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海明

作品数:15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天津市科技兴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赤潮
  • 5篇营养盐
  • 3篇营养化
  • 3篇近岸
  • 3篇近岸海域
  • 3篇海域
  • 3篇富营养化
  • 2篇营养盐变化
  • 2篇水体
  • 2篇天津近岸海域
  • 2篇污染
  • 2篇夏季
  • 2篇赤潮监控区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多环芳烃
  • 1篇多氯联苯
  • 1篇信息系统
  • 1篇盐效应
  • 1篇夜光藻

机构

  • 15篇国家海洋局天...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5篇石海明
  • 14篇张秋丰
  • 7篇徐玉山
  • 7篇胡延忠
  • 6篇屠建波
  • 5篇阚文静
  • 4篇尹翠玲
  • 3篇王彬
  • 2篇李玲
  • 2篇江洪友
  • 1篇薄文杰
  • 1篇牛福新
  • 1篇崔健
  • 1篇刘文龙
  • 1篇王芹

传媒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海洋通报
  • 1篇经济论坛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津海岸侵蚀灾害风险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最集中和最活跃的地域。结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并根据天津海岸的实际情况,将海水入侵风险评价体系分为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结果进行了叠加分析,将天津海岸地区划分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2个海岸侵蚀灾害风险区域。
阚文静张秋丰石海明屠建波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灰色模型在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预测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近年来,海洋经济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天津市海洋经济无论是总产值还是产业布局均在环渤海地区甚至全国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科学地预测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建立了天津市海洋经济灰色预测模型,对天津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天津市的海洋经济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处于增长态势。
刘文龙于燕方张秋丰石海明牛福新
关键词:海洋经济
2006年夏季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的赤潮生物被引量:8
2008年
2006年5月至8月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共发生3次赤潮,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分别为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异弯藻-海洋卡盾藻(Heterosigma akashiwo- Chattonelta marin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本文研究了赤潮生消过程中赤潮生物的变化和发展情况,揭示赤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其危害,为赤潮的预警提供基础资料。
尹翠玲张秋丰胡延忠石海明
关键词:赤潮生物赤潮异弯藻海洋卡盾藻夜光藻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初探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2006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各发生区域动态应急监测资料,对其水体理化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爆发的相对低温条件下棕囊藻赤潮虽然来势凶猛,但对区域生物并没有造成明显毒害影响,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低温条件下棕囊藻细胞数量积累迅速但合成毒素的数量却相对较少的实验室研究结论。(2)棕囊藻赤潮的发生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营养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水体中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是赤潮的限制营养因子,其浓度变化较好地反映了本次棕囊藻赤潮发生、发展及消亡的迁移路线图。(3)水体中高含量无机氮所造成的区域营养盐比例的失衡和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是本次棕囊藻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陆源污染物排放的监控从而减轻日趋严重的海水富营养化,对于降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可能性和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屠建波张秋丰徐玉山胡延忠石海明
关键词:天津近岸海域棕囊藻赤潮
渤海湾赤潮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对1977年至2018年渤海湾发现的赤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赤潮的规模变化、引发物种、空间分布以及时间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湾赤潮多为面积在1000 km2以下的小规模赤潮,引发物种主要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叉角藻(Ceratium furca)、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 motoi)和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主要暴发地点为渤海湾西北近岸海域,高发期为8月—9月。
王彬崔健李玲石海明王嘉琦刘春琳
关键词:海洋生态赤潮
2006年夏季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被引量:13
2007年
研究了2006年夏季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6个测站大面积调查的网采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2属60种,物种主要以硅藻为主,但甲藻在群落中的比重也很明显,在个别站位上成为优势类群.优势物种主要为格氏圆筛藻(C.granii Gough)、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琼氏圆筛藻(C.jonesianus)和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细胞丰度的站位分布主要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其高值区分布在4号站位.
张秋丰尹翠玲徐玉山石海明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赤潮
近年来渤海湾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49
2010年
通过对2004~2007年海水样品的采集、检测及分析获得渤海湾N、P、Si营养盐的数据资料。讨论了渤海湾N/P比、Si/P比、Si/N比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影响因素,以及N/P比与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a来,渤海湾水质富营养化严重。营养盐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无机氮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磷酸盐含量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近年来营养盐污染有加重趋势,N/P比大致呈逐年增加趋势,P成为近年来渤海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阚文静张秋丰石海明徐玉山王彬江洪友
关键词:营养盐富营养化
近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根据2004~2006年进行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探讨了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营养盐的污染现状、变化规律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受到了DIP、DIN污染,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DIN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DIP;除个别项目外,渤海湾赤潮监控区以S4站营养盐含量最高,原因是S4站靠近河口,大量生活污水排放所致;在赤潮多发期,表层海水N、P、Si含量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6月份营养盐含量最低,8月份最高。年际变化表明:NH4-N的年际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逐年递减的趋势,而SiO3-Si的年际变化最小。赤潮监控区DIN一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NO3-N占DIN含量的57%~78%。近年来DIN/PO4-P和Si03-Si/PO4-P逐年增加,而SiO3-Si/DIN则逐年降低。
石海明尹翠玲张秋丰徐玉山王彬
关键词: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变化结构特征
海河口近岸海域2005-2010年间水环境变化分析
2012年
通过分析海河口及其邻近海域2005-2010年进行的多次环境现场调查资料,同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河口水体中COD、BOD5、氨氮是突出污染因子,海河口水体污染程度整体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大沽排污河河口区域水质状况相对更差整体仍然呈现进一步恶化态势;邻近海域水体中无机氮为最主要污染物,而其中硝酸盐是无机氮中最主要组成部分,不过亚硝酸盐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升高,说明区域水体氧化还原环境潜在变化正在发生;(2)丰水期陆源大量无机氮输入使得区域水体大部分时间超该区域功能区划要求的Ⅳ类海水水质标准;不过底质沉积物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各监测项目全部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3)与1983年历史监测数据相比,海河口邻近海域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含量增速迅猛,丰水期时最高增幅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分别高达了2430%和5919%;整体看来同一时期水质和底质环境有缓和趋势,但潜在威胁仍然严重;最后,在认真分析对海河口及其邻近海域造成污染的各污染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屠建波张秋丰石海明胡延忠徐玉山江洪友
关键词:环境现状
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与有机污染状况初步评价被引量:30
2010年
根据2008年渤海湾的生态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阐述了渤海湾营养盐变化特征,并对盐度、pH值、溶解氧(DO)、叶绿素-a、PO4-P、NO2-N、NO3-N、NH4-N等进行了分析讨论,且对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及有机污染评价。结果显示:与Redfied提出营养结构的N/P比值相比较,渤海湾的营养结构符合P限制,根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计算结果,2008年渤海湾水体属富营养化状态,已属于轻度有机污染。
阚文静张秋丰胡延忠石海明薄文杰
关键词:营养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