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秋菊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图
  • 3篇癫痫
  • 3篇良性癫痫
  • 3篇脑电
  • 3篇脑电图
  • 3篇棘波
  • 3篇儿童
  • 2篇儿童良性癫痫
  • 1篇对照临床研究
  • 1篇药物
  • 1篇生物类
  • 1篇中央-颞区棘...
  • 1篇癫痫药物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评价
  • 1篇脑电图特征
  • 1篇抗癫痫
  • 1篇抗癫痫药
  • 1篇抗癫痫药物
  • 1篇拉莫三嗪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漯河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王秋菊
  • 4篇黄圣明
  • 3篇黄希顺
  • 1篇魏春风

传媒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伴有中央-中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伴有中央-中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方法:对35例BECT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结果和药物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结果:35例BECT患儿6~10岁为发病高峰,表现为一侧面部抽搐、流涎、...
黄圣明王秋菊黄希顺
关键词:儿童良性癫痫脑电图抗癫痫药物疗效评价
伴有中央-中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伴有中央-中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方法对35例BECT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结果和药物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35例BECT患儿60岁为发病高峰,表现为一侧面部抽搐、流涎、咽喉发声...
黄圣明王秋菊黄希顺
文献传递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治疗癫痫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拉莫三嗪(LTG)是一种新型苯三嗪衍生物类抗癫痫剂,丙戊酸(VPA)作为一种传统的抗癫痫药物(AEDs)广泛应用于临床.从两药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看两药合用是合理的.为进一步研究LTG与VPA合用治疗各种类型癫痫的疗效,进行了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
黄圣明王秋菊魏春风黄希顺
关键词:拉莫三嗪丙戊酸对照临床研究VPA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35例临床和脑电图特征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BECTS)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2003年7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癫门诊就诊的35例BECTS患儿的临床资料、EEG结果、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例BECTS患儿的起病年龄为2.5~14.0岁,其中6~10岁为发病高峰(62.9%)。表现为局限性发作22例:一侧面部抽搐、流涎、咽喉发声、肢体强直或阵挛,部分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仅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者13例。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26例仅在睡眠期(包括午睡)发作,且多出现于入睡后不久或清醒前。所有患儿发作间期EEG背景活动正常,可见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尖波/棘波,发放频度于入睡后明显增加,睡眠期EEG监测可提高阳性率。应用小剂量抗癫药物单药治疗疗效好,25例在用药3~4个月停止发作,本组33例已停止发作,停止发作的年龄为4.5~16.0岁,12例已停止药物治疗。结论BECTS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局限性发作,也可全面泛化,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睡眠期EEG监测具有重要诊断价值,EEG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尖波/棘波,小剂量抗癫药物单药治疗反应良好,预后一般良好。
王秋菊黄圣明黄希顺
关键词:脑电图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