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川

作品数:92 被引量:53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建筑科学
  • 50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3篇隧道
  • 22篇铁路
  • 17篇铁路隧道
  • 12篇衬砌
  • 9篇隧道衬砌
  • 9篇混凝土
  • 8篇应力
  • 7篇围岩
  • 6篇浅埋
  • 6篇爆破
  • 6篇TBM
  • 5篇岩体
  • 5篇仰拱
  • 5篇隧道超欠挖
  • 4篇断面
  • 4篇断面隧道
  • 4篇预应力
  • 4篇运营隧道
  • 4篇制砂
  • 4篇隧道设计

机构

  • 72篇中南大学
  • 31篇中铁十八局集...
  • 2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7篇成都铁路局
  • 13篇中国铁路成都...
  • 12篇中铁隧道集团...
  • 11篇中铁西南科学...
  • 5篇教育部
  • 3篇长安大学
  • 3篇中铁第四勘察...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北京中铁隧道...
  • 2篇中铁十八局集...
  • 2篇中铁建大桥工...
  • 2篇郑万铁路客运...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湖南水利水电...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92篇王立川
  • 24篇阳军生
  • 22篇张学民
  • 12篇雷明锋
  • 11篇龚伦
  • 7篇王树英
  • 7篇吴剑
  • 7篇肖小文
  • 6篇杨峰
  • 6篇仇文革
  • 5篇周东伟
  • 5篇李地元
  • 5篇张鹏
  • 5篇刘志强
  • 4篇章慧健
  • 4篇王一鸣
  • 4篇梁永丰
  • 4篇安三虔
  • 4篇施成华
  • 4篇刘锦成

传媒

  • 10篇铁道科学与工...
  • 8篇现代隧道技术
  • 7篇隧道建设(中...
  • 5篇隧道建设
  • 3篇铁道建筑技术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铁道标准设计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2005年湖...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中外建筑
  • 1篇价值工程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四川建筑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年份

  • 6篇2024
  • 17篇2023
  • 7篇2022
  • 10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2
  • 1篇1986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BM带式输送机出渣技术经济比较研究
2024年
高效的出渣系统是项目工期和成本策划的重要内容。结合TBM施工实践,对带式输送机出渣技术优势进行分析,总结目前隧道施工常用的5种带式输送机类型,对各类输送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TBM法隧道施工模型,对带式输送机出渣和有轨出渣的经济性进行比较,针对TBM带式输送机出渣提出思考和建议:(1)带式输送机应作为TBM法施工出渣首选设备;(2)将节能环保作为输送机设计的重要一环;(3)提高输送机智能化运维管理水平;(4)提高带式输送机关键部件的可靠性;(5)考虑特殊结构设计,提高带式输送机结构设计与工程的适应性。
杨银伟王宝友王立川王立川王峥峥章慧健章慧健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
一种隧道接缝密封垫防水能力预警系统及判断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接缝密封垫防水能力预警系统及判断方法,预警系统包括变形监测模块以及接触应力监测模块,本发明的预警系统可全天候实时监测管片接缝的接触状态,克服运营隧道接缝处监测困难以及监测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判断方法利...
雷明锋朱彬彬答治华沈卫平周上进王亚飞苟明中张鹏王立川
一种隧道预应力仰拱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预应力仰拱结构,包括仰拱本体,所述仰拱本体内沿隧道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对仰拱本体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构件,所述预应力构件的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与仰拱本体两侧的矮边墙连接。本实用新型首次在仰拱内预埋预应力...
张学民万正王立川冯涵胡涛阳军生杨峰乔世范袁立
文献传递
软弱破碎围岩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的探讨
目前软弱破碎围岩超大断面隧道设计中大量采用双侧壁导坑、CRD、CD法,这些方法在公路、铁路,尤其是城市地下工程中获得了成功应用,在施工安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工效、结构安全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对软弱破碎围岩超大...
王立川阳军生
关键词:铁路隧道隧道围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安全
文献传递
一种隧道超欠挖体积计算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一种隧道超欠挖体积计算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预处理隧道开挖区段对应的断面设计图;提取隧道设计断面轮廓,识别设计断面轮廓类型以及对轮廓曲线进行计算;对采集的隧道开挖轮廓点云模型进行滤波计算和位姿调整;基于隧道轮廓...
雷明锋肖勇卓张运波丁家浩贾朝军王卫东王立川施成华黄林冲刘聪
超前加固和初期支护对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控制的贡献率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为研究浅埋软岩隧道不同支护方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硅藻土地层飞凤山隧道斜井试验段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手段,研究超前加固和初期支护对浅埋硅藻土隧道地表沉降控制的贡献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初期支护与无支护工况相比,地表测点位移变化为:掌子面前方测点减少31.7%,后方测点减少77.2%,可见初期支护对地表沉降控制贡献显著;超前加固与无支护工况相比,地表测点位移变化为:掌子面前方测点减少55.5%,后方测点几乎无变化,可见超前加固(掌子面约束)对其前方地表沉降控制贡献相对显著,但对其后方沉降控制贡献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掌子面挤出位移减少了80.4%,改善作用明显;同时实施初期支护和超前加固可近似认为是仅初期支护和仅超前加固的叠加结果。研究成果可为依托工程及今后类似浅埋隧道提供参考。
高文山王立川王立川章慧健赵伟侯峰
关键词:铁路隧道初期支护地表沉降
铁路隧道双联式井底布置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设置辅助坑道是实现长大隧道长隧短打、快速施工的重要手段,为解决长大隧道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区域交通组织困难、运输效能低的问题,以山西中南部通道南吕梁山隧道进口段斜井的设计和变更为例,对辅助坑道双联式井底布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联式井底布置可实现运输车辆的便捷转弯并形成环岛式物流通道,有效破解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的交通组织难题、提升辅助坑道的运输能力;利用双联式井底布置方式,南吕梁山隧道斜井施工正洞月均进度为规范建议值的1.4~2.1倍,实现了隧道的快速施工;特殊工况下,主联和副联互为替代关系,可有效降低因单点拥堵导致整个物流系统停滞的风险;隧道施工通风、变压器和空压机进洞、交叉口正洞衬砌施工等方面的优势是双联式井底布置的另一外溢效能,与常规通风方式相比成本降低30%以上。
姚云晓马相峰王立川王立川袁步德奂炯睿张鸿昆辛军响
关键词:铁路隧道长大隧道辅助坑道优化设计
对隧道TBM导洞扩挖法施工的探讨与展望
介绍导洞法的概念及其作用,分析导洞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以2座已建成运营的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和1座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双洞6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共3座地质差异较大的特长隧道为依托,主要进行以工期关键工序——挖掘和初期支护为研究对象...
王立川陈海勇王占军徐润泽潘建平陈宏宇
关键词:隧道钻爆法
3D打印技术在高铁隧道仰拱隆起病害模拟试验中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18
2020年
高铁隧道仰拱隆起病害频发,严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提出一种用于高铁隧道变形致灾病害试验模拟的新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高铁隧道结构及附属设施精细模型,全方位考虑高铁隧道附属设施的工作状态,并系统介绍3D打印隧道模型的构件类型、打印材料及优选方法、打印流程等多方面内容;依托典型病害案例进行相似模型模拟试验,重现现场病害特征,探讨隧道排水量、结构外水压力和结构位移量的规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地下水位的上升,隧道排水量与地下水位呈对数型增长关系;地下水位20 m后隧道排水量增量明显减缓、结构外水压力显著增加(尤其是隧底与拱顶)、底部结构隆起持续增长,且存在"隧底>内轨>外轨"的隆起量值特征;至地下水位50m时试验结果与现场病害特征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隧道病害及类似隧道模型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提供借鉴。
李林毅阳军生王立川高超蒋买勇王子建
关键词:隧道工程高铁隧道模型试验
列车动载作用下隧道底部隆起预应力锚索整治失效机制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以我国西南某铁路YD隧道典型底部隆起案例为依托,通过分析长达8年的现场监测数据,明确了预应力锚索处置后仍存在的隧底围岩变形难以约束、底部隆起病害持续发展的工程问题,进一步结合数值模拟手段,探究了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缓倾层状岩体运营铁路隧道底部隆起预应力锚索整治的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动载作用是导致YD隧道底部预应力锚索整治失效的关键因素;在列车动载作用下,预应力锚索出现了整体滑移现象,导致较大程度的预应力损失,难以有效约束隧底隆起发展,最终使锚索整治失效,可见在该病害整治中不宜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同时随列车速度增加,会进一步加剧预应力锚索整治失效现象,在同类病害整治后的逐级提速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铁路隧道底部隆起病害不宜采用预应力锚索整治方案。
相懋龙阳军生李林毅傅金阳王立川王立川
关键词:铁路隧道预应力锚索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