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言
- 作品数:25 被引量:16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AS在炎症性肠病小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石永言薛辛东
- 《2019年欧洲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指南》解读被引量:24
- 2019年
- 在《2016年欧洲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管理指南》基础上,2019年版指南依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医学文献,进行了补充和更新,使RDS管理策略不断优化。内容涉及早产发生风险的预测及产前糖皮质激素的规范使用、产房管理更加循证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出生后早期应用,仍强调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治疗是RDS治疗至关重要的环节,无创呼吸支持能降低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和咖啡因的应用均显著降低了机械通气时间。此外,适宜的温度调控,精确的液体和营养管理,维持良好的血液灌注以及谨慎使用抗生素均能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 石永言富建华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指南早产儿
-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21年
-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是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的IgG抗体,具有广谱抗病毒、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等多种功能。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内IgG水平低,容易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IVIG能迅速提高血液中IgG水平,增强机体抗感染和免疫调节功能,作为一种常规的辅助治疗措施,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但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支持疑似或明确感染的一般新生儿常规应用IVIG,而对于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的败血症患儿,延长IVIG的使用时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益处。针对早产儿预防性使用IVIG来降低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建议结合各家NICU院内感染的实际情况及IVIG临床使用性价比来综合考量。
- 石永言富建华
- 关键词: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新生儿
- 整合传统检查及生物学标志物优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被引量:1
- 2023年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急性肠道坏死性病变,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与NEC相关的死亡率高达20%~30%,且存活者25%患有短肠综合征、生长受限、远期神经发育不良等严重后遗症。NEC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一经发现,往往即为重症,临床难以早期诊断。腹部X线和超声是诊断NEC的经典手段,近年来,血清、尿、便的多种生物学标志物等作为NEC早期识别的潜在工具已开始应用于临床。通过整合传统检查及生物学标志物,不断优化NEC的临床诊疗体系,以期为临床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方向。
- 石永言富建华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超声近红外光谱生物标志物
- 维生素D调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道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检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大鼠肠道上皮occludin蛋白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探索维生素D处理对NEC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不同窝别新生48h的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母乳喂养+对照组10只,母乳喂养+维生素D组10只,NEC十对照组20只,NEC+维生素D组20只。NEC模型:将生后48h的仔鼠与母鼠隔离,采用鼠乳代乳品人工喂养+缺氧+寒冷刺激处理;维生素D处理:分别于NEC造模前30min,造模后1d、2d腹腔注射活性维生素D(帕立骨化醇)。各组大鼠分别在实验72h后处死取材,选取回肠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肠腔结构改变并做Nadler病理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occludin蛋白在肠上皮的定位和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肠道黏膜组织occludin蛋白的表达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HE染色可见NEC大鼠的肠腔组织结构破坏,黏膜下或肌层分离,部分绒毛脱落,甚至肠绒毛消失,肠上皮脱落伴肠坏死,Nadler病理评分为(2.90±0.23)分;维生素D处理的NEC大鼠上述病理表现较NEC大鼠减轻,Nadler病理评分为(1.70±0.2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显示NEC大鼠肠道上皮细胞间occludin表达明显减少、稀疏,呈现不连续或点状表达,维生素D处理的NEC大鼠肠道上皮细胞间occludin表达较NEC对照组大鼠明显增多,基本呈均匀、连续的表达。Westernblot显示NEC大鼠肠道黏膜组织的occludin表达明显减少,维生素D处理可以明显增加occludin的表达(P〈0.01)。结论NEC模型大鼠肠道上皮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表达明显降低,维生素D处理可以通过上调肠道上皮occludin的表达来抑制NEC的发生发展。
- 石永言富建华姚丽赵心依薛辛东
- 关键词:OCCLUDIN蛋白肠道上皮细胞维生素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肠道菌群参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2年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常发生于早产儿的肠道急症,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其病因之一。NEC患儿发病前后的肠道菌群均不同于健康儿。虽然尚未发现NEC的特定致病菌及相关代谢产物, 但潜在致病菌及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石胆酸、色氨酸衍生代谢物等或在NEC中起着保护或促进作用。靶向调控肠道菌群如益生菌、粪便菌群移植等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构成, 从而起到防治NEC的作用。另外, NEC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一旦确诊往往即为重症, 基于菌群寻找合适的标志物对于NEC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陈小雨(综述)石永言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发病机制肠道菌群菌群失调
- RAS在炎症性肠病小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石永言薛辛东
- Paneth细胞参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3年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坏死性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Paneth细胞位于Lieberkühn隐窝,其数量及功能障碍可导致肠道屏障破坏、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干细胞分化障碍及肠上皮细胞死亡等,进而发生NEC。本文对Paneth细胞的上述作用展开综述,探讨其参与NEC发病的可能机制。
- 杨佳慧石永言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潘氏细胞肠道菌群程序性坏死
- 新生儿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严重影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肠道炎症性病变。20%~30%的NEC在新生儿输注红细胞后48 h内发生,被称为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ransfusion associate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TANEC),其在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生率更高。TANEC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肠系膜血流异常、免疫炎症反应、红细胞制品输注及患儿自身贫血等有关。本文主要回顾贫血、输血与NEC发生的相关研究,并总结TANEC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
- 狄思佳石永言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输血贫血新生儿
- 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防治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导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逐年增高。新生儿感染CrKP通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引发菌血症、脑膜炎、腹腔感染等疾病,甚至严重危及患儿生命。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替加环素、多菌素等新型药物抗感染是目前治疗新生儿CrKP感染的有效方案。除合理用药外,还需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以减少CrKP在新生儿病房的定植与传播。
- 汪欣如石永言
- 关键词: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