK术后角膜瓣再次复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观察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原因及其再次复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所有18眼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患者均进行再次复位。结果:所有LASIK术后角膜瓣的移位,再次复位后均获得了良好的视力及角膜瓣对位。结论:LASIK术后严密的观察、防止外伤、及时的处理是预防和治疗角膜瓣移位的有效方法。
- 顾宝文窦晓燕司马晶彭耐
- 关键词:LASIK术角膜瓣移位负压吸引眼压近视
-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5例(167只眼),由同一位医师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采用角膜内皮镜检测角膜上部、中央区和下部的角膜内皮,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六边形细胞比率和细胞面积。结果104例(141只眼)完成3个月的随访。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六边形细胞比例下降、细胞面积扩大。角膜内皮的损伤上方最重,中部次之,下部无明显损伤。角膜上部、中央区和下部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和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差异在1周时差别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损伤部位以角膜上部为主。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是闭角型青光眼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式。
- 张蕊石李林窦晓燕姜映滨
- 关键词:青光眼周边虹膜切开术激光角膜内皮细胞
- 视感知觉训练在正常视力和不同近视青少年知觉眼位异常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视感知觉训练在正常视力和不同近视青少年知觉眼位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8月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青少年患者。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分为轻度近视组(30例),中度近视组(30例),高度近视组(30例)。另募集裸眼视力0~0.50 D且知觉眼位异常的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正常视力组)。对四组研究对象进行视感知觉训练,记录训练前及训练后1周、1个月、3个月数据。结果:通过视感知觉训练后,四组研究对象水平知觉眼位降幅像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5.400,P时间<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99.450,P_(组间)<0.05),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交互)=67.620,P_(交互)<0.05);训练后1周、1个月、3个月水平知觉眼位像素与其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研究对象垂直知觉眼位像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_(训练前)=6.261,P_(训练前)>0.05;H_(训练后1周)=3.636,P_(训练后1周)>0.05;H_(训练后1个月)=1.911,P_(训练后1个月)>0.05;H_(训练后3个月)=3.620,P_(训练后3个月)>0.05);训练后1周、1个月、3个月垂直知觉眼位像素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感知觉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正常视力和不同近视知觉眼位异常患者水平知觉眼位像素。
- 沈燕燕张玉秋任力杰刘剑峰刘剑峰温莹莹曾理
- 关键词:青少年
- 视网膜光凝术后LASIK及PRK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 杨浩江窦晓燕司马晶李林李炜张蕊石陈伽俐王腾吕秀芳
- 角膜塑形镜和脑视觉神经可塑在减缓近视进展中的协同作用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以角膜塑形镜为主,双眼视觉信息处理效率的检查和训练的脑视觉生物模型为辅助,两者在临床眼科协调应用对减缓近视进展的作用效果评估。方法:100名8~14岁的近视青少年参加了前瞻性、自我对照研究。收集了一般信息,并在基线和换用角膜塑形镜片后1、3、6和12个月进行了检查。检查包括评估双眼视觉信息处理层面的信噪比平衡点,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对3个月的复查患者且存在双眼视不平衡情况的进行二次分类,一组为观察组,根据其双眼间缺损情况进行个性化视觉训练(9个月),即从脑视觉神经可塑层面提高患者的双眼视觉信息处理效率。一组为对照组,不进行相关视觉训练。实验结束后对两组进行临床近视防控效果评估。结果:100名角膜塑形镜患者在第三个月进行复查时,有82人存在双眼不平衡情况,按双眼相差等级严重程度从大到小选出60人进行二次分类,结果观察组的屈光度前后状态为–2.51 ±1.23 (D)到–2.42 ±1.19 (D),前后均差为–0.09 ±0.06 (D),眼轴长度前后状态为24.67 ±0.090 (MM)到24.62 ±0.1 (MM),前后均差为0.05 ±0.02,对照组屈光度前后状态为–2.53 ±1.21 (D)到–2.60 ±1.09 (D),前后均差为0.07 ±0.03 (D),眼轴长度前后状态为24.65 ±0.100 (MM)到24.69 ±0.08 (MM),前后均差为–0.04 ±0.03。观察组前后双眼视信噪比平衡点等级差显著变小(P < 0.05),对照组基本没改变,两组之间的屈光度前后变化和眼轴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近视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稳定期之后,脑视觉层面的双眼视信噪比平衡点大部分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匹配的视觉训练模型能够提高双眼信号噪声分离能力,在消除双眼间平衡点信噪比等级差后,患者的双眼视觉信息处理层面的干扰得到解决,配合角膜塑形镜能够更好的控制近视的屈光度和眼轴�
- 吴志鹏窦晓燕陈婷陈少丹
- 关键词:近视角膜塑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