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源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汉语
  • 2篇句法
  • 2篇标句词
  • 1篇动词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教学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嗅觉
  • 1篇虚化
  • 1篇虚化过程
  • 1篇隐喻
  • 1篇隐喻义
  • 1篇语法化
  • 1篇语义
  • 1篇喻义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听力
  • 1篇听力课
  • 1篇起诉

机构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田源
  • 6篇王宇波
  • 1篇王怀明
  • 1篇李向农

传媒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丰城市检察院为例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益明低龄化和普遍化,而由于青年少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需要我们更加注重犯罪前的预防以及犯罪后的教育工作,而不是仅仅通过法律制裁。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针对案件审理期间,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皆可适用于态...
田源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未成年人犯罪
文献传递
听力课中数字听记难点及数字听记三步骤
2010年
对外汉语听力课中大数字及省略表达的数字的听记是留学生习得汉语的一个难点。在了解汉语数字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以"去位听记法"为核心的数字听记三步骤,有利于留学生们完整正确地听记大数字和省略表达的数字。这种以"去位听记法"为核心的数字听记三步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田源王宇波
关键词:听力课
“很”字的虚化过程被引量:4
2005年
从先秦到唐宋,"很"一直用作形容词。元明以后"很"虚化为程度副词。现代汉语里,"很"除修饰形容词、心理感知动词和能愿动词之外,还可以修饰普通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此时"很"不表示程度,只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多、延续时间长或表示强调的语气。这说明"很"又进一步向语气副词虚化。
王宇波田源
关键词:语法化副词
汉语标句词及相关句法问题
田源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汉语“说”类动词研究
本文以汉语中的说类动词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言说义动词的上位词,以“两个三角”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对说类动词从古到今的嬗变过程、说类动词在方言中的分布、说类动词的句法语义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考察,主要分析了说类动词的历时演变、...
田源
关键词:方言分布句法语义
文献传递
我国政府决策咨询机构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政府决策咨询机构是民主的产物,是民主化程度的象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升,政府决策咨询机构的建设与发展问题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作为制约政府决策咨询机...
田源
文献传递
独词句使用的性别差异——基于网络媒体监测语料库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分中心)建立的博客文本语料库为研究对象,对博客中在独词句使用上的性别差异作统计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叹词、代词等15个不同词类或不同性质的成分所构成的独词句的对比研究发现,男女性在博客中独词句的使用上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共性与个性特征。
李向农田源王宇波
关键词:性别差异
从女旁汉字透视中国古代妇女地位被引量:3
2005年
汉字中的女旁汉字数量并不少,大致可以分为贬义类、褒义类、人称称谓类三个类别。文字本就是社会思想、文化、制度等的反映,汉字作为表意型文字更是如此。本文就从这三个类别入手,试探一下女旁汉字与中国古代社会妇女地位之间的密切关系。
田源王宇波
关键词:妇女地位文化
标句词与句子三个敏感位置
2010年
标句词作为生成语法中重要的功能中心语,是句子功能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句中的位置主要体现在句子三个敏感位置上:句首、句尾和谓头。标句词与这三个句子敏感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原因在于这三个位置本身就是全句功能范畴的敏感位置。
田源
关键词:标句词句子功能
现代汉语嗅觉动词的隐喻义
2006年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一种认知活动,一种认知思维手段,它在我们的学习以及语言运用中无时不在。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现代汉语中嗅觉动词的种种隐喻义,同时对它们的语义、语用以及隐喻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这有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正确地使用汉语嗅觉动词。
田源王宇波
关键词:隐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