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克智

作品数:68 被引量:1,100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28篇生物学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植物
  • 9篇CO_2浓度
  • 8篇水稻
  • 8篇小麦
  • 8篇大豆
  • 7篇对植
  • 7篇氧化碳
  • 7篇叶绿
  • 7篇生物质
  • 7篇二氧化碳
  • 7篇CO2浓度
  • 6篇叶绿体
  • 6篇幼苗
  • 6篇能源
  • 6篇光合作用
  • 5篇生理
  • 5篇生物质能
  • 5篇CO2倍增
  • 4篇植物生长
  • 4篇基因

机构

  • 6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曲阜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68篇白克智
  • 46篇匡廷云
  • 7篇胡玉熹
  • 7篇林金星
  • 7篇张其德
  • 6篇卢从明
  • 5篇李世仪
  • 5篇李永兴
  • 5篇梁峥
  • 5篇李寒冰
  • 5篇王可玢
  • 5篇朱毅
  • 4篇陈勇
  • 4篇徐本美
  • 4篇黄常纲
  • 4篇周凤起
  • 4篇严陆光
  • 4篇刘家尧
  • 4篇丁莉
  • 4篇戈巧英

传媒

  • 14篇Acta B...
  • 5篇科学通报
  • 4篇电工电能新技...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种子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植物学报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生态农业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植物杂志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自然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7篇1998
  • 9篇1997
  • 10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对三种满江红光合及固氮活性的影响
1989年
本文报道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卡洲满江红(A.caroliniana)和蕨状满江红(A.filiculoides)的光合与固氮(乙炔还原)活性对温度的反应差异。根区培养液温度在7—40℃范围内满江红与卡洲满江红的光合活性在30℃达到峰值,高于或低于30℃均急剧下降。而蕨状满江红在7—25℃的根区温度范围内光合活性差异不大,高于25℃则下降(图2)。0℃24小时或40℃2小时暗预处理对三种满江红光合活性与乙炔还原活性表现出不同影响(图3,4)。本文报道的方法可用于满江红生理生态参量的比较研究。
曹建中白克智
关键词:满江红光合活性温度
水稻稃片和旗叶叶绿体超微结构及低温(77K)荧光发射光谱的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2年
本文对沈农 2 6 5和汕优 6 3两个水稻 (OrizasativaL .)品种的稃片和旗叶叶绿体超微结构 ,低温荧光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的稃片具有发育良好的叶绿体 ,在高产品种中 ,稃片和旗叶叶绿体的发育程度比对照品种好 ,而且基粒类囊体的垛叠更规则。通过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分析表明 :两个品种中稃片的F6 85/F73 4值均比旗叶高 ,因此 ,在稃片中激发能较多地分配给PSII。最后 。
李寒冰胡玉熹白克智匡廷云林金星
关键词:旗叶水稻叶绿体超微结构
大气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幼苗根系生长影响的分形分析被引量:44
1998年
用分形几何的数学方法 ,以盒维数为指标 ,分析了CO2 倍增对植物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CO2 倍增促进了C3 植物春小麦根系分枝 ,但对C4植物甜高粱根系分枝的影响不大 .在不同土壤层中 ,处理春小麦根系分枝增加 ,且在土壤第 2层 ( 1 0~ 2 0cm)根系分枝受促进最为明显 .表明CO2 倍增不但促进了植物根系的生长 (重量、长度等 ) ,而且导致C3植物根系分枝模式 ,即根系分化发育特性的明显改变 .
王义琴张慧娟杨奠安白克智匡廷云
关键词:幼苗根系分形
大气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根系表面积和泡囊-丛枝菌根侵染活力和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1
1998年
以小麦、大豆和玉米幼苗为材料 ,应用最新的根研究方法 ,首次检测了大气CO2 浓度倍增对根系表面积和泡囊 丛枝菌根 (VAM )真菌的侵染强度和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倍增CO2显著增加根系表面积 ,并显著提高VAM真菌的侵染强度和活力 ,但这些响应在物种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根的这些特性可能影响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时植物群落的演替 .
汪杏芬李世仪白克智匡廷云
关键词:浸染植物二氧化碳
大豆对大气CO_2倍增的一些生理反应被引量:18
1996年
人类的经济活动已使大气中的CO_2浓度由产业革命前的280×10^(-6)增至目前的350×10^(-6)左右,且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引起广泛的关注.为预测未来全球环境变化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过去10多年在发达国家已大量进行了在可控环境下CO_2增高的单因子实验研究.本文报道在开顶式培养室中进行的大气CO_2倍增对大豆一些生理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白克智钟泽璞丁莉张崇浩李世仪匡廷云郭建平高素华王春乙
关键词:大豆生物固氮二氧化碳生理反应
粗秆高产小麦茎结构特性分析(英文)被引量:11
2000年
以高产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新品种“兰考 90 6_4”与北京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京 411”为实验材料 ,运用植物解剖学、化学和力学的理论与方法 ,对粗秆的高产小麦茎结构特性做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粗秆的高产小麦品种茎秆在物理力学特性、维管束结构特征以及木质素含量等方面 ,均明显优于一般小麦品种。因此 ,在超高产小麦品种的育种中 ,重视外源基因的引进 ,改进茎秆的结构特性及提高木质素的含量等综合指标 ,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选育方向。
李寒冰白克智匡廷云胡玉熹贾旭林金星
关键词:高产小麦小麦茎秆木质素
大气CO_2浓度增加对根瘤和菌根活动的影响被引量:7
1997年
大气CO2浓度增加明显促进植物根系与固氮细菌及菌根真菌的共生。CO2浓度增加条件下,根系结瘤量增多,平均瘤重增加,单株固氮活性提高.但固氮比活性的变化在不同物种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不一致。CO2浓度增加同时还提高菌根在植物根系的侵染率。
丁莉白克智张崇浩
关键词:根瘤二氧化碳浓度
生物质能研发展望被引量:51
2005年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能研发现状。提出生物质能开发的决定因素是技术水平的提升。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建议: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筛选优良能源植物树种、草种;重视生物质能源基地海洋的开发,特别考虑在我国北方广大缺水地区发展水生微藻光合生物制氢;大力开展转基因研究,创建优良能源植物种质资源;加强能源植物生理、生化、生态学研究,为优良能源树种、草种的大规模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匡廷云马克平白克智
关键词:生物质生物柴油生物能生物质能能源基地植物种质资源
大气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1998年
采用开顶式培养室盆栽土培方法,研究大气 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几种植物的生长及生理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倍增明显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但生物量增幅因物种、生长阶段和环境氮素水平的不同而异;根冠比变化一般表现为增加趋势;同时植物根系与固氮微生物及泡囊丛枝菌根的共生加强,根系结瘤量增多,平均瘤重增加,固氮活性提高,菌根侵染率增加。
丁莉白克智
关键词:生物量植物生理特性二氧化碳浓度
CO_2倍增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39
1998年
关于大气CO2浓度倍增(即为700μmolCO2·mol-1空气)将对植物生长产生诸多影响,已有大量报道[1,2]。但CO2倍增对植物及所在土壤中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甚少[3,4]。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担负着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重要作用,...
汪杏芬李世仪白克智匡廷云
关键词:CO2倍增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