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彪

作品数:33 被引量:300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刑事
  • 10篇非法
  • 9篇诉讼
  • 8篇刑事诉讼
  • 8篇司法
  • 8篇非法证据
  • 5篇审判
  • 5篇非法证据排除
  • 4篇实证
  • 4篇排除非法证据
  • 4篇法院
  • 3篇证据排除规则
  • 3篇审判阶段
  • 3篇排除合理怀疑
  • 3篇起诉
  • 3篇主观
  • 3篇合理怀疑
  • 3篇犯罪
  • 3篇被告
  • 3篇被告人

机构

  • 33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区...

作者

  • 33篇王彪
  • 4篇孙长永
  • 1篇李昌盛

传媒

  • 6篇刑事法评论
  • 3篇中国刑事法杂...
  • 3篇河北法学
  • 3篇现代法学
  • 3篇法律适用
  • 2篇证据科学
  • 2篇司法改革论评
  • 1篇民主与法制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检察官
  • 1篇法治研究
  • 1篇北方法学
  • 1篇西南法律评论
  • 1篇2012年证...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中心主义”现象评析被引量:41
2014年
"逮捕中心主义"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对逮捕措施的高度依赖、逮捕证据标准的高要求以及逮捕对三机关的重大影响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制度环境的有形压力和具体制度的无形诱导是"逮捕中心主义"现象产生的两大主要原因。"逮捕中心主义"现象的存在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走出"逮捕中心主义"误区需优化现有的制度环境,对一些诱导"逮捕中心主义"现象产生的具体制度进行合理重构。"逮捕中心主义"是在不成熟的制度背景下,公检法三机关面对种种压力作出的一致选择的结果,其对于未来的刑事司法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王彪
刑事诉讼真实观
刑事诉讼中的很多活动都是围绕案件事实认定展开的,案件事实是惩罚一个人的根据,没有根据的惩罚不但是不正当的,也表明了国家权力的无能。但案件事实是什么?怎样认识案件事实?我们认定的案件事实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有几个因素决定了案...
王彪
关键词:刑事诉讼司法审判法律规范
文献传递
刑事诉讼中重复供述的排除问题研究
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后,审前重复供述的排除问题浮出水面.从人权保障、真实发现以及确保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实施的角度看,审前重复供述应该排除.非法取证行为的持续影响效力理论是排除审前重复供述的依据,排除审前重复供述的标准...
王彪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非法取证行为
文献传递
犯罪主观要件证明问题研究——以证明困难的产生与克服为视角
根据传统的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成立不可或缺的要件,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或者犯罪过失。此外,有些犯罪的犯罪构成还要求行为人有特定的犯罪目的或者动机。犯罪主观要件对定罪量刑活动均具有重要影响。在现...
王彪
关键词:犯罪主观要件裁判文书
文献传递
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研究
2019年
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被告人提出的上诉理由可以分为针对定罪问题的上诉与针对量刑问题的上诉,其中既有正当理由也有"无聊上诉"。为了减少"无聊上诉"等滥用上诉权现象,部分检察院通过抗诉的做法予以制约,法院对此态度不一,实践操作较为混乱。从域外的角度来看,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与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从宽标准、协商性程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国不适宜采取美国这种对上诉权严格限制的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德国的模式也同样不可取。我国可以探索建立上诉理由审查机制,但在对被告人上诉权进行适当限制的同时,应当辅以完善的自愿性审查机制、优化量刑建议质量、保障被追诉人获得有效法律帮助等配套措施。
王彪庄依明
关键词:上诉权量刑建议
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现象研究被引量:38
2013年
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从法官的视角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基于事实疑罪、法律疑罪以及案外因素进行的交易。压力驱动与大权在握的法官,在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被告方,作为旁观者的公诉方以及被和解或者不知情的被害方的理性选择促成了"审辩交易"的达成。审判权力行政化的运行机制、不合理的诉讼真实理念、案件分流机制的匮乏以及不当的绩效考评机制导致法官承担巨大的压力,法官选择进行交易是转移压力的一种方式。目前,"审辩交易"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大量的弊端,要改变这种压力后置型的司法模式,需要对导致"审辩交易"现象发生的诸多因素进行改革。
孙长永王彪
关键词:交易动机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最新发展被引量:8
2018年
《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细化、扩充了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初步确立重复性供述排除规则,对重大程序性违法获取的供述如何处理予以明确。与此同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问题予以完善,一些规定具有突破意义。《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实体性规则存在不足,对一些争议问题没有规定,一些规定仍然较为模糊,实践中可能会存在争议。《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的修订是有必要的,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修订规则时,应当反思规则修订的具体方法。
王彪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基层法院院庭长讨论案件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在审委会讨论案件逐年下降的背景下,院庭长讨论案件成为一种重要的司法决策方式。院庭长讨论案件机制在现阶段有其合理的一面,如刑事审判的诸多特征为院庭长讨论案件机制的存在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院庭长讨论案件机制承载了一定的功能,同时,司法腐败等因素的存在决定了院庭长讨论案件机制的现实必要性。但院庭长讨论案件机制不符合刑事司法的运行规律,且其规制刑事裁判权的功能有限。未来对其的改革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考虑。
王彪
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实证考察被引量:76
2014年
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半年多的情况来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有成功之处,如排除了一定数量的非法证据、庭前会议中检察机关主动撤回争议证据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一定数量的法官对规则认知不足、部分法官对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有畏难和抵触情绪以及部分案件的审理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等。通过调研,还发现了两大深层次问题,即法院公正司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待进一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落实有诸多障碍,因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孙长永王彪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公正司法中立性
刑事诉讼中的“过度起诉”现象评析
2015年
一、引言传统上,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公诉制度的研究侧重于公诉权的扩展问题,具体包括不起诉制度和量刑建议制度〔1〕,即增加不起诉制度的类型,扩大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增加量刑建议制度,增强检察官对法官量刑的制约作用,等等。在这一背景下,学界对公诉权制约问题只有零星的研究。〔2〕直至2007年,谢小剑博士以《公诉权制约制度研究》为题的博士论文才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
王彪
关键词:检察官客观义务公诉机关被害人陈述刑事诉讼提起公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