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秋菊

作品数:290 被引量:875H指数:1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5篇期刊文章
  • 79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5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86篇农业科学
  • 22篇文化科学
  • 8篇生物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0篇土壤
  • 47篇水稻
  • 24篇秸秆
  • 17篇动物
  • 17篇玉米
  • 16篇教学
  • 15篇还田
  • 12篇深耕
  • 11篇水田
  • 10篇水分
  • 10篇瘤胃
  • 10篇秸秆还田
  • 10篇寒地
  • 9篇氮肥
  • 9篇教育
  • 8篇深埋
  • 8篇笼养
  • 8篇酵母
  • 7篇施肥装置
  • 7篇白浆土

机构

  • 166篇黑龙江八一农...
  • 145篇黑龙江省农业...
  • 28篇东北农业大学
  • 11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黑龙江农业科...
  • 5篇北大荒米业集...
  • 5篇黑龙江省动物...
  • 2篇黑龙江省科学...
  • 2篇黑龙江省农垦...
  • 2篇黑龙江农垦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海南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依安县农业技...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兰西县农业技...
  • 1篇圭尔夫大学
  • 1篇北大荒农业股...
  • 1篇上海邦成生物...

作者

  • 290篇王秋菊
  • 77篇刘峰
  • 76篇崔一喆
  • 52篇焦峰
  • 41篇高中超
  • 36篇常本超
  • 22篇刘胜军
  • 21篇周瑞进
  • 20篇李婧阳
  • 20篇姜辉
  • 17篇张爱忠
  • 16篇许丽
  • 15篇杨焕民
  • 15篇李明贤
  • 13篇赵宏亮
  • 13篇张海滨
  • 12篇宫秀杰
  • 11篇匡恩俊
  • 10篇迟凤琴
  • 10篇米刚

传媒

  • 16篇农业工程学报
  • 15篇黑龙江畜牧兽...
  • 14篇动物营养学报
  • 12篇黑龙江农业科...
  • 10篇畜牧与饲料科...
  • 7篇中国兽医学报
  • 7篇黑龙江八一农...
  • 7篇中国土壤与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作物杂志
  • 6篇中国畜牧兽医
  • 5篇土壤通报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5篇饲料博览
  • 5篇科技风
  • 5篇黑龙江畜牧兽...
  • 4篇饲料工业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年份

  • 1篇2024
  • 23篇2023
  • 21篇2022
  • 8篇2021
  • 27篇2020
  • 21篇2019
  • 18篇2018
  • 22篇2017
  • 32篇2016
  • 29篇2015
  • 21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4篇2006
  • 4篇2005
2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秸秆腐解菌小型喷施器
一种秸秆腐解菌小型喷施器,包括喷施罐、喷管、凸板、软管、托板、支腿、拉板、拉板上板,所述喷管通过软管连接喷施罐,托板具有托槽,喷施罐下部与托槽相适应,喷施罐下部连接托槽,托板具有让位孔,软管穿过让位孔,喷施罐侧面具有凸板...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李梁郝玉波姜宇博王秋菊吕国依曹旭童淑媛
文献传递
玉米地放养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地放养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选取1 000只2-3周龄的肉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舍饲,试验组为玉米地放养,放养肉鹅在玉米拔节期进入玉米地。每组鹅分别于2、4、8和12周龄时各选取5只,共40只鹅,称量其体重,采血进行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检测。育肥结束后,从2组中随机选取体况均匀的鹅各12只进行屠宰性能检测。结果显示,放养鹅的平均日增重(ADG)、屠宰率、半净膛率高于舍饲鹅;放养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α(IFN-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高于舍饲鹅:放养鹅与舍饲鹅血清中IL-2、IL-6和IL-12含量在不同日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舍饲鹅血清中IL-4含量在2、12周龄极显著高于放养鹅(P〈0.01),放养鹅血清中IFN-α含量在8、12周龄时极显著高于舍饲鹅(P〈0.01),2组鹅血清中IFN-γ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玉米地放养模式可以提高鹅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增加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提高鹅的免疫力,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饲养模式。
王迪乔雪何晶杨焕民王秋菊司鸿飞
关键词:屠宰性能细胞因子
稻壳深施对苏打碱土盐分运移特征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明确苏打碱土深施稻壳对土壤盐分运移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和田间试验调查方法,在稻壳深埋至苏打碱土后,调查灌水和自然干燥过程中不同土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以及自然气候条件下土壤盐分变化。[结果]模拟试验灌水后土壤盐分有向下淋洗的过程,稻壳深埋处理盐分淋洗量大;干燥条件下,自然状态土壤盐分在表层积聚,稻壳处理上层土壤盐分无明显积聚,土壤盐分在稻壳层下聚积;田间稻壳深施土壤盐分运移特征与模拟试验一致,旱季盐分随水分向地表运移并累积,雨季盐分随水分向下淋洗,有稻壳区下层土壤盐分向上运移被阻隔,上层土壤盐分通过稻壳在土壤中建立的大孔隙向下淋洗,盐分在稻壳层下累积,土壤表层盐分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产中盐渍土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王秋菊焦峰焦峰刘峰宫秀杰曹旭
关键词:稻壳苏打碱土盐分运移
一种秸秆粉碎深埋装置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秸秆粉碎深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摆动臂,摆动臂上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摆动臂上转动连接有破碎腔体,收卷辊位于破碎腔体内,破碎腔体的下端开放设置,破碎腔体上固定连接有定位...
梁玉成张海滨王秋菊陈爱慧齐忠军兰海涛李婧阳邹佳何刘鑫杨富文刘峰辛蕊
水田和旱田中光合细菌的分布及作用
为了能合理应用光合细菌菌剂不给农业生产造成浪费和不给农民增加负担,本论文对黑龙江省不同土壤类型的水田和旱田中光合细菌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进行调查;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光合细菌施入不同状态的土壤后存活条件、变化规律和对土壤中微生...
王秋菊
关键词:光合细菌白菜番茄生物学特性生理作用
文献传递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的施肥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的施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左端设置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左端连接有秸秆切割输送装置,传送机构右端连接有秸秆导管,秸秆导管的输出口与机架上的切碎装置的入口连接,切碎装置的输出口连接有播撒管,播撒...
焦峰王秋菊吴金花刘峰常本超
一株粪肠球菌FJL19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FJL19,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699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粪肠球菌FJL19具有抑制鸡肠道中大肠杆菌生长、促进雏鸡生长的作用。本发明从笼养成...
王秋菊崔一喆刘胜军孙蕊张爱忠
文献传递
鸡源乳酸菌制剂菌的筛选及对肉雏鸡生长的影响研究
本试验对笼养蛋鸡盲肠中的优良乳酸菌进行筛选、鉴定,优化制备乳酸菌制剂,并饲喂肉雏鸡,研究同源乳酸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肉雏鸡生长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一,以30周龄笼养蛋鸡盲肠分离的乳酸菌为试验菌,通过发酵产酸力、耐酸性、耐胆盐...
王秋菊崔一喆周亚强李悦张爱忠姜宁
关键词:乳酸菌制剂肉雏鸡
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密度品质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插秧苗数与株行距对稻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苗数对水稻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显著,随插秧苗数增多,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加,穗粒数则下降;株行距对水稻平方米穗数及空瘪粒、空瘪率、产量影响显著,随株行距减小,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多,产量增加。插秧苗数对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随着插秧苗数增多,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减少,插秧苗数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株行距对水稻品质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整体来说,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随插秧苗数的增多而增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栽培密度过大,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食味品质以及外观品质下降。
江海王秋菊赵宏亮王萍姜辉孟英张毓黄莹
关键词:水稻
土层置换对马铃薯叶片酶活性及晚疫病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了土层置换及土壤灭菌措施对马铃薯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层置换或土壤灭菌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叶片中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了叶片中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提高了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抵抗能力。土层置换和土壤灭菌处理可以消除马铃薯由于连作障碍而产生的晚疫病的发病率,其中增施磷肥15%且置换土壤(T2)与施杀菌灵且不置换土壤(H)处理在消除马铃薯由于连作而产生的晚疫病方面效果最佳。而土壤经过土壤置换并加有机肥处理后(T3处理),马铃薯的晚疫病的病情指数在整个马铃薯的生长期内都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在77 d时分别比CK、T1(置换土壤)、T2和H 4个处理高出17.5%、47.1%、60.8%和66.6%,表明在土壤置换后使用有机肥不利于降低马铃薯的晚疫病。
张丁苍真名白雪静王秋菊刘峰高中超焦峰翟瑞常
关键词:TUBEROSUM酶活性晚疫病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