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正为

作品数:141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政治法律
  • 37篇哲学宗教
  • 13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4篇主义
  • 51篇社会主义
  • 34篇中国特色社会...
  • 34篇特色社会主义
  • 26篇马克思主义
  • 17篇斯大林
  • 12篇毛泽东
  • 10篇邓小平
  • 10篇中国共产党
  • 10篇利益观
  • 10篇共产党
  • 10篇国共
  • 10篇国家利益观
  • 6篇中国特色社会...
  • 6篇中国特色社会...
  • 6篇社会主义制度
  • 6篇社会主义制度...
  • 6篇历史意义
  • 6篇马克思主义观
  • 5篇政党

机构

  • 96篇聊城大学
  • 39篇山东师范大学
  • 13篇中共中央编译...
  • 1篇潍坊学院

作者

  • 133篇秦正为
  • 2篇夏祥鹤
  • 2篇李爱华
  • 2篇秦正良
  • 1篇韩薛兵
  • 1篇张祥云
  • 1篇李华锋
  • 1篇程玉海
  • 1篇赵纪梅
  • 1篇李洪霞
  • 1篇姚绪忠
  • 1篇秦海荣
  • 1篇李洪霞

传媒

  • 7篇聊城大学学报...
  • 5篇理论导刊
  • 4篇领导科学
  • 4篇长江论坛
  • 4篇宁夏党校学报
  • 4篇国际关系学院...
  • 4篇大连干部学刊
  • 4篇中共云南省委...
  • 3篇长白学刊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桂海论丛
  • 3篇南京政治学院...
  • 3篇中共南昌市委...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甘肃理论学刊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重庆社会科学
  • 2篇理论研究
  • 2篇辽宁行政学院...
  • 2篇学术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8
  • 4篇2017
  • 12篇2016
  • 15篇2015
  • 17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18篇2008
  • 16篇2007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斯大林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
2007年
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在研究现状上是欠缺的,至今没有专著;在内涵上是宽泛的,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在研究方法上是多样的,有唯物史观、历史分析法、演绎归纳法、系统论、影响论和心理分析法;在意义上是多重的,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对"斯大林模式"和苏联历史的研究,对中国战略的定位和调整都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秦正为
关键词:斯大林
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实践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廉政工作是其自身建设的应有之义。从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注意加强和开展廉政建设。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反腐廉政尝试,经三次局部执政的廉政探索,再到全国执政的廉政建设,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廉政思想实践的历史演进形成了一条连绵不绝的廉政长城。其基本经验有: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在制度上,要加强廉政综合建设;在措施上,要高压重拳严惩腐败;在发展上,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
秦正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演进
论江泽民的国家利益观被引量:1
2014年
江泽民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包括: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解决人民的切实利益;维护国家的全局利益,必须注意利益的综合发展;顺应世界的多样发展,必须寻求利益的合作共赢;打破传统的冷战思维,必须确立新的安全利益观。江泽民的国家利益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是承前启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秦正为
关键词:国家利益观历史意义
论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
2016年
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带有“双重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相互渗透但又强调政治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彼此交织但又突出公共利益;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紧密结合但又偏重阶级利益;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有机统一但又倾向国家利益;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协调会同但又凸显近期利益。研究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不但具有学理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秦正为
关键词:斯大林国家利益观双重性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二战”中的流变——以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在二战中的流变表现为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即国际主义和大国主义并行。出于国际主义,斯大林极大地推动了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出于大国主义,斯大林严重地损害了他国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形象,且给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难以摆脱的深层因素。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则很好地坚持了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其经验教训,值得深思。
秦正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斯大林国际主义大国主义
陈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年
作为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与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实事求是指导思想,"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论原则,"抓点、算账、比较"的调查研究方法;物质文明建设上,"经济力量均衡运行、规模要和国力适应"的经济建设基础思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体制模式构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针,"鸟是搞活经济、笼子是国家计划"的经济体制改革定位;精神文明建设上,"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党组织要重视"的领导体制,"思想政治事关重大"的工作核心,"各种形式自由发展"的建设载体;政治文明建设上,"要有民主还要守法"的民主法治思想,"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亡党亡国亡头"的反腐倡廉思想;社会民生建设上,"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思想,"吃饭穿衣是政治问题"的以民为本理念,"先生产后基建"的以民为先主张,"低工资高就业加补贴"的社会福利观念。这些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芽和起点、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
秦正为赵纪梅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十月革命的当代审视——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十月革命,首先必须搞清:十月革命解决了哪些问题,遗留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十月革命解决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东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的道路问题,遗留下了社会主义的模式建设、世界发展、政党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基本问题。十月革命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和着重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社会主义必须进行模式创新,走出自己的特色;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各种能力;社会主义必须是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有机统一,走向人类大同。在中国,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任何"模式"都不能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自己探索出的符合自己特点的真正成功之路。
秦正为
关键词:十月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国家利益与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崭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是后发性、转轨性、大国性、包容性、探索性、长期性。其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从实际时代出发,既不能闭关锁国,也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坚持从初级阶段出发,既不能激进超越,也不能保守倒退;必须坚持从科学发展出发,既不能搞单一制,也不能搞四不像;必须坚持从国家利益出发,既不能依赖外国,也不能与民争利。
秦正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中国因此而不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2013年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和体现人类智慧辉煌的毛泽东思想,具有永恒的魅力和无穷的历史推动力,中国的历史不仅因此而不同,中国的未来也因此而不同。在此影响下,中国的历史进程得到改变,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的社会风气得到根本转变,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方向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成就。
秦正为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历史意义
国家利益: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被引量:1
2015年
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恩怨悲欢几十年,其中既有推动世界革命的考虑,也有意识形态的碰撞,而处于主流和核心地位的还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大致表现为:众多盟友权衡中的一个(1921-1931);复杂矛盾斡旋中的一种(1931-1945);国共力量消长中的终抉(1945-1949);国家利益碰撞中的初次(1949-1953)。纵观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因素是明显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利己主义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对中国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秦正为
关键词:斯大林中国共产党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