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昕

作品数:43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电生理
  • 14篇神经病
  • 10篇病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8篇诱发电位
  • 8篇神经电
  • 8篇神经电生理
  • 8篇周围神经
  • 8篇周围神经病
  • 7篇生理学
  • 6篇电生理学
  • 6篇神经传导
  • 5篇神经病变
  • 5篇体感
  • 5篇交感
  • 4篇糖尿病神经
  • 4篇糖尿病神经病
  • 4篇糖尿病神经病...
  • 4篇听觉

机构

  • 43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东南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作者

  • 43篇石昕
  • 30篇贾志荣
  • 22篇梁为
  • 15篇孙相如
  • 14篇王亭亭
  • 12篇黄一宁
  • 10篇柳竹
  • 8篇王洪霞
  • 8篇袁云
  • 6篇王朝霞
  • 5篇潘涛
  • 3篇毕鸿雁
  • 2篇高枫
  • 2篇姚生
  • 2篇孙江玲
  • 2篇刘凤君
  • 2篇董明睿
  • 2篇孙葳
  • 2篇张冠群
  • 2篇吕鹤

传媒

  • 9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九次全国神...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铁道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5北京...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电生理检查及脑血流评价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评价诱发电位、持续脑电图监测、经颅多普勒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住神经加强病房(N-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2例,根据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两组,入院后应用海神肌电图仪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并根据CANT分为Ⅰ、Ⅱ、Ⅲ三级,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重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的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太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olar 2000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床旁持续脑电图监护,采用Young的脑电图分级标准进行脑电图分级,比较重症组、非重症组脑电图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电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Nicolet-EME TC-2002-Ⅲ型经颅多普勒仪,选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通过颞窗或眼窗测定脑动脉血流速度,并根据血流速度分为:(1)血流速度增高组;(2)血流速度减低组;(3)血流速度正常组。并比较血流速度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重症组病死率为42.8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的死亡率22.22%,而非重症组,其良好率为33.33%,好转率为44.44%,均明显好于重症组。(2)重症组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Ⅲ级者,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5),其病死率高,预后不良,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3)32例脑血管患者进行持续脑电图监测,结果发现多数表现为YoungⅠ、Ⅱ级,Ⅱ级者病死率(63.64%)明显比Ⅰ级(14.29%)高,而脑电图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4)经颅多普勒表现为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减低或血流速度正常者与其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持续床旁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可准确、客观地评价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
郭振华何晋涛贾志荣石昕王薇薇黄一宁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神经生理学脑血流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贾志荣王亭亭潘涛石昕梁为
以上肢麻木不适为主要表现患者的周围神经高频超声和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用高频超声和神经电生理方法来评估以上肢的麻木不适伴疼痛、肌无力、肌萎缩等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方法:对具有上肢不适的患者37例(共74只上肢)(病例组)和健康志愿者26例(共52只上肢)(对照组)进行高频高分辨力超声和神经电生理的检查,超声重点测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上臂以及正中神经在腕管内的横截面积,电生理主要测定这三条神经的传导速度(NCV)。结果:病例组正中神经在上臂及腕管内的横截面积分别为上臂11.66(7.1~19.3)mm^2,桡尺关节平面处为11.94(5.3~18.2)mm^2,豌豆骨平面处为10.75(4.4~14.1)mm^2,钩骨钩平面处为12.51(6.2~18.9)mm^2,均大于对照组,(P〈0.01);尺神经在肘管上缘的横截面积为7.85(3.3~22.8)mm^2,桡神经在上臂的横截面积为5.71(4.0~10.2)m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超声和电生理检测得单纯正中神经损害率分别为62%和50%;正中神经、尺神经联合损害率分别为24%和19%;单纯尺神经的损害率分别为5.4%和8%,桡神经损害最少。正中神经损害最常见部位在腕管,但有35%的患者合并正中神经在上臂的增粗。尺神经最常损害部位在肘管。结论:高频超声和电生理检测都有助于明确上肢周围神经病变。出现上肢症状者正中神经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正中神经尺神经联合病变,单独的尺神经异常不是太多,涉及桡神经的病变发生率最低。正中神经腕管内损害合并上臂的增粗应予以关注。
吴珊贾志荣袁云石昕黄一宁
关键词:超声学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学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我们对糖尿病患者进行BAEP检测,以探讨其对糖尿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脑干早期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51例,病程3个月-20年。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BAEP检测。应用100μs的疏...
贾志荣柳竹王亭亭石昕梁为
文献传递
脊椎旁刺激法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脊椎旁刺激法体感诱发电位(SEPs)在脊髓病变患者中进行脊髓功能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将诱发电位结果与脊髓 MRI 结果进行比较,初步探讨该方法在脊髓病变中的生理定位价值。方法应用脊椎旁刺激、头皮记录的直接 SEPs 法对脊髓病变患者进行 SEPs 测定及脊髓传导速度(SCCV)测定。结果共有96例脊髓病变患者行脊椎旁刺激法 SEPs 及 SCCV 测定,男53例,女43例,年龄15~75岁,平均46.78岁。其中脊髓脱髓鞘病36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6例,脊髓病19例,急性脊髓炎10例,脊髓压迫性疾病5例。96例脊髓病变患者均做脊椎旁刺激法 SEPs 检查,脊髓诱发电位及 SCCV 的异常率在各脊髓病变中阳性率均较高,总异常率为81.25%(78/96)。其中脊髓脱髓鞘病异常率75.00%(27/36),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异常率88.46%(23/26),脊髓病19例中有15例异常,脊髓炎异常率10例中有8例异常,脊髓压迫症5例均异常。共有68例患者做脊髓 MRI 检查,其中42例 MRI 异常,26例 MRI 正常。42例 MRI 异常患者中35例诱发电位结果异常,26例 MRI 正常患者中21例诱发电位结果异常。结论脊椎旁刺激法 SEPs 及 SCCV 的测定客观地记录了脊髓病变的异常电生理改变,其异常电生理改变可能会出现在脊髓结构改变及影像学改变之前,可为脊髓病变患者早期脊髓功能性改变提供比较可靠的客观诊断依据,尤其在脊髓 MRI 少有阳性所见的营养代谢性脊髓病中意义更大。本方法简单、无创、具有可重复性,可在临床中应用。
贾志荣石昕孙相如黄一宁
关键词: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脊髓疾病
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电生理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介绍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以及诊断规律。方法4例年龄在37~58岁,2型糖尿病病程为3~9年,出现逐渐进展的肢体无力和感觉障碍的患者,行电生理和脑脊液检查。结果4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胞数目正常,脑脊液蛋白在0.6~2.1g/L之间,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4例均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其中2例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1例下降,传导速度3例下降;1例的部分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未引出;3例患者的H反射和F波均出现下降。结论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存在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存在脱髓鞘改变,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更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毕鸿雁石昕刘凤君袁云
关键词:糖尿病脑脊液电生理检查
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分析发病4周内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F波、H反射及神经传导的改变特点,探讨F波及H反射检查在早期CB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确诊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资料特点,依据病程分为2组(≤2周组及〉2周组)。使用卡方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F波、H反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的异常率进行分析。结果病程≤2周组及〉2周组F波异常比例分别为17/20、7/18,H反射的异常比例分别为13/20、12/19,MCV异常率为28.4%(25/88)、32.9%(26/79),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异常率为40.9%(36/88)、36.7%(29/79),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为35.2%(31/88)、32.9%(26/79),SCV异常率为11.2%(10/89)、25.2%(24/95)。两组患者中F波、H反射异常率均较高,且两组问F波异常比例(χ^2=8.657,P=0.003)及SCV异常率(χ^2=6.002,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波及H反射对GB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潘涛贾志荣王亭亭王洪霞石昕梁为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电生理学H反射神经传导
皮肤交感反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0
2003年
目的 探讨皮肤交感反应 (SSR)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病变的关系 ,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 80例糖尿病患者及 30名健康人四肢进行SSR测定 ,对两组SSR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行t检验。结果 两组SSR的起始潜伏期、N波、P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N波波幅、P波波幅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健康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 ,而糖尿病组仅 2例患者四肢可正常引出SSR ,78例 (97 5 % )患者至少有一肢SSR潜伏期异常。结论 SSR为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客观依据 ,可发现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纤维的早期病变。
贾志荣石昕黄一宁孙相如
关键词:皮肤交感反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学交感神经功能
伸肘及屈肘在短节段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寸进法检测尺神经伸肘位与70°屈肘位是否存在差异,提供寸进法在临床上操作的依据。方法入组患者59名,共70条卡压病变的尺神经,健康对照组30名志愿者,共60条尺神经,年龄、性别与患者组匹配。以肘部肱骨内上髁至鹰嘴...
柳竹贾志荣王亭亭石昕梁为
文献传递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频眼震电图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采用眼震电图检查方法对早期帕金森病眼球运动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31例H&Y分期不大于2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H&Y1期6例,1.5期16例,2期9例。同时选取31例无中枢神经系统、周围前庭系统及眼部疾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凝视检查、自发眼震检查、扫视检查、平稳跟踪检查及视动性眼震检查等。对检查结果分别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扫视速度降低,在个别扫视角度上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向扫视时,病例组准确度异常的发生率为21.1%,对照组为10.8%,右向扫视时,病例组、对照组准确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8.1%,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病例组平稳跟踪试验速度增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视动性眼震、自发及凝视性眼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存在异常,主要表现在扫视和平稳跟踪运动中。眼震电图检查结果可以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陈宪琪赵桂萍石昕
关键词:帕金森病眼球运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