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奎硫平治疗Tourette综合征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4例TS患者随机平分为奎硫平(50~600mg/d)组和氟哌啶醇(2~12mg/d)组,治疗8周。采用耶鲁抽动症状严重程度量表(YGTSS)、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末进行评估。结果:两组YGTSS减分率相仿,奎硫平组TESS分较低。结论:奎硫平能有效改善TS症状,不良反应较轻。
- 梁月竹郑毅张世吉崔永华李广泽范萌杨健虹王茜
- 关键词:奎硫平氟哌啶醇TOURETTE综合征
- 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 比较有和无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将新入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5452例连续入组,按照有无自杀行为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为自杀行为组(n=1739)和无自杀行为组(n=3713),比较其人口学和临床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自杀行为组相比,自杀行为组起病年龄更大[(34.8±13.6)岁比(33.3±12.8)岁,t=-3.46,P〈0.01]、女性更多(58.3%比52.7%,χ2=14.83,P〈0.01)、更多重大精神创伤史(10.6%比7.8%,χ2=10.72,P〈0.01)、家族自杀史(6.7%比3.9%,χ2=20.22,P〈0.01)、家族精神异常史(33.8%比29.6%,χ2=9.33,P〈0.01)、既往自杀史(4.1%比0.1%,χ2=140.1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92,95%CI:1.043~1.363)、年龄大(OR:1.008,95%CI:1.003~1.013)、有重大精神创伤(OR:1.355,95%CI:1.083~1.696)、有自杀家族史(OR:1.648,95%CI:1.223~2.221)、既往自杀史(OR:39.139,95%CI:12.230~125.256)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生自杀行为均正相关.结论 女性、年龄大、有重大精神创伤、有自杀家族史、既往自杀史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茜刘振宇高琦范华潘伟刚马辛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自杀
- 快感缺失相关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动物模型的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在精神分裂症NMDA受体功能低下神经发育假说基础上,建立快感缺失相关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动物模型。方法将新生大鼠随机分6组,每组8~10只,NS-NS组,NS-HAL(氟哌啶醇)组,NS-RIS(利培酮)组,MK801-NS组,MK801-HAL组,MK801-RIS组。大鼠出生后第5~14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MK-801,在大鼠成年期给予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及氟哌啶醇干预,亚慢性给药2周后进行糖水实验,检测糖水消耗量及糖水偏爱度。结果新生期暴露于MK-801的动物糖水偏爱度(0.63±0.046)显著低于对照组(0.838±0.047),P<0.05,利培酮干预组动物的糖水偏爱度(0.86±0.060)显著高于氟哌啶醇干预组(0.631±0.055),P<0.05。结论新生期暴露于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可导致动物出现快感缺失,利培酮可逆转该损害。NMDA受体功能低下神经发育模型可作为快感缺失相关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动物模型。
- 赵莹莹李继涛王茜史晓宁路亚洲贾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NMDA受体神经发育动物模型
-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儿童依恋特点研究
- 目的 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依恋特点方法 对儿童精神科门诊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儿童版诊断评估之后,采用儿童依恋安全性量表(Kerns' Security Scale,KSS)、...
- 唐利荣赵秀芹王茜龙海英崔永华杨蕴萍
-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依恋
- 不同性别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依据ICD-10诊断标准入组有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739例和无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3713例,进行不同性别间各项目的比较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男、女性伴自杀行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入院次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伴自杀行为患者较无自杀行为者年龄更大、已婚者更多、独生子女较少、较多家族自杀史、家族精神异常史、既往自杀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伴自杀行为者较无自杀行为者年龄更大、较多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的重大精神创伤、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与发生自杀行为相关(P<0.05)。男性患者的既往有自杀史与发生自杀行为相关(P<0.01)。结论:男、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区别化对待其危险因素对预防自杀有重要意义。
- 王茜范华刘振宇马辛高琦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自杀行为性别
- 经颅交流电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current stimulation,tACS)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发作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抑郁发作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加用tACS真刺激治疗,对照组加用tACS伪刺激治疗。治疗次数两组均为20次。治疗部位为前额部、双侧乳突部,频率为77.5 Hz,强度为15 mA。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评估安全性。评估时间点为基线,治疗结束时(4周末),随访时(8周末)。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治疗4周末、随访8周末时HAMD-17和HAMA的评分进行比较,显示两组HAMD-17总分均随治疗及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时间<0.05),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组间<0.05),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治疗的效应增大(P交互<0.05)。两组HAMA总分均随治疗及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时间<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第4周末HAMD-17的减分率分别为74.29%±8.40%vs 32.54%±13.30%;第8周末HAMD-17的减分率分别为81.00%±10.68%vs 40.27%±1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经颅交流电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能够增强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抑郁发作联合治疗的新选择。
- 罗炯罗炯孙丛丛王丹潘伟刚王茜王丹王丹史晓宁王茜王茜
- 关键词:抑郁发作疗效安全性
- 快感缺失相关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动物模型的研究
- 赵莹莹蒋欣心王茜史晓宁郭俊花贾军路亚洲
- DRD2基因C957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本研究拟在调查DRD2基因的变异与SZ发病的相关性。探讨精神分裂症(SZ)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C957T(rs6277)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rs6277与SZ具有相关性,T为易感等位基因(OR=1.58,95%CI=1.03~2.43,P=0.034)。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收集了421个SZ患者和403个正常对照组健康人,对DRD2基因的rs6277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进行了该位点与疾病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讨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多巴胺功能异常对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DRD2在多巴胺信号传递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DRD2基因可能与SZ的发病风险相关。本研究提示C957T的T等位基因可能在SZ的遗传易感性中发挥一定作用,支持DRD2基因与SZ的发病相关。
- 龙海英范华张燕敏王茜巩凤芹张付全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整群随机抽样在某大学抽取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4 866名(男性2 122人,女性2 744人),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百项心理症状问卷(PSI-100)、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进行调查,获得量表各维度的得分,采用Lisrel 8.7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NEO-FFI总得分为(198.08±15.31)分,PSI-100总得分为(167.08±68.23)分,父亲教养方式总得分为(457.80±62.10)分,母亲教养方式总得分为(459.27±61.91)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格因素中友善性、严谨性、开放性的人格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路径系数=-0.73,P<0.05);教养方式中正向的教养方式(母亲民主、激励、理解,父亲尊重、管教)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路径系数=-0.18,P<0.05).结论 初步建立了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理论关系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心理状况,人格特征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有直接影响,人格特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关系.
- 范华高琦程灶火张付全王茜王丹杨桂民
-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大学生
-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培训模式进展
- 自1920年Max Eitingon建立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旗下绝大多数精神分析研究所一直遵循三种经典培训模式——“传统模式”、“封闭模式”和“lock-step进阶模式”——对受训者进行精神分析协会和...
- 杨蕴萍王茜刘娟
- 关键词:受训者心理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