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景
-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主体的被动与对象的错位——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现状的思考
- 2008年
- 由于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的被动,实习时间的短暂,及学校在教育实习安排时的一刀切模式,使得当今我国高校美术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表现出主体被动与实习对象错位的状况,这些现状都对教育实习的质量和美术师资的培养造成消极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广泛的重视,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教学模式和教育实习等做出相应的改革。
- 王昌景
-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教育实习基础美术教育
- 从苏轼题画诗看文人画的文化根源被引量:4
- 2013年
- 题画诗,是中国画独有的元素,苏轼是题画诗走向成熟的推手和文人画勃兴的重要参与者。本文旨在从叙述性、抒情性、议论性三个角度分析苏轼题画诗的特点,来研究题画诗和文人画所独具的特殊属性。从文学的视野来探究文人画文化根源问题。
- 翁旨远王昌景
- 关键词:题画诗文人画文化根源
- 解读徽州建筑装饰木雕的主要绘画图式
- 2003年
- 在大量留存下来的徽州木雕中,我作了一些疏理。我发现它虽然与山西,潮州的雕刻并称为三大雕刻中心。但它在图式上更具继承性,完整性与发展性,从本质上打破了地区上的界线。
- 王昌景
- 关键词:绘画图式建筑风格造型艺术民俗化
- 艺术感觉与美育在中小学阶段的新型认知及推进策略
- 2021年
-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缘于传统及程式化的学校美育课程受到了极大挑战。政府部门针对中小学的美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导性意见,以推动学校对学生美育素养培养工作的实施。结合国际现代教育理念与相关参考文献,确立艺术感觉与美育在中小学阶段的新型认知观点,分别从理性审视与适度定位、推进途径加以阐述,提升未来人才的艺术感觉、审美素养以及创造性思维。
- 王昌景
- 关键词:艺术感觉美育审美素养
- 对美术创造教育的重新认识被引量:10
- 2004年
- “创造力”的培养在人的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创造教育首先应注意的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思维又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征的。本文从美术的学科角度分析了影响美术创造教育的相关因素以及显示美术创造教育的四大特点与原则,为我们寻求在教学中贯彻与运用这一教育理念提供了参考。
- 王昌景
-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教育创造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理念教育原则
- 1927-1937年普通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的嬗变及评析--以颁布的初中图画课程标准为中心
- 2012年
-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教育部门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美术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美术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文章选取先后数次颁布普通初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安排、课程的宴施等三个角度,回顾这一时期普通初级中学图画课程嬗变情况,并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分析,这对我国当今学校美术课程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 郑宪恒王昌景
-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历史价值
- 浅析小学生美术学习中的“兴趣缺失”现象
- 2015年
- 学习兴趣对于美术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兴趣缺失"和"习得无助"的现象屡见不鲜。文章以对"兴趣缺失"现象的原因归认为出发点,旨在探究学习兴趣与评价方式的内在关系,从而改善小学生美术学习中"兴趣缺失"的问题。
- 尚瑞雪王昌景
- 关键词:美术教育
- 晚清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取向的历史考察——以社会为中心兼以学科为中心被引量:4
- 2017年
- 晚清中国深刻的社会体制变革催化了学校美术教育的产生。在"西学西艺"理论影响下,晚清时期中国的教育思潮处于一种对西方的模仿期,美术教育领域同样也呈现了对西方乃至日本不同程度的效仿,它们分别体现在洋务学堂、中小学堂、师范院校等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上,反映在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科书上。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晚清学校美术教育形成了以两种方式为侧重点的教育取向——"政教合一"制度下的以社会为中心取向和"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以学科为中心取向。
- 万竹青王昌景
- 关键词:晚清
- 20世纪美术教育家温肇桐著作述评
- 2017年
- 温肇桐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出版了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专著30余部,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填补了民国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的空白。温肇桐撰写的《怎样教小学的美术》《小学美术科教材和教法》《美术与美术教育》《国民教育应有的美术基础知识》《小学劳美合一教学的研究》《创造性的儿童绘画指导研究》等是民国以来最早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理论书籍,是我国早期美术教育发展的见证。通过重点梳理温肇桐已出版的美术教育理论专著,可凸显其在美术教育史上的特殊历史地位。
- 万竹青王昌景
- 关键词:美术教学
- 当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反思与构建被引量:10
- 2020年
- 公共艺术教育具有艺术教育、艺术的表演和校外艺术教育等公共性特征。调查表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没有硬性指标,课程内容存在层次差异与类型导向,课程设置表现为非均衡与自主性。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构建合理的修学机制与课程模块;关注识读课程与探究性实践课程的双向开发;整合新教育理念与技术的课程;构建开放的课程平台与网络资源课程;创设后现代课程观的新型评价模式。
- 王昌景孔皙蓝
-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