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延华

作品数:64 被引量:27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土壤
  • 13篇沉积物
  • 8篇滇池
  • 8篇土地利用
  • 6篇氮素
  • 6篇太湖
  • 6篇同位素
  • 6篇污染
  • 6篇流域
  • 6篇湖泊
  • 6篇
  • 5篇滇池流域
  • 5篇多环芳烃
  • 5篇水体
  • 5篇碳同位素
  • 5篇脱氮
  • 5篇小流域
  • 4篇源解析
  • 4篇正构烷烃
  • 4篇土地利用方式

机构

  • 64篇南京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教育部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生态环境部环...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演...
  • 1篇中交天津港航...

作者

  • 64篇王延华
  • 29篇杨浩
  • 13篇张明礼
  • 9篇蔡祖聪
  • 9篇谢标
  • 6篇叶春
  • 5篇徐美娜
  • 5篇杨浩
  • 4篇李春华
  • 4篇黄昌春
  • 4篇王丹
  • 3篇张茂恒
  • 3篇李婧
  • 3篇牛晓音
  • 3篇仝昭昭
  • 3篇王红
  • 3篇陈霞
  • 3篇周伟
  • 2篇孙盼盼
  • 2篇秦俊

传媒

  • 8篇南京师大学报...
  • 4篇土壤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光学学报
  • 1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Agricu...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演变及其对水体氮磷负荷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为研究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现状和污染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区氮磷负荷变化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对太湖流域各土地利用方式与氮磷负荷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至2010年,太湖流域耕地面积占比由63.89%降到47.02%;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由9.70%增加到25.16%;林地面积微缩小;水域面积微提升;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大且变化可忽略.各土地利用状态指数D_i大小依次为:建筑用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林地>草地.太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氮和磷排放对水体总氮(TN)负荷和总磷(TP)负荷的贡献均呈逐年递增趋势. TN在1980年3.71万t的基础上,2010年排放量增加了67.51%. TP负荷从0.33万t增加到了2010年的0.85万t.
田甲鸣王延华叶春叶春张茂恒
关键词:太湖流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氮磷负荷
一种多功能沉积物柱状采样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包括纵向导杆、撞锤、盖、卡箍、顶丝、采样管;纵向导杆固定在盖上,撞锤的中心具有通孔,撞锤套在导杆上活动冲击盖;卡箍为环形结构,卡箍内嵌于盖的开口内,采样管的一端插置于卡箍内,卡...
陈西王延华
文献传递
滇池西白沙小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来源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滇池西白沙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和Cr的污染状况和来源,结果表明:0~31 cm沉积柱对应沉积年代为1881-2011年,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20 cm/a.总体来说20世纪60年代之前各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含量较低且较稳定,之后呈现上升趋势.随时间推移,越接近沉积物表层重金属环境风险越大.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显示,Cu、Zn、Pb、Cd和Cr单一元素危害程度分别为:中等危害、中等危害、轻微危害、极强危害和轻微危害,危害指数RI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生态风险主要来自Cd元素.从不同重金属非稳定态含量来看,各重金属对环境产生生态危害风险大小顺序为Cd>Zn>Cu>Cr>Pb.小流域沉积物中Pb与Cu、Zn与Cr在0.05水平达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38.提取重金属污染来源的三个主成分,结合西白沙小流域所处的云南地区工矿业发展情况分析,该区域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为:钢铁化工废水排放贡献率为27.06%,矿业开采加工和交通运输降尘的贡献率为25.03%,矿业开采加工废水的贡献率为21.94%,其他来源占25.97%.
谢云王延华杨浩
关键词:滇池沉积物重金属
间歇进水土壤—植物脱氮装置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歇进水土壤—植物脱氮装置。该装置由筒体、进水口(1)、出水口(2)、水平管(3)、外界相通管(4)及土样和间隙水采样口(5)构成;所述装置采用圆柱体,进水口(1)处于筒体的上...
王延华
文献传递
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正构烷烃碳分子及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湖泊沉积物为研究载体,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正构烷烃及碳同位素技术在湖泊及其流域内生物源的识别、植被类型的判断及古植被、古气候的恢复和重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以石臼湖流域为例,探讨了运用该技术指示湖泊及其周围流域近现代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石臼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化合物主要分布在nC23~nC31,呈现明显的奇偶优势;(2)从底层至表层,沉积物中高碳数正构烷烃的相对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低碳数正构烷烃含量逐渐增加.据此可以初步推断,近百年来石臼湖流域内的陆生高等植被呈现出相对退化的趋势,而菌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则相对增多,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逐渐突显,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欧杰王延华杨浩王红高文静徐美娜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环境变化
垂直潜流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能研究(英文)被引量:7
2011年
采取间歇式进水和垂直潜流湿地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构建了4个人工湿地,即菖蒲湿地、芦苇湿地、混栽湿地(菖蒲和芦苇)及空白对照湿地,针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植物种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氮(TN)和氨氮(NH4+-N)的去除,种植植物的湿地以HRT为7d处理效果最好,TN和NH4+-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9.60%和99.58%。空白湿地中,TN去除率以HRT为6d和NH4+-N去除率以HRT为5d为最好,最高分别达到87.90%、91.80%。对总磷(TP)的去除,4个湿地均以HRT为6d为最佳,去除率均高于93.00%。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研究,发现植物床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空白湿地,芦苇湿地和混栽湿地的处理效果均优于菖蒲湿地。
仝昭昭王延华顾中铸
关键词:垂直流湿地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水力停留时间
滇池双龙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与土壤养分分异被引量:15
2014年
在滇池双龙流域选取耕地、撂荒地、草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取0~40 cm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的137Cs比活度及w(TN)、w(TP)、w(TOC),同时根据土壤有机质中δ13C(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的剖面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该流域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养分分异及有机质来源和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地、撂荒地、草地和林地土壤的137Cs比活度分别为0.65、0.21、3.92和0.61 Bqkg,土壤侵蚀模数大小表现为耕地>撂荒地>林地>草地.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w(TOC)、w(TN)和w(TP)的平均值差异显著(P<0.001);w(TOC)表现为草地>林地>耕地>撂荒地,w(TN)表现为草地>耕地>林地>撂荒地,w(TP)表现为耕地>草地>林地>撂荒地;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养分质量分数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3耕地、撂荒地、草地和林地土壤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2.28‰±1.49‰、-23.29‰±0.24‰、-26.32‰±0.25‰和-25.94‰±0.22‰,推断该区域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C3植物.土壤剖面δ13C的变幅差异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的强弱,δ13C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撂荒地.4土壤侵蚀模数越大,w(TOC)和w(TN)越低,草地和林地土壤侵蚀程度较低,土壤养分流失量较小,更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流域水环境的保护.
牛晓音王延华杨浩郑家文吴姗姗谢标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土壤养分稳定性碳同位素
生态文明背景下发达国家环境教育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被引量:3
2019年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教育从单一的环境保护逐步发展到生态道德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树立现代生态文明观,借鉴发达国家环境教育做法,结合中国现实情况,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几点启示。
武磊张明礼王延华
关键词:环境教育生态文明
太湖竺山湾缓冲带鱼类资源现状及调控措施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解太湖竺山湾缓冲带内的湿地鱼类资源状况,于2015年夏季对缓冲带内的竺山湖湿地水域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并对鱼类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等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区域共有鱼类20种,鱼类群落中以野生杂鱼种类居多,经济型鱼类较少.水域中的鱼类均为自然发育,并无放养历史,年龄结构上也主要以0+龄为主.食性结构上以杂食性鱼类为主,其次是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数量最少.物种多样性指数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398,Shannon-Wiener指数H'、H″分别为2.289和2.236,Pielou均匀度指数J'、J″分别为0.764和0.746.可见,当前湿地生态系统正处于发育演替中,鱼类资源也达到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提升了湿地内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当前湿地水生植物生长的良好状况相适应.
咸义叶春李春华王延华吕美婷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鱼类资源
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巢湖流域氮排放情景模拟
2024年
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转移对区域氮素迁移和水体氮负荷产生重要影响,但量化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情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氮排放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流域水体氮负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仍面临挑战。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多时相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借助PLUS和InVEST模型探索不同情景下氮排放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期间,巢湖流域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626.14 km^(2))主要占据的是耕地(减少了775.64 km^(2)),城市化建设成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2)PLUS模型多情景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2000-2020年基本保持一致,但各用地间的转换频率降低;(3)经InVEST模拟,耕地面积缩减而导致氮排放的减少量(340.17 t)大于建设用地等面积增加带来的氮排放增加量(170.11 t),使2000-2020年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所排放的总氮量呈降低趋势,由2000年的4768.04 t降至2020年的4597.98 t;(4)不同情景下,2030年各土地利用方式的氮排放量较2020年均呈降低趋势。其中,生态保护情景既有效地保障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又展现出较好的氮减排效果(113.36 t);鉴于此,建议流域管理部门应通过合理规划各用地类型的发展,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对林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的侵占,以期削减流域水体氮负荷、缓解氮素治理压力。
陈西代子帅江岭叶春叶春王延华杨灿灿杨灿灿
关键词: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方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