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宪

作品数:35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9篇疗效
  • 7篇慢性
  • 7篇病患
  • 6篇疗效观察
  • 6篇2型糖尿
  • 6篇2型糖尿病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妊娠
  • 4篇糖尿病患者
  • 4篇葛根素
  • 4篇肝炎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压
  • 3篇胰岛素抵抗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机构

  • 35篇潍坊市妇幼保...
  • 1篇潍坊市第三人...

作者

  • 35篇王宪
  • 19篇许华强
  • 11篇张洪梅
  • 9篇戴淑玲
  • 8篇丁俊蓉
  • 7篇丁建萍
  • 7篇吴瑞婷
  • 5篇李建
  • 5篇高孝斗
  • 4篇张艳红
  • 4篇马香稳
  • 4篇王清图
  • 3篇王瑞英
  • 2篇代淑玲
  • 2篇李丽
  • 2篇陈艳
  • 2篇丁守生
  • 2篇王彬
  • 2篇李树青
  • 1篇霍江萍

传媒

  • 4篇中原医刊
  • 4篇实用中医药杂...
  • 4篇潍坊医学院学...
  • 4篇中国临床实用...
  • 3篇哈尔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全国心血管病...

年份

  • 3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叶片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观察被引量:6
2005年
张洪梅许华强高孝斗王宪丁俊容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银杏叶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慢性并发症
葛根素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妊高征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单体(FM)、D二聚体(DD)、血小板α2颗粒膜蛋白(GMP一140)的影响。方法6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有效镇静、解痉、降压、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纤维蛋白单体(FM)、D二聚体(DD)、血小板α2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纤维蛋白单体(FM)、D二聚体(DD)、血小板α2颗粒膜蛋白(GMP-14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平均动脉血压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结论葛根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能有效降低平均动脉压,改善母血中FM、DD、GMP一140的水平,对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王宪张艳红李建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葛根素纤维蛋白单体D二聚体
杏灵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评价杏灵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 2∶ 1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15例 ,均先行糖尿病常规治疗及饮食控制 ,待血糖稳定 2周后 (空腹血糖≤ 7.0 m mol/ L) ,治疗组给杏灵颗粒 1g/次 ,3次 /天 ,口服。对照组给呋喃硫胺 75 m g/天 ,分 3次口服 ,疗程 8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 2 8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3.3% ;对照组显效 9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 6 0 .0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杏灵颗粒治疗 DP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王宪高效斗丁建萍吴瑞婷戴淑玲
关键词:杏灵颗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疗法疗效
银杏叶治疗中老年冠心病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银杏叶治疗中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一般治疗,给予黄芪注射液30 mL、香丹注射液20 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并调整血压、血糖等,14 d为1个疗程。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17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滴14 d。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不良反应。银杏叶治疗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此种药物安全、有效,能促使冠心病患者早期恢复。
丁俊蓉周益伟董红旗王宪张洪梅
关键词:银杏叶冠心病黄芪注射液香丹注射液
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听觉诱发电位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听觉诱发电位(ABR)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情轻重转归及预后评价有一定意义。我院1996年10月至1997年7月对住院HIE患儿进行ABR检查共15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患儿男9例,女6例,均为足月儿,体重2500~3900g。依据中...
王福民李树青霍江萍李丽王宪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听觉诱发电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50例,人院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功能,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采用ILISA法测定APN,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AMI患者AP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1),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1)。AMI患者APN、hs—CR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49,P〈0.01)。结论血浆APN、hs-CRP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对AMI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马香稳王宪李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9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21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结果(1)糖尿病各组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TNF-α、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sICAM-1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DN的程度相关;血清IL-18、TNF-α、sICAM-1在监测DN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张洪梅许华强戴淑玲王宪丁俊蓉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胞间黏附分子1
急性脑血管病电解质变化3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电解质变化情况,以利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患者入院后72h内,抽取静脉血做电解质检查,对电解质变化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3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电解质变化主要情况为低钠者126例,占42.0%;低钾者102例,占34.0%;低氯者66例,占22%;低镁者54例,占18%;低钙者45例,占15%。结论急性脑卒中时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高,以低钠及低钾者较多。电解质紊乱时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突出,了解其电解质变化情况,给予合理处理在临床工作中极为重要。
丁俊蓉周益伟许华强王宪张洪梅
关键词:脑血管病急性电解质低钠低钾
老年阵发性房颤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的研究
探讨心房纤颤(AF)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每年的发病率,如何给予适当正确的治疗及预防,降低发病率。
丁建萍丁守生吴瑞婷张虹梅王宪
关键词:老年房颤脑血管病发病率
文献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清TNF-α、IL-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清TNF-α、IL-1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及心脏彩超指标和血清TNF-α、IL-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6个月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内径缩短率(FS)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血清TNF-α、IL-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1水平,疗效优于单加厄贝沙坦。
张洪梅许华强王瑞英王宪丁俊蓉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充血性白介素-1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