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宝鉴

作品数:78 被引量:1,065H指数:20
供职机构:甘肃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14篇医药卫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降水
  • 12篇暴雨
  • 11篇水汽
  • 11篇气候
  • 11篇气象
  • 9篇沙尘
  • 9篇干旱
  • 8篇中尺度
  • 8篇沙尘暴
  • 8篇气候变化
  • 8篇流域
  • 8篇河流域
  • 8篇尘暴
  • 7篇石羊河流域
  • 7篇水汽通量
  • 7篇水资源
  • 7篇气象条件
  • 6篇血管
  • 6篇石羊河流域水...
  • 6篇流域水资源

机构

  • 64篇兰州中心气象...
  • 31篇中国气象局兰...
  • 22篇甘肃省气象局
  • 15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吉林省气象局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吉林省专业气...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8篇王宝鉴
  • 39篇黄玉霞
  • 12篇张书余
  • 10篇许东蓓
  • 8篇罗斌
  • 7篇王锡稳
  • 7篇王劲松
  • 7篇王鹏祥
  • 6篇张强
  • 6篇黄武斌
  • 5篇孔祥伟
  • 5篇孙兰东
  • 5篇李文莉
  • 5篇张夏琨
  • 5篇刘维成
  • 5篇徐建芬
  • 4篇李栋梁
  • 4篇陶健红
  • 4篇田颖
  • 4篇秦元明

传媒

  • 15篇干旱气象
  • 11篇气象
  • 8篇高原气象
  • 3篇甘肃气象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沙尘暴气象服...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气象科技
  • 2篇2013年高...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甘肃环境研究...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0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夏季风期间水汽输送与西北干旱的关系被引量:82
2004年
利用西北(区)168个测站1961—2000年6~9月月平均降水与温度资料,采用EOF、REOF方法分析了近40年降水异常特征,同时利用同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强(弱)夏季风年西北区水汽通量场的特征及夏季风西北影响区的净水汽通量。结果表明:西北区6~9月降水可分为7个气候异常区;东亚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主要位于100°E以东的地区;东亚夏季风西北影响区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南风水汽通量;强夏季风年,到达东亚夏季风西北影响区的水汽通量显著增加,该区降水偏多,弱夏季风年则反之。
王宝鉴黄玉霞何金海王黎娟
关键词:西北干旱水汽通量降水
我国西北暴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9年
西北地区地形地貌非常复杂,暴雨作用有利有弊,为了趋利避害,对近40 a西北暴雨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梳理,其内容包括暴雨的气候特征、大尺度环流形势与水汽输送、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及成因、地形及下垫面作用以及暴雨的预报方法等,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西北暴雨研究、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指出围绕暴雨的监测预警与预报,需要关注基于强度的暴雨定义研究,短历时暴雨中尺度系统生消机理研究,高、中、低纬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及与暴雨有密切联系的低空急流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等。从气候和气候变化的角度,针对华西秋雨背景下长历时暴雨的发展演变、东亚夏季风对暴雨的影响、变暖背景下极端暴雨事件预测及其影响预估研究等也值得关注。
黄玉霞王宝鉴黄武斌段伯隆杨秀梅
关键词:暴雨中尺度系统
兰州市冬季空气污染的天气成因分析及浓度预报被引量:13
2001年
兰州是全国冬季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通过对污染与天气形势的分析 ,给出了影响冬季兰州污染的天气分型 ;对 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TSP、SO2 、NOX 浓度值与同期表征逆温特征的逆温参数及地面气象要素作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1)污染物浓度与逆温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2 )污染物浓度与平均温度、能见度、风速、总云量、相对湿度成负相关 ,与温差、气压成正相关。最后针对不同天气分型 ,给出了冬半年兰州污染物浓度预报方程 。
王宝鉴许东蓓蒲彦玲王鹏祥王锡稳
关键词:污染物浓度天气分型
西北地区大气水汽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被引量:64
2006年
对西北地区大气水汽的区域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不同气候系统影响的西北地区可划分为西风带、高原区与东亚季风等3个气候影响区,水汽沿西北、西方与西南3条路径输送到西北地区;东亚季风区是西北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的最丰富区,西风带区是次之,高原区最少.平均状况下,高原区的边坡、东亚季风区、天山及祁连山等西北地区降水最大和次大中心维持水汽的辐合状态.西风带区在1978年以前净水汽通量呈“亏损”状态,之后维持“盈余”;高原区净水汽通量一直为“亏损”状态;东亚季风区90年代以前净水汽通呈“盈余”状况,其后基本维持平衡,且数值远大于其它区.西风带区降水和大气水汽在变化过程中均有突变发生,时间分别为1990年和1985年,其它两区没有突变现象发生.
王宝鉴黄玉霞陶健红李栋梁王鹏祥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收支
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和预报研究被引量:50
2010年
利用吉林省部分地区医院病例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加重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同的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在各种天气条件中,以气压低、感觉闷热的影响最为显著,确认率达74%。不论冬半年还是夏半年,长春市气压和气温的大幅变化都易引起冠心病复发,较大幅度的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对脑出血、脑梗塞不利,高血压主要与气压的波动、相对湿度关系较为密切。辽源市心脑血管疾病在日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时发病人数增加。气象要素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分析表明:高温、高湿天气将造成心排出量增加,心功能减弱,心排血量降低;强降温将导致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从而造成心律加快,血压升高,同时寒冷刺激可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甚至心肌梗死。最后,建立了长春市和辽源市医疗气象预报模型。
张书余王宝鉴谢静芳秦元明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气象条件医疗气象预报
极端干旱区大暴雨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及可预报性探讨
2012年6月4日夜间至5日白天,青海大柴旦、德令哈,甘肃河西走廊的酒泉、张掖等地出现了一次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短历时、雨强大、降水效率高是这次暴雨天气的主要特征,大暴雨的落区位于甘肃玉门镇,最大过程降水和最大雨强...
王宝鉴黄玉霞宋琳琳李文莉杨晓军王勇孔祥伟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对流性暴雨可预报性
'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服务
“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是继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白龙江流域和洮河流域再次发生的一次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因灾死亡47人,失踪12人,经济损失约33.02亿。这次灾害具有三个...
王宝鉴黄玉霞周晓军程鹏王勇孔祥伟刘维成
关键词:临界雨量地质灾害
气象条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1年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气象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且从不同的天气形势和天气过程着手,总结了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的机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复杂的多因素引起的,其中气象因子对其发生有一定不利的影响。冷锋、暖锋、台风以及焚风天气会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在温、压、风、湿骤变时,心脑血管发病率最高。
马守存张书余王宝鉴罗斌
关键词:气象因素心脑血管疾病
河西干旱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2012年6月4日20时-5日20时(简称“0605”),在甘肃酒泉、张掖,青海大柴旦、德令哈出现了一次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甘肃省有31个区域站24小时降水量达到暴雨标准(河西≥30mm),大暴雨主要出现在玉门镇(...
李文莉王宝鉴吉惠敏狄潇泓
关键词:干旱区短时强降水
甘肃陇东南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31
2016年
2013年6月19-20日在甘肃陇东南出现一次罕见的暖区降水和切变线降水共同造成的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暖区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强降水范围集中、中尺度特征明显。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和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暖区降水时段:对流层低层高湿有利于降低暖区降水对抬升条件的要求,并与中层温度冷槽配合形成不稳定层结,前期低层的逆温层也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堆积;低层垂直风切变、低空急流和地形抬升在对流触发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徽成盆地是生成对流单体的主要源地;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暖云降水特点,质心低,降水效率高,且具有明显的后向传播和"列车效应"特征。切变线降水时段:受对流层中层暖平流、正涡度平流和低层冷空气侵入影响,武都涡不断发展加强;对流层湿层厚度增加,热力不稳定条件明显减弱,在低空切变线、武都涡和地面辐合线附近形成大范围的稳定性降水。
王宝鉴孔祥伟傅朝黄玉霞
关键词:暖区暴雨低空急流低空切变线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