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颖
- 作品数:13 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18F-FDG PET/CT在复发宫颈癌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复发宫颈癌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12月45例宫颈癌复发患者的治疗前、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PET评价标准(PERCIST)将疗效分为完全代谢反应(CMR)、部分代谢反应(PMR)、代谢无变化(SMD)及代谢进展(PMD).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x2检验比较PMD者及无PMD者PFS的差异,以及不同治疗前SUVmax组患者的PFS差异.结果 经治疗,22.2%(10/45)的宫颈癌复发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评价为CMR,22.2% (10/45)为PMR,4.4% (2/45)为SMD,51.1%(23/45)为PMD.45例患者中32例有长期随访(6~64个月)结果,其PFS为1~6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PET/CT评价为无PMD者和PMD者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与4.2个月,x2=7.223,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宫颈癌复发病灶SUVmax<7.5组和SUVmax ≥7.5组的PFS分别为16.3个月和5.9个月(x2=5.415,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用于评价复发宫颈癌治疗疗效,并有助干预测预后.
- 陈丹丹吴湖炳王全师韩彦江周文兰李洪生田颖
- 关键词:宫颈肿瘤预后脱氧葡萄糖
- 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差异,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亚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6年2月95例(男66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42岁)经病理学确诊的T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PET/CT显像结果,从病灶的^18F-FDG摄取高低、肿瘤对结内外病灶的侵犯及分期等方面分析、比较不同病理亚型患者的差异.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在SUVmax、淋巴结侵犯、淋巴结病灶分布、结外器官侵犯及分期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7,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1;H=19.883, P〈0.01). NK/T细胞淋巴瘤多数侵犯鼻腔及鼻咽部,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均存在肠道侵犯,皮下脂膜炎性淋巴瘤也均存在皮下侵犯,此3 种亚型在病变侵犯部位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特殊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外周非特异性T细胞淋巴瘤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大多为Ⅳ期患者,其中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均表现为淋巴结全身广泛侵犯,同时易于侵犯脾、腮腺和浆膜(在7种亚型中最易侵犯腮腺和浆膜);外周非特异性T细胞淋巴瘤也主要表现为淋巴结侵犯,但结外侵犯脏器分布上较散在,缺乏特征性;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灶^18F-FDG摄取比除皮下脂膜炎性淋巴瘤外的其他5种淋巴瘤亚型低,病变分布较散在,在结内外病灶分布上也缺乏特征性.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呈现为Ⅳ期者较少,病灶的^18F-FDG摄取在7种亚型中最高,病变分布以骨髓(骨骼)和淋巴结侵犯为主,但一般不累及脾脏.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的T和NK/T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分析这些影像差异可能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各种亚型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 伍杨吴湖炳王全师周文兰李洪生田颖董烨
- 关键词:自然杀伤T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 ^(18)F-FDG PET/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喉癌或喉癌疑似患者治疗前一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比较18F-FDG PET/CT及同机平扫CT对喉癌诊断、分期的临床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4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喉癌。PET/CT与同机平扫CT诊断喉癌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5.3%、74.4%,特异性分别为75%、50%,准确性分别为93.6%、72.3%,其中灵敏度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P=0.007;χ2=7.532,P=0.006)。43例喉癌患者中,以患者为单位计算,26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3%、6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08);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计算,19例手术患者共切除46组区域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25组,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6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17)。PET/CT发现了1例双重癌,改变了治疗方案。依据18F-FDG PET/CT显像结果,34.9%患者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14例提高了临床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不仅可以对绝大多数喉癌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检出肿瘤转移灶,对喉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吕茵郑航王全师吴湖炳李洪生周文兰田颖
- 关键词:喉肿瘤脱氧葡萄糖
- 18F-FDG PET/CT在胆囊癌鉴别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如何将18F-FDG PET/CT和临床资料相结合,以更好地诊断胆囊癌,并评价全身PET/CT在胆囊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54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男28例,女26例,年龄18~82岁)的PET/CT显像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以组织病理学及临床随访为“金标准”,分析PET/CT定性法、定量法对胆囊癌的诊断效能,并研究血清CEA、CA19-9和外周血WBC计数在进一步区分18F-FDG代谢增高的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以临床分期为基准,研究全身PET/CT在胆囊癌分期中的价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x2检验和McNemar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4例患者中27例为胆囊癌,另27例为胆囊良性病变.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42例(真阳性27例,假阳性15例).以胆囊病灶代谢增高为定性诊断标准,PET/CT诊断胆囊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27/27)、44.4%(12/27)和72.2% (39/54);以SUVmax 6.6为定量诊断标准时的相应值分别为81.5%(22/27)、70.4% (19/27)和75.9%(41/54),与定性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11和0.193,均P>0.05).早期胆囊癌和代谢增高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CEA和CA19-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9和0.045,均P>0.05).然而代谢增高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增高异常率明显高于早期胆囊癌患者(14/15和1/6;x2=12.343,P<0.05).(2)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提高了59.3% (16/27)患者的临床分期.18F-FDGPET/CT全身显像诊断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8/19和7/8,诊断胆囊癌远处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7/17和9/10.结论 无论是定性法还是定量法,18F-FDG PET/CT均难以特异性鉴别诊断早期胆囊癌和代谢增高胆囊良性病变(急性炎性病变为主),PET/CT显像结合外周血WBC计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胆囊癌准确分期.
- 王珍吴湖炳王全师王丽娟周文兰李洪生董烨田颖
- 关键词:胆囊肿瘤肿瘤分期脱氧葡萄糖
- 18F-FDG PET/CT在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1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比较PET、PET/CT和AFP对复发、转移病灶的检测效能,...
- 田颖吴湖炳王全师
- ^18F-FDGPET/CT多次显像在监测和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多次显像在监测和预测NSCLC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NSCLC患者85例(男6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0岁),分别于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接受多次全身^18F—FDGPET/CT显像。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经病理学确诊或经多种影像学综合诊断并经临床随访证实。计算^18F—FDGPE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统计学分析采用疋。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85例患者中,肿瘤复发和转移43例,无复发和转移42例。PET/CT在半年内检出率为9.3%(4/43),1年内为30.2%(13/43),2年内为76.7%(33/43),2年以上为97.7%(42/43),未检出2。3%(1/43)。18F-FDGPET/CT对NSCLC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7%(42/43)、95.2%(40/42)和96.5%(82/85)。术前肿瘤分期、原发灶大小和原发灶SUVmax是2年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因素似。12.360,t=3.281和2.465,均P〈0.05),而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对其则均无明显影响。0.639、0.012和3.800,均P〉0.05)。结论^18F—FDGPET/CT多次显像有助于监测NSCLC术后复发和转移;术前肿瘤分期、原发灶大小及原发灶SUV。为2年内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 董烨吴湖炳王全师李洪生周文兰田颖吕茵
- 关键词:肿瘤复发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后期用^(18)F-FDGPET/CT显像预测预后是否优于化疗中期?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在化疗中期和中后期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判断预后的价值差异。方法DLBCL初诊患者142例,于标准化疗第3~4个疗程结束进行首次18F-FDG PET/CT评价为化疗中期组,于标准化疗5~8个疗程结束进行首次PET/CT评价者为化疗中后期组,两组各有71例,首次PET/CT显像结果记录为阴性和阳性。所有患者随访18~114个月(平均28.7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比较化疗中期组与中后期组患者首次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中期组18F-FDG 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率分别为63.4%、36.6%,化疗中后期组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率分别为66.2%、33.8%,两组PET/CT显像阴性率及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12.423,P>0.05)。PFS比较,化疗中期组首次18F-FDG 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分别为63.56和19.23个月(P=0.000),化疗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的PFS分别为65.78和24.32个月(P=0.000)。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者PFS时间无显著性差异(63.56 vs 65.78个月,P=0.613);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阳性者PFS时间也无显著性差异(19.23 vs 24.32个月,P=0.274)。PFS率比较,化疗中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率分别为73.3%、15.4%(χ2=12.423,P=0.000);化疗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率分别为74.5%、16.7%(χ2=12.423,P=0.000)。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者的PFS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3.3%vs74.5%,P=0.613);化疗中期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阳性者的PFS率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5.4%vs 16.7%,P=0.274)。结论 DLBCL在化疗中期和化疗中后期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均可较好地判断预后,在化疗中后期行PET/CT显像判断预后并不优于化疗中期,因此在化疗中期行18F-FDG PET/CT进行预测预后是合适的,不必延后到化疗中后期。
- 李蕙旨吴湖炳王全师李洪生周文兰田颖董烨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学疗法预测预后
- ^18F-FDGPET/CT显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价值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PET中心进行检查的62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显像结果,以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为确诊标准,评价PET/CT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灶的诊断效能。结果62例患者中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者28例,第二原发癌(无复发、转移)9例。PET/CT显像有3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PET/CT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3%(28/30)、90.6%(29/32)、91.9%(57/62);PET/CT显像对阴道残端复发、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0和98.1%(51/52),95.7%(22/23)和92.3%(36/39),15/18和95.5%(42/44)。结论PET/CT对监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能及时检出第二原发癌。
- 陈丹丹吴湖炳王全师周文兰李洪生王丽娟田颖董烨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脱氧葡萄糖
- ^(18)F-FDG 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比较PET、PET/CT和甲胎蛋白(AFP)对复发、转移病灶的检测效能,并分析病灶18F-FDG摄取高低和PET检测阳性率与肿瘤分化、个体荷瘤数量及AFP水平的关系。结果 4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经临床证实肿瘤复发转移者38例,18F-FDG 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7%、66.7%。肝内复发者17例,PET和PET/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8%和82.4%。肝外转移者36例,最常见部位为淋巴结(23例),其次为肺(17例)和骨(11例)。PET对肺转移灶及腹膜转移灶的检出率为70.6%、0.0%,而PET/CT均为100%;PET和PET/CT对其他部位肝外转移灶的阳性检出率相同(均为100%)。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移植术后复发的诊断灵敏度为73.0%,低于18F-FDG PET/CT(94.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5)。PET对单发病灶复发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多发病灶者(P<0.05),而PET的阳性检出率与HCC的分化及AFP水平的高低无明显相关(P>0.05)。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个体荷瘤数量密切相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及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灵敏地检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病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田颖吴湖炳王全师李洪生周文兰林丽莉胡晓燕胡珊山
- 关键词:肝移植氟脱氧葡萄糖F18甲胎蛋白
- 速尿促排^18F-FDGPET/CT显像在尿路上皮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索^(18)F-FDG PET/CT常规显像和速尿促排延迟显像在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包括因泌尿系统占位性病变就诊者51例和镜下血尿原因未明者19例)的^(18)F-FDG PET/CT常规和速尿促排延迟显像图像,并收集患者的手术或活检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临床症状和随访结果。速尿促排对尿路放射性的清除效果分为优良、良好和差3个等级。当CT所示病变处PET显像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周围尿液并能与尿液清楚区分者则考虑为肿瘤阳性。对PET/CT所发现的病灶计算SUV_(max)、SUV_(ave)和肿瘤/尿液比值。结果:70例患者中,46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尿路上皮癌,包括10例肾盂尿路上皮癌、14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和2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5例确诊为尿路良性病变,19例镜下血尿查因者临床随访大于1年未发现尿路恶性肿瘤。在63例行速尿促排延迟显像患者中,速尿促排成功率为96.8%。在39例同时行常规和速尿促排显像的尿路上皮癌中,肉眼分析肿瘤阳性率从常规显像的17.9%明显提高到速尿促排显像的89.7%。肿瘤/尿液比值从速尿促排前的(2.77±3.15)提高到促排后的(10.17±11.39)(t=-4.358,P=0.000)。速尿促排对尿路上皮癌病灶的阳性检出影响分别为膀胱>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18 )F-FDG摄取明显高于肝脏放射性,两者的SUV_(max)分别为(19.63±15.34)、(3.28±0.60)(t=-7.223,P=0.000)。^(18 )F-FDG PET/CT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3%、87.5%和90.0%,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90.9%和89.6%。46例尿路上皮癌患者中,9例(19.6%)全身PET/CT显像诊断有远处转移,其中8例(17.4%)因此而更改了治疗方案。结论:速尿促排延迟显像对尿路上皮癌的^(18)F-FDG PET/CT诊断是必需的,^(18)F-FDG PET/CT常规显像结合速尿促排显像在尿路上皮癌的诊断
- 李淑仪杨传盛韩彦江周文兰王丽娟田颖董烨吴湖炳王全师
-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18F-FDG速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