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秋

作品数:67 被引量:397H指数:1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24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6篇松江鲈
  • 23篇鲈鱼
  • 22篇松江鲈鱼
  • 16篇种群
  • 15篇轮虫
  • 13篇养殖
  • 12篇饵料
  • 11篇臂尾轮虫
  • 8篇种群增长
  • 7篇萼花臂尾轮虫
  • 6篇水产
  • 5篇藻类
  • 5篇生态
  • 5篇温度
  • 5篇酵母
  • 5篇浮游
  • 5篇浮游动物
  • 4篇暂养
  • 4篇枝角类
  • 4篇生态环境

机构

  • 56篇复旦大学
  • 26篇上海四鳃鲈水...
  • 12篇青岛海洋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7篇王金秋
  • 13篇罗武松
  • 10篇李德尚
  • 6篇潘连德
  • 5篇成功
  • 4篇石椿
  • 4篇王天宇
  • 4篇曹吉祥
  • 3篇梁鸿子
  • 3篇许耀
  • 3篇张饮江
  • 3篇堵南山
  • 3篇王昌燮
  • 3篇管忠勤
  • 3篇陈亚瞿
  • 2篇甘华臣
  • 2篇陈艳
  • 2篇赖伟
  • 2篇徐兆礼
  • 2篇刘世昌

传媒

  • 9篇复旦学报(自...
  • 4篇水产科技情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科学养鱼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齐鲁渔业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生态学因子的研究──光照的影响被引量:3
1997年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在控温32℃条件下,分别用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和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arlsbergensis)作为饵料,研究了有无光照和不同光照强度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该轮虫的种群增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F>F(0.01),P<0.01),即有光照组轮虫的种群密度极显著地高于无光照组;但在本实验设计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变化(100—12000lX)对该轮虫的种群增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光照对该轮虫的培养是必要的。
王金秋李德尚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光照强度种群增长
酵母及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两种酵母、两种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最适投喂密度。结果表明 ,这四种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最适投喂密度 (× 10 6cell·ml-1)分别是 :干酵母 ,15 ;鲜酵母 ,5 ;微绿球藻 ,4 5 ;三角褐指藻 ,2 0。同时 ,在最适密度下比较了这四种饵料对轮虫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 ,四种饵料对轮虫的培养效果以微绿球藻为最优 ,其它依次为三角褐指藻 ,鲜酵母 ,干酵母。实验结果显示 。
王金秋潘连德郭新
关键词:酵母藻类褶皱臂尾轮虫水产饵料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松江鲈鱼繁养水处理系统及运作管理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拟自然生境松江鲈鱼繁育养殖水处理系统及运作管理方法。本发明系统包括海水处理子系统和淡水处理子系统,运行时根据松江鲈鱼不同生长阶段对盐度的需要进行调配;两套水处理子系统结构和运行...
王金秋罗武松
文献传递
淞江鲈工厂化养殖模式被引量:1
2016年
淞江鲈,又名松江鲈、四鳃鲈。淞江鲈是一种近海暖温带小型底层肉食洄游性鱼类,是我国国家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上海的名贵土著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淞江鲈工厂化养殖模式是在其人工繁育技术的基础上,对淞江鲈成鱼养殖过程中所需的关键生态因子进行人工模拟,构建一套适合于其生长发育的模拟自然生境系统,开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批量生产出淞江鲈商品鱼。
罗武松王金秋
关键词:工厂化养殖松江鲈成鱼养殖洄游性鱼类人工繁育技术自然种群
面包酵母添加光合细菌和Vc后培养轮虫的效果被引量:23
1999年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在控温32℃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在面包酵母中加入光合细菌和维生素C培养萼花臂尾轮虫的效果。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该轮虫的种群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酵母液中加入1%~10%的光合细菌液(菌液的浓度为10×108~13×108cel/ml),轮虫种群密度可增长4~5倍。维生素C的添加量在0.02mg/ml时,对轮虫的种群增长有促进作用;在0.1mg/ml时,其促长作用显著;在本实验设计范围内,当浓度等于或高于0.5mg/ml时,由于极大地降低了培养液的pH值,导致轮虫死亡。
王金秋李德尚董双林张晓键谭兵
关键词:轮虫光合细菌维生素C种群增长
不同浓度雌二醇对淞江鲈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雌二醇对淞江鲈幼苗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雌二醇诱导下淞江鲈的存活率、全长、体重和行为的变化。[结果]30日龄,试验组淞江鲈的存活率、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5日龄,试验组淞江鲈的全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雌二醇在早期对淞江鲈的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各试验组淞江鲈的存活率、200μg/L雌二醇组淞江鲈的全长和100μg/L雌二醇组淞江鲈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45、75~90日龄淞江鲈存活率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其他时期;在30~45日龄淞江鲈全长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阶段;60日龄后,淞江鲈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前期(P<0.05)。雌二醇对淞江鲈的摄食几乎没有影响,对争斗和转底栖行为影响明显,对照组争斗严重,转底栖行为持续1个月;400μg/L雌二醇组几乎没有观察到鱼的争斗现象,在15 d内就全部完成转底栖行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淞江鲈单性育种奠定基础。
罗武松王金秋
关键词:雌二醇存活率
5种藻和2种酵母对萼花臂尾轮虫饵料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采用蛋白质和脂肪酸两项指标评价了 7种饵料 ,包括 5种藻 (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小球衣藻、卵形隐藻、中型裸藻 )和 2种酵母 (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 )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评价结果显示 ,轮虫体总氮 (TN)的含量为 10 0 8% ;粗蛋白 (CP)的含量为 6 3 0 % ;总氨基酸 (TAA)占粗蛋白的 4 8 10 % ;总必需氨基酸 (TEAA)占粗蛋白的 2 2 0 2 % ;TEAA与TAA的比值 (TEAA/TAA)为 4 5 8。在 7种饵料中TN的含量在 6 5 7%— 10 96 %之间 ,其中在卵形隐藻中的含量最高 ,在面包酵母中的含量最低 ;粗蛋白的含量介于 4 1 0 6 %— 6 8 5 4 %之间 ,在各饵料中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与TN一致 ;TAA的含量在 5 4 6 94— 73 2 35之间 ,其中在斜生栅藻中的含量最高 ,在卵形隐藻中含量最低 ;TEAA的含量在 2 3 836— 34 136之间 ,其中在面包酵母中含量最高 ,在卵形隐藻中含量最低 :TEAA/TAA比值在 4 3 3— 4 9 1之间 ,其中两种酵母的该比值最大。实验共测出 17种氨基酸。轮虫蛋白质中以组氨酸含量最低 (0 5 4 0 % ) ,其次为蛋氨酸 (0 5 5 6 % )和胱氨酸 (0 76 2 % ) ;含量最高的是天门冬氨酸 (5 2 0 6 % )和甘氨酸 (4 5 71% )。其饵料蛋白质中含量较低的是蛋氨酸 (0 4 2 1%— 1 4 95 % )、组氨酸(0
王金秋李德尚曹吉祥
关键词:浮游动物营养萼花臂尾轮虫饵料营养评价
淡水枝角类和轮虫生态及批量培养技术的研究
本报告总结了作者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作者主要从事枝角类和轮虫的生态学及培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 淡水枝角类批量培养的基础研究。完成了适宜批量培养的种类的筛选及主要生态学因...
王金秋
关键词:枝角类轮虫生态群落多样性
文献传递
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方法
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方法。本发明是继已有专利技术“松江鲈鱼水花鱼苗生产技术”之后,实现“松江鲈鱼全人工养殖”的第二阶段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水花鱼苗采收、开口饲喂、鱼种培育、鱼种淡化和...
王金秋罗武松
文献传递
淡水轮虫批量培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1996年
淡水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它在天然水体中分布广、数量大,是淡水鱼类仔鱼及虾、蟹等无脊椎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仔鱼在从内源性营养转为外源性营养时,酶系统发育很不完善,必需摄取活饵料以利用其酶完成消化。有的作者还提到动物性活饵料能促进仔鱼酶系统的发育,增强仔鱼的生命力[60]。Rottmann[43]和Marrnox[62]的研究也表明,目前最好的人工饵料也不及活饵料,而在活饵料中又以轮虫为最佳。海水轮虫的批量培养技术已对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而淡水轮虫在这方面的研究却远为逊色。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以往的淡水养殖不太注重工厂化育苗有关。但随着淡水养殖鱼类、虾蟹类工厂化育苗及提早繁殖技术的日臻成熟与展开,生产上急待解决其幼体期活饵料的供应问题,所以,淡水轮虫批量培养的迫切性也日益明显。例如,鲤仔鱼在主动摄食的前几天,每百万尾每天需要1.
王金秋潘连德
关键词:活饵料浮游动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