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雪

作品数:4 被引量:104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学毕业
  • 1篇大学毕业生
  • 1篇动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弹性
  • 1篇心理健康
  • 1篇信仰
  • 1篇厌恶
  • 1篇移情
  • 1篇欲求
  • 1篇眨眼
  • 1篇生理反射
  • 1篇情绪
  • 1篇宗教
  • 1篇宗教信仰
  • 1篇积极情绪
  • 1篇健康
  • 1篇观点采择
  • 1篇归因
  • 1篇耳后

机构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王雪
  • 2篇罗峥
  • 1篇张力
  • 1篇赵晶
  • 1篇魏锦
  • 1篇唐新纳

传媒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初中生移情、攻击态度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2
2013年
该文以313名北京普通中学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初中生的移情(移情关注和观点采择)、攻击态度与攻击行为(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初中女生移情关注显著高于男生,攻击态度和主动性攻击显著低于男生。初二学生的观点采择显著低于初一,反应性攻击显著高于初一。观点采择和攻击态度对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均有显著的预测性。采用聚类分析,将初中生分成4种攻击亚类型:无卷入组、反应性攻击组、主动性攻击组和主动性/反应性攻击组。无卷入组和反应性攻击组的移情关注显著高于主动性攻击组和主动性/反应性攻击组;无卷入组的观点采择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攻击态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组。
罗峥唐新纳王雪魏锦
关键词:观点采择
不同宗教信仰人士对不同性质事件的归因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检验了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归因方式上的差异。宗教信徒给事件以宗教性的解释并不鲜见,而且很多宗教还将这种宗教性解释的程度作为判断信徒是否虔诚的标准。宗教心理学中的归因研究无论对于归因理论本身还是对于宗教学、宗教心理学的研究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共有67名年龄在18-50岁之间的基督教徒、佛教徒以及无宗教信仰人士参与了研究。他们在相同的指导语下对随机出现的32个情境进行归因判断。32个情境中包含着3个事件的变量:事件效价、事件参照对象和事件背景。最后的结果显示:1)宗教信仰的主效应显著,差异主要存在于无宗教信仰人士和有宗教信仰的人之间,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差异并不显著;2)宗教信仰分别与事件参照对象、事件效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3)宗教信仰、事件是否包含宗教性背景与事件参照对象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
王雪张力
关键词:宗教信仰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89
2010年
目的探讨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了5所高校的560名大学毕业生,对其施测心理弹性量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结果①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r=0.489,P<0.01)和总体幸福感(r=0.541,P<0.01)正相关,心理弹性与焦虑(r=-0.468,P<0.01)和抑郁(r=-0.601,P<0.01)负相关,积极情绪与焦虑(r=-0.230,P<0.01)、抑郁(r=-0.392,P<0.01)负相关,积极情绪与总体幸福感正相关(r=0.432,P<0.01);②积极情绪能够部分中介心理弹性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和总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当积极情绪进入回归方程时,心理弹性对抑郁的预测效应从-0.601降至-0.538,心理弹性对总体幸福感的预测效应从0.541降至0.433。结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是通过积极情绪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
赵晶罗峥王雪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积极情绪心理健康
生理反射作为欲求—厌恶动机的测量指标及其与特质愤怒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检验眨眼惊跳反射和耳后反射是否可以作为测量欲求-厌恶动机的生理指标,并进一步研究了特质愤怒水平与两类动机的关系。其中研究一首先通过检验眨眼惊跳反射与BIS的相关验证了眨眼惊跳反射能够作为测量厌恶动...
王雪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