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补森

作品数:40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10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离子
  • 6篇树脂
  • 5篇氨基酸
  • 4篇离子交换
  • 4篇分子
  • 4篇高分子
  • 3篇多乙烯多胺
  • 3篇乙烯
  • 3篇色谱
  • 3篇气相
  • 3篇气相色谱
  • 3篇微球
  • 3篇吸附剂
  • 3篇相色谱
  • 3篇络合吸附
  • 3篇络合吸附剂
  • 3篇交换树脂
  • 3篇固定相
  • 3篇氨酸
  • 2篇性能研究

机构

  • 24篇南开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4篇王补森
  • 17篇何炳林
  • 8篇王寿亭
  • 5篇郭振良
  • 4篇张玉格
  • 3篇李文兰
  • 2篇刘玉敏
  • 2篇陈洪彬
  • 2篇左育民
  • 2篇由英才
  • 2篇陶雪
  • 2篇余仲建
  • 2篇宁君
  • 2篇何锡文
  • 2篇王旭东
  • 1篇郭洪声
  • 1篇朱曼
  • 1篇于燕生
  • 1篇姜宗慧
  • 1篇黄常华

传媒

  • 14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氨基酸杂志
  • 2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稀土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1
  • 5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5
  • 1篇1984
  • 1篇1982
  • 1篇198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配位体交换树脂对中性氨基酸分离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采用配位体交换树脂对中性氨基酸(Gly,Ala,Val和Leu)进行了分离,并与一般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比较,对淋洗剂、柱温等分离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了树脂载体结构、功能基及配位中心离子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王寿亭王补森何炳林
新型吸附剂——球形碳化树脂的研究Ⅱ被引量:8
1982年
高温下直接裂解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小球时,因热分解而得不到球形碳化树脂。用浓硫酸处理后,树脂内磺酸基与邻近苯环发生了脱水反应,形成稳定的砜基,从而提高了树脂耐热性,裂解后得到球形碳化树脂。 高温下,微量氧、水蒸汽等被碳化树脂吸附后,使树脂发生活化作用,将一部分闭孔打开,增加树脂的毛细孔,改变了它的孔结构。
何炳林于燕生钱庭宝王补森
关键词:磺酸基磺基吸附剂裂解温度
煤油大孔阳离子交換树脂分离稀土的研究
1980年
我国稀上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发展稀土生产对发展我国的工业、农业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在稀土生产上,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是分离提纯单一稀土元素的有效分离技术。近年来溶剂萃取法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生产高纯的单一稀土元素方面,萃取法还不能完全代替离子交换法。在国内离子交换法分离稀土元素均采用凝胶型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这种方法存在着生产周期长、收率低等缺点。为了加速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缩(矢卜)离子交换法分离稀土元素的生产周期,提高稀土元素的分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初步探索了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稀土元素的性能,并与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比较。
王耕霖王补森姜宗慧闰世平渠川瑾
关键词:整理剂离子交换法物理化学处理稀土大孔
苯丙氨酸解氨酶菌株的选育及L─苯丙氨酸的合成被引量:6
1994年
本文以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AS2.102,1001-2O-6R和深红酵母RhodotorularubraAS2.279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苯丙氨酸解氨酶高活力菌株Rh.glutinisNC06,其酶活力是亲株1001-20-6R的1.5倍。在最适转化条件下,肉桂酸转化率达57.7%,每升转化液生成L-苯丙氨酸11.54克,另外对NC06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由英才邢文革王补森王寿亭何炳林
关键词:菌株L-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解氨酶紫外诱变
新型络合吸附剂的研究(Ⅲ)——镍离子模板高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的合成和特性
1993年
以金属Ni(Ⅱ)离子为模板,合成了高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研究了它们对重金属离子(Cu^(2+),Ni^(2+),Zn^(2+),Co^(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这类吸附剂对Cu(Ⅱ)、Ni(Ⅱ),Zn(Ⅱ)、Co(Ⅱ)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达239.60、231.30、131.83、81.23 mg/g(千);相应选择性顺序为Cu(Ⅱ)≈Ni(Ⅱ)>Zn(Ⅱ)>Co(Ⅱ).
何炳林王补森丁泽仁李文兰郭振良
关键词:络合吸附剂络合物
AAS新型吸附树脂对苯丙氨酸、酪氨酸的吸附分离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研究了AAS Ⅰ、AASⅡ两系列新型吸附树脂对苯丙氨酸、酪氨酸的吸附分离性能,分析了树脂结构与吸附分离性能间的关系,探讨了聚苯乙烯系吸附树脂与芳香氨基酸间的作用机理。
王寿亭王补森郭振良王春来何炳林
关键词:吸附树脂苯丙氨酸酪氨酸
新型络合吸附剂的研究(Ⅳ)──铜(Ⅱ)、镍(Ⅱ)模板高分子多乙烯多胺吸附剂的记忆性被引量:1
1994年
研究了铜(Ⅱ)、镍(Ⅱ)离子模板高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的动态吸附金属离子的行为。5个周期的动态吸附结果表明,合成的铜(Ⅱ)、镍(Ⅱ)模板吸附剂分别对铜(Ⅱ)和镍(Ⅱ)金属离子具有稳定的吸附能力,其动态饱和吸附量达4.357mmolCu(Ⅱ)/g[铜(Ⅱ)模板吸附剂]、3.153mmolNi(Ⅱ)/g[镍(Ⅱ)模板吸附剂];相对误差分别为±1.5%和±2.2%。
何炳林王补森李文兰丁泽仁郭振良
关键词:络合吸附剂络合物
新型络合吸附剂的研究(Ⅱ)——铜离子模板高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的合成和特性被引量:10
1993年
以金属Cu(Ⅱ)离子为模板,合成了高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研究了它们对重金属离子(Cu^(2+),Ni^(2+),Co^(2+),Zn^(2+))的吸附特性。发现这类吸附剂具有高吸附容量和优良的吸附选择性。
王补森丁泽仁李文兰郭振良何炳林
关键词:络合吸附剂
含磺酸、羧酸双功能基树脂对混合氨基酸的分离性能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对苯乙烯-丙烯腈-二乙烯基苯(S/AN/DVB)交联共聚机理研究曾发现,丙烯腈作为第三单体,可使DVB竞聚率比在S/DVB共聚体系中降低,相互分离显著,从而有利于合成性能较好的离子交换树脂;本文在此基础上,将S/AN/DVB共聚体中的氰基水解成羧基来合成含磺酸、羧酸双功能基树脂,解决了前人研究中仅有50%的氰基水解成羧基的问题,并首次将这种树脂应用于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王寿亭王补森郭振良何炳林
关键词:氨基酸
窄分布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氨基酸分析上的应用被引量:10
1991年
采用PVA和DBS-Na复合分散剂,在高速搅拌下(1500~2000转/min),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粒度分布较窄的聚合物微球(3~10μm),并考查了聚合反应条件对聚合微球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最后,对所得磺化微球在氨基酸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试验。
王补森张玉格何炳林
关键词:微球氨基酸窄分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