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发举
- 作品数:32 被引量:28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9年广东省居民产品伤害现状研究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9年广东省居民发生产品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产品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2019年广东省伤害监测系统中产品伤害总体情况、涉及产品情况、伤害事件及临床特征。结果共报告产品伤害98 060例,占所有伤害病例的29.30%。男女性别比为1.75∶1,年龄集中在25~44岁(37.74%),商业/服务业人员占比最高(24.45%)。引起伤害的前3位产品为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8.63%)、家用日用品(15.42%)、汽车(11.60%)。夏秋季节是产品伤害的高发季节,均占28.28%。家是产品伤害的主要发生地点(33.94%),常见的发生原因是刀/锐器伤(28.21%),发生部位多为上肢(40.97%),伤害性质多为挫伤/擦伤(39.04%)。结论广东省不同类型产品伤害发生的人群、原因和地点不尽相同,建议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不同产品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
- 黄婷苑秦发举段丹萍梁伯衡秦鹏哲徐浩锋林伟权林立丰
- 广州市部分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点患者脱失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脱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8年9月30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在广州市天河、海珠及白云区等3个MMT治疗点接受治疗的患者,根据脱失与否分为脱失组和维持组,比较2组患者在社会人口学特征、毒品滥用情况、家庭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差别,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脱失的因素。结果共调查患者1 021例,其中脱失组218例,维持组803例;男性933例,女性88例;2组病例首次吸毒年龄分别为23.11与24.80岁;平均吸毒花费分别为191.09及154.77元;过去1个月平均注射吸毒次数分别为105.24及106.40次;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去1个月与吸毒朋友交往次数的多少(OR=1.524)与首次吸毒年龄的大小(OR=0.773)是影响广州市天河区等3个MMT门诊患者脱失的主要因素。结论过去1个月与吸毒朋友交往次数越多、首次吸毒年龄越小的患者越容易脱失治疗,应针对影响患者脱失的因素采取多种形式的干预手段,提高治疗维持率。
- 赵宇腾徐慧芳樊莉蕊秦发举梁颖茹韩志刚
- 关键词: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
-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103例,其中确诊病例92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数占全国同期11.4%(92/806)。男女性别比为1.58∶1(63∶40),年龄中位数31(P25~P75:22~40)岁,年龄范围11~63岁;职业以商业服务(41/103,占39.8%)及学生(36/103,占35.0%)为主。入境后目的地为非广东省内占43.7%(45/103),涉及19个广东以外省份及直辖市。病例感染来源国主要为英国(27/103,占26.2%),菲律宾(13/103,占12.6%),美国(13/103,占12.6%)和尼日利亚(7/103,占6.8%)。境外输入病例涉及入境航班34条,其中发现病例≥3例的航班10条(10/34,占29.4%),累计航程时间(11.14±0.53)h。29例(29/103,占28.2%)在入境前已出现症状,65例(65/103,占63.1%)在发病前已被管控。发病后被管控病例的自由活动时间为(6.76±0.79)d。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人数平均53人,导致境外输入聚集性疫情13起,涉及病例36例(包括境外关联病例1例)。结论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分布广泛,尚未发现病例在飞机上传播。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早期扩散风险较高,政府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社区传播风险。
- 甄若楠黄勇李意兰周思陈远源秦发举梁颖茹马晓薇谢朝军袁俊
- 关键词:输入性病例
-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伤害病例流行状况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诊或急诊伤害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伤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每年1月23日至3月8日广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数据,对比分析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2018年、2019年同期病例流行特征差异。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Post hoc testing检验,根据调整后的标化残差(AR)判断各组的差异,若AR的绝对值大于3,认为该数值的观测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2020年伤害报告数(2 964例)少于2018年(4 287例)、2019年(4 765例)同期报告数。与前两年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伤害病例年龄、职业、伤害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发生时活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烧烫伤(17.65%,AR=12.49)及动物伤(21.69%,AR=3.15)构成比增加,2020年60岁及以上组(18.76%,AR=5.20)、家中(72.77%,AR=16.18)、家务(18.63%,AR=10.18)发生伤害比例增加;轻度伤害比例下降(76.08%,AR=-7.91),中度增加(23.58%,AR=8.30)。60岁及以上老人发生烧烫伤(19.50%,AR=6.11)比例增加。结论 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病例报告数减少明显,伤害病例流行特征与之前差异明显,老年人发生烧烫伤风险较大。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应针对重点人群做好伤害预防的健康宣教工作,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 黄婷苑秦发举段丹萍林伟权刘览秦鹏哲刘华章梁伯衡
- 关键词:烧烫伤老年人
- 广州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和自编问卷对广州市社区1206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该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WHOQOL-BREF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4个领域得分分别为(64.44±13.81)、(69.51±12.46)、(66.78±12.75)、(64.45±11.97),总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3.55±0.76)和(3.29±0.84)。多因素分析显示,总生存质量的保护因素有文化程度高(OR=1.32,95%CI:1.04~1.67))、每周高纤维饮食(OR=1.10,95%CI:1.05~1.16))、每周有氧运动(OR=1.12,95%CI:1.07~1.17)),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OR=0.61,95%CI:0.44~0.86));不同维度与高年龄、女性、近1年因慢病住院、每周高油脂饮食、慢性病患病呈负相关,而与居住农村、月收入高、健康自我管理知识水平高、每周高纤维饮食、每周有氧运动呈正相关(P<0.05)。结论研究人群总体生存质量较好,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相对较低。社区人群可通过提高健康自我管理知识水平、增加高纤维饮食、避免高油脂饮食、坚持有氧运动等方式提升生存质量水平。
- 刘览孙敏英利耀辉黄婷苑秦发举林伟权沈纪川刘华章吴雪霁
- 关键词:慢性病影响因素
- 56广州市1991-2013年艾滋病相关死亡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2
- 2015年
- 目的 分析广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中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1-2013年广州市疫情资料,使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广州市HIV/AIDS病例中,报病时病程阶段为AIDS (HR=2.717,95%CI:2.039~ 3.621)、由医疗机构诊疗发现(HR=1.516,95%CI:1.159~ 1.981)、未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HR=4.866,95%CI:3.674~6.444)、符合治疗标准未治疗(HR=12.213,95%CI:8.467~ 17.61 6)、报病时年龄40岁以上的病例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更高.另外,不符合治疗标准而未治疗的病例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也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HR=1.936,95%CI:1.145~3.272).结论 及早发现HIV/AIDS病例,接受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IV/AIDS的死亡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 韩志刚程伟彬钟斐秦发举樊莉蕊徐慧芳
-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 2016-2017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监测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2016—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60岁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7年广州市5所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首诊伤害患者报告卡信息,分析≥60岁老年跌倒/坠落伤害监测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 5所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60岁老年跌倒/坠落患者4 361例,占总数的49.5%,位居第1顺位。男女性别比为0.60∶1。跌倒/坠落伤害多发生在家中,常见于休闲或生命活动过程;多为轻中度伤害,经治疗后离开医院;3、7和11月跌倒/坠落患者比例略高。随年龄组别的增加,跌倒/坠落患者的构成比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20.807,P<0.001);按性别、年龄分层分析发现,随年龄组别增加,伤害性质为骨折、伤害程度为中度伤害、伤害结局为留观/住院/转院的构成比例均增加。文化程度较低者发生跌倒/坠落的构成比较高(χ2=85.667,P<0.001),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或骨折(χ2=3 095.215,P<0.001),主要伤及头部或下肢(χ2=1 273.623,P<0.001)。结论跌倒/坠落是广州市老年人伤害发生的首要原因,应针对性地实施干预和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
- 林伟权黄婷苑秦发举杨韵鸥沈纪川
- 关键词:老年人
- 2005—2015年广东省户籍居民交通伤害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户籍居民交通伤害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交通伤害相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5年广东省户籍居民交通伤害死因监测数据,计算交通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伤残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描述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广东省户籍居民交通伤害死亡率从2005年的20.20/10万下降至2015年的11.89/10万(APC=-5.45%,P<0.01);各年男性交通伤害死亡率均比女性高(均P<0.05);交通伤害YLL率、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APC=-6.95%、-5.92%,均P<0.01),YLD率呈上升趋势(APC=2.43%,P<0.01);2005年20岁以上人群交通伤害DALY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2015年交通伤害DALY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60岁人群交通伤害DALY率与2005年相比均有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为25~29岁组人群(67.94%),50~70岁人群的负担较高,维持在较高水平;去除交通伤害后寿命增加值从2005年的0.52岁下降到2015年的0.32岁(P>0.05)。结论交通伤害已成为广东省户籍居民意外伤害的主要死因,应把男性及50岁以上人群作为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 李静华徐浩锋秦发举孟瑞琳许滢珊张雪亮周志珊朱旭豪彭丹丹李川
- 关键词:交通伤害死亡率疾病负担
- 广州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趋势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了解广州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为评估示范区建设效果提供依据,确定广州市示范区建设的重点领域。方法 死亡个案来源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死亡日期为2013—2019年的广州市户籍人口资料。采用Excel 2013、R 3.6.1和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8.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比较分析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3—2019年,广州市示范区主要慢性病的标化死亡率均低于非示范区,示范区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9年广州市示范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低于非示范区,示范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由2013年的12.23%下降到2019年的10.50%,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APC=-2.2%,P<0.05),下降幅度大于非示范区(AAPC=-1.6%)。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在主要慢性病中占首位,除糖尿病外,示范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范区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年均下降速度(AAPC分别为-2.3%,-2.6%)快于非示范区(AAPC=-1.3%,AAPC=-2.3%)。结论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有助于降低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广州市应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示范区覆盖率。
- 秦发举陈远源黄婷苑董航梁颖茹梁伯衡
- 2014-2018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2014-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60岁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8年广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分布描述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5间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老年跌倒/坠落患者9503例,占其总伤害的49.41%,连续5年顺位第一。男女性别比为1∶1.67。患者多为小学或初中文化,发生于10-12月构成比较高,多发生在家中,常见于休闲活动或生命活动;跌倒常导致头部或下肢受伤,多为挫伤/擦伤或骨折;程度为轻中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女性、高龄、文化程度较高、12月-次年2月、家中、步行、休闲活动和生命活动是广州市老年跌倒/坠落伤害的危险因素(均有P<0.001)。结论跌倒/坠落是广州市老年人伤害发生的首要原因,特别是老年女性人群,应根据其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 林伟权刘慧利耀辉黄婷苑杨韵鸥孙敏英秦发举刘览沈纪川刘华章
- 关键词:老年人流行病学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