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连庆

作品数:987 被引量:1,191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5篇专利
  • 33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1篇电子电信
  • 145篇机械工程
  • 1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9篇理学
  • 3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文化科学
  • 8篇电气工程
  • 8篇医药卫生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46篇光纤
  • 230篇光栅
  • 223篇传感
  • 172篇感器
  • 171篇传感器
  • 165篇激光
  • 165篇光纤光栅
  • 93篇激光器
  • 79篇光谱
  • 76篇波长
  • 59篇光纤激光
  • 50篇细胞
  • 50篇光纤激光器
  • 48篇FBG
  • 46篇光学
  • 45篇信号
  • 45篇光纤传感
  • 43篇流式细胞
  • 39篇图像
  • 38篇光源

机构

  • 962篇北京信息科技...
  • 3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8篇北京机械工业...
  • 17篇教育部
  • 9篇北京航空航天...
  • 8篇北京理工大学
  • 8篇天津大学
  • 6篇华北光电技术...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奥克兰大学
  • 3篇北京机械工业...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航工业北京...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同方威视技术...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984篇祝连庆
  • 598篇董明利
  • 484篇娄小平
  • 374篇何巍
  • 201篇李红
  • 192篇刘锋
  • 162篇张雯
  • 143篇骆飞
  • 131篇郭阳宽
  • 115篇庄炜
  • 112篇孟晓辰
  • 109篇孙广开
  • 97篇闫光
  • 93篇潘志康
  • 67篇刘超
  • 62篇辛璟焘
  • 61篇张荫民
  • 60篇周哲海
  • 58篇姚齐峰
  • 57篇宋言明

传媒

  • 43篇仪器仪表学报
  • 37篇激光与红外
  • 34篇红外与激光工...
  • 30篇工具技术
  • 17篇电子测量与仪...
  • 14篇半导体光电
  • 9篇激光与光电子...
  • 8篇光学精密工程
  • 8篇中国仪器仪表...
  • 7篇仪表技术与传...
  • 7篇应用光学
  • 7篇传感器与微系...
  • 6篇激光杂志
  • 6篇计算机仿真
  • 5篇中国激光
  • 5篇生物医学工程...
  • 5篇北京机械工业...
  • 5篇压电与声光
  • 5篇北京信息科技...
  • 4篇物理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59篇2023
  • 36篇2022
  • 105篇2021
  • 41篇2020
  • 134篇2019
  • 151篇2018
  • 163篇2017
  • 98篇2016
  • 45篇2015
  • 54篇2014
  • 38篇2013
  • 18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9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直线拟合的像点定位精度评估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直线拟合的像点定位精度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设置物方标志点,沿直线方向以特定步长移动待测量的标志点,每移动一次对标志点进行拍摄成像;(b)提取各个时刻拍摄的像点坐标,用待评价的像点定位...
董明利徐亮王君孙鹏祝连庆燕必希娄小平
文献传递
基于自反馈光注入结构的双波长可调谐掺Er^3+光纤激光器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实现可调谐双波长激光输出,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自反馈光注入结构的掺Er3+光纤(EDF)激光器,并对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系统结构设计采用976nm波长的LD作为泵浦源,结合EDF,两支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和光纤环形镜(FLM)产生激光,并通过在FLM中熔接饱和吸收体(SA)起到稳频作用;将FLM输出激光耦合进入谐振腔形成自注入结构,与腔内振荡激光形成干涉,抑制模式跳变;通过控制两支FBG之间的可调谐衰减器调节谐振腔内的增益和损耗,实现单个波长或双波长输出。实验结果表明:SA长采用4m、EDF长采用6m时,激光输出阈值为28mW,将反馈光注入谐振腔后,系统阈值为25mW,输出激光波长随时间漂移得到明显抑制;当泵浦光功率为80mW时,通过调节位于两支FBG之间的可调谐衰减器(VA)获得稳定的双波长激光输出;随着泵浦功率增加,激光输出功率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在1 540nm波长处激光输出最大功率为1.16mW,信噪比(SNR)大于50dB;在1 545nm波长处激光输出最大功率为1.89mW,SNR大于50dB。
何巍祝连庆娄小平董明利张荫民骆飞陈晓怀
关键词:双波长光纤激光器
基于柱透镜的单细胞照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4
2016年
光束照明系统是流式细胞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系统实现快速准确细胞检测的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柱透镜的流式细胞仪的单细胞照明系统设计方案,分别从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个角度研究了该系统工作原理,推导出了照明的光束强度分布公式,并分别利用MATLAB和ZEMAX软件进行了理论模拟和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测试了照明光斑的强度分布,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张建华刘超周哲海祝连庆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光束变换
一种精密控制FBG刻写中预紧力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控制FBG刻写中预紧力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定位夹具,固定夹具,预紧力调节装置和预紧力锁定夹具,可以对预紧力大小在光纤可承受的范围内任意连续调整同时预紧力大小固定后稳定不变。在光纤光栅刻写过程中,通过定位...
庄炜祝连庆娄小平董明利何巍辛璟焘刘锋
文献传递
基于柱矢量光束的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柱矢量光束的超分辨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发出激发光束的第一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进行准直,获得第一平行光束;将第一平行光束转换为径向偏振光;通过透镜将调制后的第一径向偏振光聚焦在焦平面...
祝连庆周哲海董明利张荫民吴思进孟晓辰刘谦哲
文献传递
电极放电对光纤光栅光谱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电极脉冲电弧放电激励紫外曝光刻写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重点研究了电极在栅区不同位置放电对光纤光栅光谱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电极放电激励时,光栅反射率下降,光谱展宽并红移,放电引起的光谱变化具有可逆性。采用传输矩阵方法,在理论上分析了光纤光栅在电极放电产生的非均匀温度场下的光谱特性,与实验结果吻合。特别地,当电极在栅区中心位置放电时,光栅反射率下降幅度达到最大,反射谱峰值比无电极放电时小12dB,表现出开关量特性。
郑文宁祝连庆庄炜辛璟焘
关键词:光栅光纤布拉格光栅开关量传感器局部放电检测
固体浸没式红外超表面透镜设计被引量:2
2022年
红外焦平面阵列在各类红外成像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提升红外焦平面的工作温度、量子效率和灵敏度,通常使用微透镜阵列作为红外焦平面的聚光器。当前微透镜阵列的制作材料通常与红外探测器材料不同,因此在集成装配时需要额外的工艺手段,工艺难度较大且效率较低。利用微纳光学超表面技术体系,可以在红外探测器衬底材料上直接制作平面式的固体浸没型微透镜阵列,实现前置微透镜与红外焦平面的单片集成。文中以红外探测领域最有潜力的锑化物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为应用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GaSb衬底的固体浸没式红外超表面透镜。设计的超表面透镜在中波红外波段工作,能适用于所有入射偏振。器件设计焦距为100μm,理论上在目标波长下的最高聚焦效率达到70.7%,数值孔径(NA)达到1.15。该设计可以推动微透镜阵列向扁平、超薄、轻量的方向发展,简化微透镜阵列与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集成工艺,有望提升红外焦平面的探测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
邓三泳岳嵩张东亮刘昭君李慧宇柳渊张紫辰祝连庆
关键词:中波红外偏振不敏感
一种基于FBG的超高温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BG的超高温传感器,包括碳‑碳复合材料基座,碳‑碳复合材料基座的顶部通过第一耐高温陶瓷胶块固定连接有不锈钢管,不锈钢管的内部设置有光纤,不锈钢管的内部还固定连接有光栅,光纤的两端均贯穿光栅且延伸至光...
祝连庆丁旭东张钰民董明利娄小平孙广开何巍
文献传递
基于神经网络的星敏支架指向倾角监测方法
2022年
针对星敏支架热致变形导致其指向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指向倾角监测方法。首先,分析星敏支架结构特征,搭建星敏支架指向倾角预测系统,采集星敏支架结构形变和倾角变化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预处理;其次,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将星敏支架模型各测量点的应变信息作为输入变量,并使用Adam优化算法更新网络参数,经训练迭代后得到指向倾角预测模型;然后针对传统深度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容易产生局部最小值等局限性,使用遗传算法对深度神经网络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以提升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最后使用测试集数据对星敏支架指向倾角变化进行预测,分析该模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星敏支架指向倾角监测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指向倾角预测方法的平均误差为0.20″,且倾角预测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算法,证明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星敏支架指向倾角监测具有可行性。
宋健峰祝连庆于明鑫宋言明张旭
关键词:形变监测
一种金属化封装的光纤光栅法-珀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化封装的光纤光栅法‑珀传感器,该传感器在同一根单模光纤中间隔一定距离写入两个相同的光纤光栅构成法‑珀腔,两个光纤光栅的反射波形成干涉,当温度作用于光纤光栅法‑珀传感器时,仅使干涉条纹随中心波长发生平移,...
祝连庆任越张钰民何巍李红张雯董明利
共9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