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继军

作品数:96 被引量:304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动脉
  • 30篇儿童
  • 28篇介入
  • 26篇缺损
  • 25篇心脏
  • 25篇间隔缺损
  • 22篇介入治疗
  • 22篇封堵
  • 20篇室间隔
  • 20篇室间隔缺损
  • 18篇消融
  • 17篇先天性
  • 17篇封堵器
  • 16篇先天
  • 15篇导管
  • 14篇导管未闭
  • 14篇动脉导管
  • 14篇动脉导管未闭
  • 13篇心律
  • 13篇心律失常

机构

  • 83篇广东省人民医...
  • 10篇广东省心血管...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96篇石继军
  • 70篇李渝芬
  • 62篇张智伟
  • 43篇王树水
  • 40篇钱明阳
  • 31篇谢育梅
  • 28篇曾少颖
  • 28篇王慧深
  • 25篇李俊杰
  • 19篇李虹
  • 18篇曾国洪
  • 17篇区曦
  • 13篇潘微
  • 8篇杨平珍
  • 6篇张旭
  • 6篇叶钜亨
  • 6篇李俊杰
  • 5篇谢兆丰
  • 4篇陈欣欣
  • 3篇徐衍梅

传媒

  • 10篇岭南心血管病...
  • 9篇中华儿科杂志
  • 7篇临床儿科杂志
  • 6篇中国实用儿科...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心脏杂志
  • 2篇新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小儿急救医学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云南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8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介入治疗失败患儿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总结经皮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患儿情况,分析介入治疗失败原因。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1280例行VSD介入治疗的患儿(年龄13—141个月)资料,其中封堵成功1237例,失败43例(3.36%)。研究失败病例的心脏彩超、造影资料、介入操作方法及外科手术所见,分析介入失败原因。结果43例介入治疗失败患儿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3~141(43.0±31.9)个月;体质量10~35(16.30±5.59)kg。失败原因:6例介入治疗前B超将干下型VSD误诊为膜周型或嵴内型VSD;13例选择封堵器过小,比较3种测量VSD大小的方法显示不同测量方法对VSD大小有影响(F=19.134,P=0.001),B超所测VSD大小[(6.48±1.43)mm]与外科所见VSD大小[(7.02±1.0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P=0.168),B超所测VSD大小与左心室造影所见[(4.78±1.1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P=0.001),左心室造影所见与外科所见VSD大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92,P=0.001)。14例封堵器左盘伞影响主动脉瓣出现主动脉瓣反流;3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左束支阻滞;2例出现三尖瓣狭窄;5例为膜部瘤样VSD伴多股分流,封堵器植入后出现残余分流。结论B超诊断应避免将干下型VSD误诊为膜周型或嵴内型VSD。伴主动脉瓣脱垂的病例应参考彩色超声所测VSD大小来选择封堵器。毗邻主动脉瓣的VSD,应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及改进操作手法避免影响主动脉瓣。
黄梓健王树水张智伟钱明阳石继军李俊杰李江林谢育梅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导管插入术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
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低体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室性心动过速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儿男,10岁,体重20 kg。主诉"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后7年,晕厥2次"入院。该患儿3岁时在深圳孙逸仙心血管病医院确诊为法洛四联症,并在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术后恢复正常,无活动后心悸、发绀、气促和晕厥等症状,并在深圳孙逸仙心血管病医院随访。2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悸后晕厥倒地,意识丧失,持续1 min左右自行醒来,起身后再次晕厥倒地,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双手握拳,小便失禁,持续10 min左右醒转,但仍诉心悸,心跳快;
曾少颖石继军梁东坡张智伟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孙逸仙心内电生理检查持续性室速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被引量:5
2002年
张智伟王慧琛钱明阳王树水石继军潘微李渝芬
关键词: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症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小儿法洛四联症伴随畸形:附384例报告被引量:2
2001年
为探讨法洛四联症患儿的伴随畸形,提高手术成功率,我们于1993年2月~1999年7月对384例法洛四联症患儿行心导管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表明166例(43.2%)法洛四联症伴有周围肺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左室发育不良、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等多种伴随畸形。为此作者认为,法洛四联症伴随畸形并不少见,而且部分伴随畸形对手术治疗及预后估测至关重要,因此对法洛四联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十分必要。
李渝芬潘微王树水曾少颖石继军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心血管造影心脏畸形并发症
经皮支架植入术在肺动脉分支狭窄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李俊杰张智伟钱明阳谢育梅王树水石继军李一凡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它心脏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对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或肺动脉瓣狭窄(PS)的病例,进行一次性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27例PDA合并其它心脏畸...
石继军张智伟钱明阳王树水谢育梅李俊杰李渝芬
关键词:心脏动脉导管未闭介入疗法心脏畸形
文献传递
国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 评价我们研制的一种国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膜周部VSD封堵器的结构设计为“工”字形,有对称型及非对称型两种,金属材料选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阻流体选用聚四氟乙烯。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对该装置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并发症进行评价,并与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对比,对该装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封堵器检验合格并通过国家安全检测。成功建立VSD模型的 22头猪均成功置入封堵器,随诊除 1例伤口感染外无并发症发生。进行临床实验的 58例膜周部VSD病例全部成功置入封堵器, 1例出现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无并发症发生。新型膜周部VSD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相比成功率、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即刻封堵效果优于Amplatzer封堵器。结论 我们研制的封堵器结构设计合理,是一种疗效确切的膜周部VSD介入治疗装置,达到或优于进口Amplatzer装置的治疗效果。
张智伟曾国洪林曙光范瑞新李渝芬王树水谢育梅石继军李俊杰
关键词:AMPLATZER封堵器VSD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置入
儿童期肺动静脉瘘9例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畸形,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形成高流量、低阻力的右向左分流,畸形可发生在肺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不同水平,呈单发性或多发性,如大量的分流可对患儿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谢兆丰张智伟李渝芬钱明阳潘微石继军王树水
关键词:肺动静脉瘘儿童期肺血管畸形右向左分流肺动脉肺静脉
11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残余漏的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um defects,ASD)封堵后残余漏再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12年3月,9例PDA介入手术后残余漏患者,2例ASD介入手术后残余漏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封堵器械的分流,11例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及长期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随访。结果 9例PDA及2例ASD患者中,8例再次置入蘑菇封堵器,3例弹簧圈,术后复查超声6例无残余分流;5例术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3例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消失,2例PDA患者置入弹簧圈后短期溶血,1例经内科治疗后好转,1例行外科急诊手术。结论先天性心脏病PDA、ASD介入治疗后出现残余漏行介入封堵的处理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申俊君张智伟王树水石继军潘微钱明阳李渝芬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
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1
2002年
对传统方法和CARTO系统在指导导管射频消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 ,前者为局灶性房速常规采用激动标测方法 ,后者则应用CARTO系统分别标测I型房扑和房缺在术后疤痕介导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靶点 ,并在房扑消融后重建三维电解剖图 ,判定峡部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显示3例成功消融 ,曝光时间(18±9)min。随访1月~3月无复发。由此经临床证实导管射频消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尤其对复杂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CARTO系统能在较少X线曝光下 ,易于标测和成功消融。
曾少颖杨平珍李渝芬詹贤章王慧深石继军区曦
关键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射频电流CARTO系统电解剖标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