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萍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生物功能分型与浸润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 本研究以组织化学方法为主要手段,对胃癌细胞的功能分化状态与浸润转移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胃癌进行了初步功能分类和预后随访观察,旨在揭示胃癌细胞功能分化的特点及其在局部浸润和远隔转移扩散中的意义与内在联系,从癌细胞功...
- 辛彦吴东瑛张素敏王艳萍徐蕾张荫昌
- 关键词:胃癌组织化学
- 文献传递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类胰蛋白酶表达与血管新生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类胰蛋白酶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丝氨酸蛋白酶,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部分AML细胞系(例如U937细胞)和部分FAB亚型都可以高表达类胰蛋白酶[1-3]。但是类胰蛋白酶在AML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因此我们通过研究类胰蛋白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在AM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用U937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AML骨髓基质细胞,检测后者VEGF的表达变化情况,并检测核转录因子kB(NF—kB)在类胰蛋白酶上调VEGF表达中的作用,探讨类胰蛋白酶在AML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 崔乐乐杨秀鹏李艳王艳萍吕晓毅
- 关键词:血管新生蛋白酶表达白血病患者类胰蛋白酶U937细胞
- N-Ras和pERK1/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05年
- 目的:研究N Ras,pERK1 /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探讨Ras/MAPK信号通路在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L4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N Ras,pERK1 /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初诊组N Ras和pERK1 /2的表达水平(59. 8%, 41. 9% )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完全缓解组N Ras和pERK1 /2的表达(28. 2%, 15.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 05),初诊组N Ras和pERK1 /2的表达较完全缓解组明显增高(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 Ras与pERK1 /2的表达具有密切相关性(P<0. 01)。结论:N Ras,pERK1 /2的表达密切相关,N Ras/ERK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AML的发展过程。
- 樊华杜宏张国君王萍萍王艳萍卢香兰李霞王玥
- 关键词:白血病N-RASERK
- 三氧化二砷对耐药的白血病细胞株UF-1和K562/D细胞增殖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 As2O3对耐药的白血病细胞株 UF-1和K562/D 的作用。方法采用台盼兰拒染法计数活细胞数,并计算细胞生长率;细胞涂片经 Wright-Giemsa 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解析细胞周期。结果As2O3对耐药的白血病细胞株 UF-1和 K562/D 的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敏感细胞株 NB4和
- 王艳萍
-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株耐药三氧化二砷细胞涂片细胞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判定价值
- 2005年
- 目的检测伊马替尼治疗前后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VEGF质量浓度,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VEGF对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2003-08~2005-02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选择CML患者32例。伊马替尼治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12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的表达质量浓度。结果32例患者血浆VEGF表达质量浓度为(296.16±18.1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伊马替尼治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CML患者的VEGF质量浓度为(198.23±16.51)ng/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CML患者血浆VEGF表达明显增高。血浆VEGF可能成为判定伊马替尼疗效的一个指标。
- 樊华吕晓毅张国君王萍萍王艳萍卢香兰李霞王钥张丽君李艳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VEGF伊马替尼
- 人胃肠道癌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器官特异性分子病理学机制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对比研究人胃肠道癌倾向于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探讨其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分子机理。方法:分别对12例人胃肠道癌肝转移和23例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癌进行粘蛋白分泌功能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gR)和层粘蛋白(LN)及基膜型纤维粘连蛋白(FN)的免疫组化检测。另对其中26例胃癌及其肝脏、卵巢转移灶进行细胞功能分化分型及转移相关粘附分子(CD44v6)、突变型p53(m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和DNA倍体分析。结果:胃肠道癌肝转移灶90.0%癌细胞无粘液分泌功能,其LN和基膜型FN阳性率均较相应原发灶降低,且分布极性消失或倒置。胃肠道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病例全部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粘液分泌功能分化,其ER和PgR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原发灶。胃癌肝转移癌细胞以异倍体为主(75.0%),75.0%病例呈吸收功能分化,癌细胞LN、mp53、CD44v6均高于卵巢转移病例;胃癌卵巢转移癌细胞以二倍体为主,85.7%病例呈吸收-粘液分泌功能双向分化,雌激素依赖性显著强于肝转移癌(P<0.05)。结论:人胃肠道癌向肝脏、卵巢及子宫颈转移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推测“LN-LN受体”连接纽带可能是人胃肠道癌肝脏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亲和纽带伴粘液分泌功能分化则可能在人胃肠道癌的卵巢及子宫颈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杨琳陈颖李锦毅吴东瑛王艳萍张素敏辛彦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肝脏卵巢
- Ki-67抗原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8
- 1997年
- 目的探讨Ki-67抗原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特别是与远隔脏器转移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胃癌手术标本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常规病理切片的Ki-67抗原表达,以Ki-67抗原表达阳性数评估胃癌组织的增殖活性。结果Ki-67抗原表达量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胃壁浸润深度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胃癌的肝、卵巢、肾上腺等远隔脏器的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0.005)。此外还发现,Ki-67抗原表达量与胃癌组织的DNA异倍体和突变型p53基因产物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Ki-67抗原作为一个代表增殖活性的肿瘤标志,其过量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特别是远隔脏器转移行为密切相关,故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以估计胃癌的预后和判断远隔脏器转移的危险性。p53基因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增加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使Ki-67抗原表达量明显增加,并导致DNA异倍体类型的增加。
- 辛彦吴东英赵凤凯王艳萍徐蕾张素敏张荫昌
- 关键词:胃肿瘤KI-67抗原肿瘤转移生物学
- NAG及β_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被引量:30
- 2004年
- 通过对尿中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及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 )的联合检测探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NAG采用 72 1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β2 m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的NAG、血及尿中的 β2 m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表明NAG及血、尿 β2 m的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 王艳萍苏晓林王禹王秋月任青
- 关键词: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2-微球蛋白糖尿病肾病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复杂核型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复杂核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35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5例MDS患者中有2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异常,阳性率占68.6%。其中6例出现5号染色体单体或5号染色体长臂丢失;4例出现7号染色体单体或7号染色体长臂丢失;1例出现等臂7号染色体;2例出现8号染色体三倍体;3例出现Y染色体丢失;2例出现16号染色体倒位;5例出现复杂的染色体易位,包括t(6;?),(t8;21)(q22;q22),(t7;?),der(19)(t19;?)(q13.3;?),der(9)(t9;?)(p11;?)(t6;9),(t8;14),(t1;8)。结论:FISH技术在MDS染色体核型分析上可作为重要技术补充手段弥补CC检查的不足,对MDS准确诊断分型、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乃至对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张丽君王艳萍卢香兰何娟李艳翟明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核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1基因重排与MLL基因丢失同时出现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基因重排与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丢失同时出现进行探讨。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和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63例ALL患者(8例成人,55例儿童)进行分析。结果:63例ALL患者中有4例(6.3%)出现MLL基因重排,其中3例出现MLL基因丢失,1例出现MLL基因的移位即t(4;11),3例出现了MLL基因丢失的患者同时合并有AML1基因重排,2例为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1例为AML1基因复制引起的环形21号染色体,即r(21)。55例儿童ALL中有15例(27.3%)出现AML1基因重排,即由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TEL/AML1阳性患者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8例成人均无t(12;21)。结论:儿童ALL常合并有t(12;21),TEL/AML1融合基因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指标,而MLL基因重排的患者具有对常规化疗不敏感及预后不良的特点,两者同时出现说明白血病染色体重排、病理过程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复杂性。
- 张丽君王艳萍卢香兰何娟李艳翟明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基因重排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