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玉彬

作品数:38 被引量:692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盆地
  • 28篇鄂尔多斯盆地
  • 14篇延长组
  • 14篇成藏
  • 11篇砂岩
  • 9篇油层
  • 9篇致密砂岩
  • 8篇油层组
  • 8篇油气
  • 8篇储层
  • 6篇致密
  • 5篇源岩
  • 5篇三叠
  • 5篇烃源
  • 5篇烃源岩
  • 5篇孔隙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页岩
  • 4篇油藏

机构

  • 36篇西安石油大学
  • 12篇西北大学
  • 11篇延长油田股份...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油田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作者

  • 38篇白玉彬
  • 21篇赵靖舟
  • 7篇耳闯
  • 7篇罗静兰
  • 6篇吴伟涛
  • 5篇陈孝平
  • 4篇曹青
  • 4篇郑卉
  • 3篇方朝强
  • 3篇郝孝荣
  • 2篇孙勃
  • 2篇凡元芳
  • 2篇沈武显
  • 2篇朱杰
  • 2篇赵卫卫
  • 2篇李军
  • 2篇邓秀芹
  • 2篇王晓梅
  • 2篇赵子龙
  • 2篇张志升

传媒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第四届中国石...
  • 1篇石化技术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构造演化对上古生界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4
2010年
构造演化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大体经历了中三叠世平缓构造发育、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古隆起发育和现今斜坡形成3个阶段。其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上古生界古隆起可能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加强于侏罗纪燕山早期运动,弱化于早白垩世末的燕山晚期运动,改造于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该古隆起由于与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生气、排气高峰期匹配很好,因而成为当时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最有利区,已发现的榆林大气田和大牛地大气田即位于该古隆起部位,说明成藏关键时期古隆起背景的存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大气田的形成具有一定控制作用,但现今构造面貌对气藏分布基本上不起控制作用。气藏类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为致密砂岩连续型非常规气藏,具有广覆式生烃、"蒸发式"排烃、近距离运移、大面积成藏的特点,古隆起区是这种连续型气藏的一个重要"甜点"区。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确认,预示着鄂尔多斯盆地拥有更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更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赵靖舟王力孙兵华白玉彬吴伟涛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榆林气田致密砂岩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8致密砂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被引量:24
2013年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近年来发现的勘探开发新层系,勘探实践证实其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本文以盆地中南部志丹县吴堡地区为例,对该区长8油藏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油藏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3烃源岩、长8内部烃源岩和长9顶部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储层组合配置;主成藏期运移动力主要为生烃增压等形成的异常高压,油气充注到长8致密储层后主要以近距离垂向和侧向运移为主;成岩作用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形成成岩遮挡型准连续型油气聚集。长8油藏平面及层位分布主要受控于有效烃源岩展布、储层质量和有效盖层的控制,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形成现今长8油藏分布格局。
白玉彬罗静兰王少飞杨勇唐乐平付晓燕郑卉
关键词:主控因素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6油层组“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构造条件、油源条件、储层条件以及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特征等成藏要素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是一个倾角小于0.5°的西倾单斜,油源条件优越,储层类型主要为低孔特低渗细砂岩,孔隙度一般小于12%,渗透率小于2×10^(-3)μm^2;油气藏类型为"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油气大面积准连续分布.最终确定"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低孔特低渗透率的储层系统是关键;广覆式优质烃源岩与紧密接触式生储盖组合是基础;稳定的动力学背景和平缓的构造格局是重要控制因素.
王乃军赵靖舟赵卫卫白玉彬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藏主控因素长6油层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探讨被引量:14
2013年
陕北斜坡中部杏子川油田延长组原油物性、族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萜甾烷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地质综合分析显示,不同层位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长4+5、长6原油性质基本一致,具有同源属性,其差异性可能主要与运移分馏效应以及原油成熟度有关。长9、长10原油与长4+5、长6原油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其具有不同的母源属性。Ts/Tm、C29ββ/(ββ+αα)、αααC2920S/(20S+20R)等反映原油成熟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长9、长10原油具有较高的成熟度。长9和长10原油规则甾烷含量显示具有不同的成因。地质综合分析和油源对比表明:长4+5、长6原油均来自于长7生油岩,长9原油来自于其顶部的李家畔页岩,长10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长92有效烃源岩。
白玉彬高振东李忠锋张志升朱杰郑卉
关键词:原油地球化学油源对比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形成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古生界和中生界多套富有机质页岩。初步分析认为,该盆地具有较优越的页岩气形成条件,以石炭-二叠系页岩最为有利,其次是三叠系延长组页岩。表现在:(1)暗色页岩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多样。(2)埋深中等-较...
赵靖舟白玉彬凡元芳方朝强张洁
关键词:页岩气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机理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A油田低渗透储层物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
2010年
鄂尔多斯盆地A油田长2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层类型为低孔低渗型,平均孔隙度为12.6%,平均渗透率为10.7×10-3μm2。长2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裂缝发育程度与规模控制:辫状河河道砂坝中-细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天然堤粉细砂岩和细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压实作用是导致长2储层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进一步破坏孔隙度,碳酸盐岩是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胶结物;溶解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长2储层物性,裂缝对砂岩渗透率的提高有重要贡献。
白玉彬张海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集物性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页岩-致密砂岩储层孔缝特征被引量:16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是富有机质页岩和致密砂岩共生发育的富油层位,富有机质页岩既是生油层又是储层,并为致密砂岩提供油源。揭示页岩储层和致密砂岩储层之间的孔缝特征,对认识页岩油和致密油赋存空间和运移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岩心描述、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核磁共振实验、高压压汞和低温吸附实验等手段,定性描述和定量表征相结合,刻画了富有机质泥页岩和致密砂岩储层中的孔隙类型和孔径大小。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类型包括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页岩中孔隙的孔径范围总体分布在50nm以下。页岩中的裂缝包括水平缝、低角度缝、高角度缝和近直立缝。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包括剩余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和次生孔,且次生孔是主要的孔隙类型。致密砂岩孔隙直径多在2um以上,孔喉半径多集中在73.5nm以下,但对渗透率起贡献作用的孔喉半径区间为73.5—735nm,致密砂岩中同样发育微裂缝和高角度裂缝。页岩和致密砂岩孔隙的形成和演化均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成岩作用流体和烃类流体的运移和充注将页岩和致密砂岩构成了有机整体。延长组长7油层组页岩一致密砂岩系统中存在3类孔缝网络和石油运移路径:①页岩内纳米一微米级孔隙一裂缝网络,形成页岩油的存储空间和石油源内运移的路径;②致密砂岩内纳米级喉道和微米级孔隙的孔隙网络系统,形成致密油的存储空间;③页岩和致密砂岩间差异孔喉结构一微裂缝一裂缝孔喉网络系统,构成源内石油向源外运移的路径。
耳闯赵靖舟姚泾利叶小闯吴伟涛白玉彬邓秀芹孙勃
关键词:泥页岩致密砂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陕北地区长6油层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机理
在大量地质研究工作基础上,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长6油藏为一个典型的“连续型”致密砂岩非常规油藏,具有广覆式生烃、“蒸发式”排烃、短距离运移、大面积成藏的特点。研究表明,与常规油藏相比,长6“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
白玉彬赵靖舟
关键词:致密砂岩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9油层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时间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确定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的石油充注成藏时间,对该区储层样品进行了包裹体镜下显微观察、荧光分析及石英次生加大边中伴生盐水包裹体显微测温,并结合长9油层组埋藏-热演化史模拟,确定了该区油气运移成藏的时间.结果表明:安塞地区长9油层组主要发育盐水包裹体和含液态烃包裹体,大多分布在石英次生加大边和溶蚀微裂隙中,包裹体形态以近圆形和不规则形为主,大小一般为2~6 μm,其均一温度呈明显的单峰分布,主要为100~110c℃.长9油层组主要发生过一期油气充注,对应的地质历史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晚期(100~120 Ma).
郑卉白玉彬郝孝荣曹青刘鹏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与成藏特征被引量:53
2013年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致密油分布、物理性质、油源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圈闭条件及油水分布特征综合分析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主控因素与成藏特征。结果表明:长7致密油藏具备形成准连续型油气聚集的成藏地质条件和特征;长7油层组中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长73中的张家滩页岩为最优,烃源岩分布范围控制了致密油成藏外边界,烃源岩厚度大于20 m地区为最有利成藏区;长7致密油成藏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配置,重力流砂体主要呈透镜状或条带状分布于泥岩或油源岩中,具有优先捕集油气的优势;长7致密油成藏对圈闭要求相对较低,其遮挡条件主要为岩性、物性及成岩边界,动力圈闭也是重要的圈闭类型。长7致密油富集与局部构造背景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主要取决于储集层展布及物性;高强度生、排烃及强充注造成长7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较高;受原始物质组成及成岩强度的影响,长7储层非均质性很强,致使油、气、水在致密储层中分异差,油、水分布复杂。
白玉彬赵靖舟赵子龙殷悦悦童姜楠
关键词:成藏条件成藏特征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