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大坤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抗体
  • 8篇血吸虫
  • 8篇吸虫
  • 6篇单克隆
  • 6篇单克隆抗体
  • 6篇克隆
  • 5篇日本血吸虫
  • 4篇独特型
  • 4篇独特型抗体
  • 4篇免疫
  • 4篇抗独特型
  • 4篇抗独特型抗体
  • 3篇细胞
  • 3篇抗原
  • 3篇虫病
  • 2篇血吸虫病
  • 2篇疫苗
  • 2篇荧光
  • 2篇童虫
  • 2篇醛化

机构

  • 8篇南京医学院
  • 7篇武汉生物制品...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卫生部

作者

  • 18篇王大坤
  • 9篇赵慰先
  • 6篇吴观陵
  • 3篇田生和
  • 3篇段凯
  • 2篇袁雪
  • 1篇巫山
  • 1篇钮泽春
  • 1篇赖建平
  • 1篇陈善华
  • 1篇闭兰
  • 1篇石磊
  • 1篇张爱华

传媒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国外医学(免...
  • 2篇国外医学(寄...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 7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自制抗HRP-抗HBc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检测抗HBc的初步应用
1995年
用杂交瘤融合法建立了抗HRP-抗HBc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sAb)杂交-杂交瘤细胞系,它分泌的腹水抗体经FPLC-离子交换层析梯度盐洗脱呈现三个主峰,抗体活性检测表明依次为抗HRP、BsAb及抗HBc。试用BsAb-HRP复合物检测乙肝病例血样,与市售试剂盒初步比较,效果满意。
田生和王大坤巫山袁雪陈善华
关键词:ELISA单克隆抗体
抗独特型抗体制备和应用的方法要点
1989年
抗独特型抗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生物性制剂,其制备和试验性应用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实用角度,对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包括免疫原、免疫的动物、剂量和方法及特性鉴定)和应用(包括应用的方法和剂量)的方法要点进行了介绍。
王大坤赵慰先吴观陵
关键词:抗体免疫化学合成
固定杂交瘤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独特型抗体被引量:2
1989年
在制备多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简称抗Id抗体)过程中,检测抗Id抗体通用方法是用纯化独特型抗体(简称 Id 抗体)的 ELISA或RIA。由于分泌Id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表面表达有均一的Id抗体分子,Kennedy等人曾采用分泌Id抗体的新鲜杂交瘤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管法检测抗Id抗体的活性及特异性,以节省纯化Id抗体的用量和提高初步检测的速度。我们在检测自制的多克隆抗Id抗体的过程中,对该法进行了改进。
王大坤
关键词:杂交瘤细胞抗独特型抗体免疫荧光
日本血吸虫童虫保护性单克隆抗体的建株和鉴定被引量:6
1992年
本研究获8株抗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的单克隆抗体,从中确定一株具有体内保护性功能的单克隆抗体(编号为N15D9),其保护率范围为14-39%。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试验检测,N15D9能与尾蚴、3h龄机械转化童虫和5d龄肺童虫的表膜抗原反应。经3h龄机械童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印迹法分析,N15D9能识别132、96和10kDa抗原分子。
王大坤吴观陵赵慰先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童虫单克隆抗体
吡喹酮治疗前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兔循环29/43KD分子的水平和意义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获得两株抗日本血吸虫29/43KD循环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用该抗体建立了一种检测该循环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我们应用该法研究了感染日本血吸虫兔在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中29/43KD分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29/43KD分子于感染后3~4周内开始出现于外周血循环中,于吡喹酮治疗后3~5周内即从血清中逐渐消逝。此提示该分子可能是早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和评价化疗效果的一种有价值的血清标志物。
王大坤段凯郑宏钱益美钮泽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循环抗原吡喹酮
T细胞介导的免疫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
1989年
动物试验已确认,抗血吸虫感染免疫力的建立是T、B 细胞依赖性的。由B 细胞介导的保护性免疫机制已基本明确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杀伤作用,主要涉及IgG、IgE 类抗体与巨噬细胞(Mφ)、嗜酸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间的相互协同作用。而T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对T 细胞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虽未发现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直接参与杀伤血吸虫的证据,但已发现T 细胞与B 细胞、Mφ间存在有密切的联系,
王大坤赵慰先吴观陵
关键词:T细胞血吸虫免疫机制
血吸虫保护性抗原研究现状被引量:4
1989年
业已证实,人类和啮齿动物感染血吸虫后均能建立部份抗感染的抵抗力。这说明血吸虫能在宿主体内诱发保护性免疫反应,据此,人们设想建立血吸虫的疫苗。用照射减毒的尾蚴免疫易感动物,证实能诱导抗感染的保护力。于是,寻找血吸虫保护性抗原就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迄今,利用多克隆抗血清和单克隆抗体(McAb)
王大坤赵慰先吴观陵
关键词:血吸虫抗原
细胞ELISA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3
1992年
应用刀豆素蛋白A为结合剂将细胞结合于酶标板的细胞ELISA法(C-ELISA),检测几种抗细胞膜抗原单抗和筛选抗细胞膜抗原单抗,均显示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在筛选杂交瘤上清时,该法较间接免疫荧光法敏感、简便。
田生和王大坤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血吸虫保护性免疫的研究现状
1989年
近年来,血吸虫保护性免疫研究的主要进展有:1) 发现肺是入侵童虫的主要免疫性清除部位;2) 确立了 T 细胞介导的巨噬细胞杀伤机制是宿主保护性免疫的重要效应机制;3) 观察到 T 辅助细胞和 T 抑制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着宿主的免疫反应水平及阻断抗体在体外对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杀伤童虫机制的阻断作用;4) 肉芽肿形成是 T 细胞依赖性的,并受到多种淋巴因子的调节,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引起的肉芽肿有所差异;5) 照射减弱活虫疫苗的制备和应用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利用单克隆抗体筛选的保护性抗原作为疫苗的研究及可溶性抗原联合佐剂免疫宿主,提高抗感染免疫水平的研究取得进展。本文对上述进展作一综述。
王大坤赵慰先
关键词:血吸虫病保护性免疫
细胞因子在寄生虫病中的治疗应用
1992年
细胞因子属一种免疫调节剂,在不同寄生虫感染中,它们或促进免疫系统发挥抗感染功能,或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基于对它们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学者们正在开发它们的治疗潜能。本文着重介绍IL-1,TNF,IFN和IL-6等用于治疗某些寄生虫感染的研究近况。
王大坤
关键词:细胞因子寄生虫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