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召民

作品数:28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海冰
  • 8篇气候
  • 4篇大洋
  • 4篇动力过程
  • 4篇气候系统
  • 4篇全球气候
  • 4篇全球气候系统
  • 4篇物理过程
  • 4篇南大洋
  • 4篇南极绕极流
  • 3篇西风
  • 3篇西风带
  • 3篇南半球
  • 3篇环流
  • 3篇季节内振荡
  • 3篇高纬
  • 3篇北极海冰
  • 2篇中高纬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陆架

机构

  • 22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28篇王召民
  • 7篇谢泽林
  • 6篇刘成彦
  • 6篇林霞
  • 4篇史久新
  • 4篇马浩
  • 4篇武扬
  • 4篇黄士松
  • 3篇倪允琪
  • 2篇张勤
  • 2篇黄河清
  • 2篇张向东
  • 1篇朱永春
  • 1篇蒋全荣
  • 1篇逯昌贵
  • 1篇丁明虎
  • 1篇何宜军
  • 1篇汤明敏
  • 1篇李志军
  • 1篇谢倩

传媒

  • 6篇气象科学
  • 5篇2014中国...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极地研究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气象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2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8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ram海峡附近气旋活动对北极海冰环流的影响
Fram海峡的海冰输出被认为是北极多年冰质量平衡的主要贡献者,也是北大西洋深层对流变化的驱动源之一。海冰输出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海冰运动的制约,而海冰运动又极大地受到表面风场和海流的影响。近来的研究发现,风暴路径有向极地转移...
魏建芬张向东王召民
南半球西风带变化对南极沿岸水团的影响
南极大陆架底层水温度变化通过影响冰架底部融化来影响南极冰架质量流失以及全球海平面变化.本文利用高分辨率耦合模式MITgcm来探讨南半球西风带变化对南极沿岸水团的影响并解释了其影响的机制.文章发现南极大陆架底层水变暖不仅仅...
林霞王召民武扬刘成彦
极地海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被引量:22
1995年
本文为“极地海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专题研究工作的简单小结。本工作从资料分析特别是从数值试验研究了极地海冰广度异常的气候效应,着重揭示了极地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它可激发出全球大气异常遥相关型波列,表现出具有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同样重要的作用;讨论了极地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机制以及极地海冰变化特征和物理过程。此外,还研究了东亚夏季风环流建立过程及ENSO循环的形成机制方面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结果。
黄士松杨修群蒋全荣汤明敏王召民谢倩朱永春
关键词:海冰大气环流异常气候
我国新的南极站点附近风速风向的分析
中国新的南极考察站的位置定于难言岛(Inexpressible Island)上,具体经纬度为74°55′S,163°42′E.由于该点处于南极大陆沿岸下沉风风口,时常有强风事件发生,所以在建站时需要...
谢泽林王召民
基于高分辨模式对普里兹湾区域环流的模拟评估与分析
本研究利用真实大气强迫场驱动高分辨率海洋模式MITGCM(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模拟真实海洋,并结合观测资料进行对...
刘成彦程晨王召民
普里兹湾区域风和温度资料对比分析:以2007年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分析再分析资料与站点观测资料的差异评估了普里兹湾区域5套再分析资料的风速、风向以及温度产品。这5套再分析资料包括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ERA-I)、日本25年再分析资料(JRA-25)、日本55年再分析资料(JRA-55)、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CFSR)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再分析资料(MERRA)。采用的观测资料来自两个人工观测站和三个自动气象站。月平均和季节差异分析结果表明,Mawson站点再分析资料的风速一般小于站点风速,其他站点再分析资料一般风速过大,所有的站点风向与再分析资料风向差异不大,再分析资料的2 m温度总体低于人工观测站的温度,自动站和再分析资料的差异则没有一致的差异特征。通过6 h风速资料对比,发现当Mawson站点风速低于5 m·s^(-1)时,再分析资料偏高,当站点风速高于15 m·s^(-1)时,再分析资料偏低,且该站点记录的极端强风次数远多于再分析资料。
谢泽林王召民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风速风向温度
对流圈加热场特征及其同我国江淮流域旱涝联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采用热流量方程计算了对流圈下半部(1000—500hPa)与对流圈上半部(500—200hPa)1980—1983年各年全球月平均加热场,讨论了冬夏季全球加热场分布及年际变化特点,指出中国东部降水异常与加热场异常之间有较一致的关系,凝结潜热在加热场中起主要作用,加热场特点同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旱涝存在一定关系,旱涝前期某些区域的加热率有明显差异。ENSO事件期间,发现亦道太平洋区域存在这样的关系(ΔQ/ΔT)>(ΔQ/ΔT)海温区,上升气流最强支移到赤道太平洋中部,同亦道西太平洋之间构成一个反Walker环流,赤道太平洋中部纬向风速是辐散的,经向风速则是辐合的,赤道西太平洋加热性质对ENSO出现有先兆现象。
王召民黄士松
关键词:加热场江淮流域旱涝降水异常潜热
南大洋物理过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南大洋是全球面积最大的一个大洋。传统观点倾向于认为由于南大洋与北半球相距遥远而与北半球气候系统关系不大,其全球性气候效应也较弱,这主要是由于以往对南大洋的了解不足所致。随着观测分析、数值模拟与理论研究的加强,以及对南大洋...
马浩王召民史久新
关键词:南大洋动力过程南极绕极流海冰气候
风应力输入到海洋中的能量的气候变率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麻省理工学院海洋环流模式研究了风应力输入到海洋中的能量的气候变率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输入到海洋中的能量对气候变化有显著的响应。在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正位相的年份,风应力输入到海洋中的能量的大值区北移且加强,主要由于暴风路径的北移和天气尺度大气扰动的加强导致;同样,在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Annular Mode,SAM)正位相年份输入到南大洋的能量大值区南移并加强,且输入到南极大陆沿岸流中的能量也有显著增加。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结果表明:NAO主导了风应力输入到北大西洋区域的能量变化。SAM解释了南大洋区域风应力输入能量的第一模态,第二、三模态解释了受ENSO(El Niňo-Southern Oscillation)影响的情况。最近几十年,在南大洋区域,风应力及其输入能量的年代际变化都有所增强,而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区域有所下降。
谢泽林王召民武扬
关键词:风应力大气扰动气候变率
热带和中高纬地区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及其动力学诊断被引量:9
1992年
使用5年低阶全球谱模式资料,对中高纬大气和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力学性质和传播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分析发现模式再现了大气中季节内振荡在热带和中高纬地区的传播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热带大气30—60天振荡在速度势场上表现为纬向—波结构和行波特性,而在散度风场上反映了赤道西太平洋—印度洋东西向偶极子型的振荡。中高纬大气30—60天振荡表现为定常波位相和振幅的变化,即波包络的传播特征。它与中高纬地区遥相关型的转换有关,通过遥相关位相和振幅的变化,不仅完成了热带和中高纬地区之间以及热带不同区域之间的能量输送,而且通过这种能量输送过程把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季节内振荡联系起来。
张勤倪允琪林武银王召民D.D.Houghton
关键词:热带振荡中高纬地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