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鹏飞
- 作品数:16 被引量:263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中国能源效率偏低的解释:技术无效抑或配置无效被引量:15
- 2015年
- 大量研究表明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然而对能源利用低效的解释却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通过构建要素影子价格将价格信息引入到全要素能源非效率的分解框架,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来进一步探析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从1998年到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这种改善主要来源于配置无效的降低,而技术无效则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环境管制的加强、市场化进程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对能源效率有明显的改善,而经济结构重型化、能源资源禀赋和工业产业占比增加等对能源效率有明显负效应。
- 盛鹏飞
- 关键词:影子价格能源效率
-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差异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非径向非意愿投入距离函数构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框架,采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探讨了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较低;全国层面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主要由煤炭非效率导致,而东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主要由石油非效率造成;整体上煤炭非效率对全要素能源非效率的贡献在样本期内逐渐下降,而清洁能源非效率的贡献则明显增加。
- 盛鹏飞杨俊
-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
- 环境污染对中国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基于局部均衡模型,探讨了中国环境污染影响劳动供给的具体机制。采用ARDL方法构建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1991—2010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环境污染会显著降低劳动供给水平;从长期来看,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劳动供给水平会先升后降;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加大环境污染对劳动供给的负效应。
- 盛鹏飞杨俊丁志帆
- 关键词:环境污染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 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3
- 2012年
- 当前大多数文献考察了环境管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而较少直接考察环境污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此文章将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并利用中国199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从污染对生产的影响和污染对劳动支付决策的影响两个渠道来实现;同时实证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对当期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通过对劳动者劳动支付决策的影响会显著抑制下一期的劳动生产率,并且在环境污染规模较低时,环境污染规模的增加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当环境污染规模较大时则会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 杨俊盛鹏飞
- 关键词:环境污染劳动生产率局部均衡模型
- 我国税收努力效率的统计测度与区域异质性研究
- 2021年
- 基于高质量发展框架,文章建立宏观经济综合治理模型,运用税柄法和距离函数来测度税收努力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将税收努力效率变化分解为征管效率变化和税收能力变化,对中国1998—2018年税收经济运行的经验事实进行统计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全国层面的税收努力效率在1998—2018年期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但中等税负区域和低税负区域的税收努力效率在"税制改革阶段"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高税负区域的税收努力效率持续领先低税负区域和中等税负区域;(2)税收能力提升是优化中国税收努力效率的重要驱动因素,征管效率变化对税收努力效率的负效应在"全面改革阶段"有明显改善,并且中等税负区域和低税负区域的税收能力提升速度在"全面改革阶段"超过高税负区域;(3)整体上中国省级税收努力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特征,但征管效率变化不利于省级单元税收努力效率的趋同。
- 盛鹏飞刘维亮
- 关键词:税收努力区域异质性
- 城镇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渠道被引量:134
- 2016年
-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研究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渠道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依托Black、Henderson城市化模型和Stokey污染模型,在最优化框架下推导城镇化、人力资本积累、清洁生产和碳排放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和清洁生产都是城镇化影响碳排放的作用渠道,城镇化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本积累和清洁生产等渠道来抑制地区碳排放。基于2000-2012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半城镇化率三个城镇化指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考虑异方差和序列相关因素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三种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城镇化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和清洁生产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样本期间内,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对碳排放存在正向影响,但是城镇化会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和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来抑制这种不利影响;其次,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我国碳减排进程,人力资本积累渠道会弱化城镇化对碳排放的正向作用,也即人力资本积累会降低城镇化对碳排放的边际影响;最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清洁生产也有利于我国碳减排进程,清洁生产渠道也会弱化城镇化对碳排放的正向作用,和人力资本积累渠道相比,清洁生产渠道对城镇化和碳排放之间关系的边际影响显著性降低。因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强化城镇化对人力资本积累和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的作用是避免城镇化进程中出现"高碳锁定"的关键路径。
- 张腾飞杨俊盛鹏飞
- 关键词:城镇化碳排放人力资本积累清洁生产
- 环境污染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理论与实证依据
- 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尽管经典的―环境库兹涅茨假说认为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环境污染物排放将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降低,但是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并不会自动发生,而是基于规...
- 盛鹏飞
-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环境污染
-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与碳减排技术效率的测度——兼论其协调性被引量:1
- 2014年
-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运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和TOPSIS分析方法构建了经济增长效率和碳减排技术效率及两个指标的协调度指标。基于中国1998-2010年29个省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在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而碳减排技术效率相对于经济增长效率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普遍存在碳减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现象,但中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始逐渐从碳减排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转向碳减排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该结果预示着中国正逐渐步入低碳发展的道路。
- 盛鹏飞杨俊陈怡
- 关键词:协调发展
- 环境污染与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机制与基于中国经济事实的检验被引量:32
- 2017年
- 环境污染是与居民健康水平紧密相关的,并且会导致处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呈现出异质性特征,从而影响居民收入差距。本文通过构建跨期经济模型研究环境污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导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出现相同比例的健康损害,这种损害会拉大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处于低收入阶层的农村居民应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损害会进行相对较少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因而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差异会逐渐拉大,所以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也会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而扩大。基于理论研究结果,运用中国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且基于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人均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计量检验结果是一致的,这表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2)运用门槛面板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当滞后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到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效应会明显增强,表明环境污染对处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有显著的影响,环境污染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3)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在教育、政府行为、城镇化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心因素之外,环境污染也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显著性因素,并且其影响会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期初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在治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相关政策应该平衡环境污染成本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分配。
- 盛鹏飞
- 关键词:环境污染城乡收入差距健康人力资本
- 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提升——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被引量:7
- 2020年
- 基于"波特假说",本文从资源配置视角和技术创新视角论证了环境规制是影响全球价值链的关键变量。运用非参数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指数,并且将其分解为全球价值链技术指数和全球价值链效率指数。采用面板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本文建立可以同时检验环境规制影响全球价值链指数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统计检验模型。采用中国省级工业部门在2001-2016年的经验数据,研究成果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全球价值链指数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时期异质性特征,在短期内不利于中国工业部门全球价值链的提升,但在长期内,加强环境规制却有利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提升,从而验证了"波特假说"的存在性。第二,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部门全球价值链技术指数和全球价值链效率指数的长期影响显著为正,说明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进步是中国工业企业应对环境规制的有效路径。第三,环境规制影响全球价值链技术指数和全球价值链效率指数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显著不同,即环境规制在短期内不能通过技术路径和效率路径来提升中国工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 盛鹏飞魏豪豪
- 关键词:环境规制技术进步波特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