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晓月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类风湿
  • 3篇关节炎
  • 3篇风湿
  • 3篇病患
  • 2篇血清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尿酸
  • 2篇嘌呤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高嘌呤饮食
  • 2篇风湿关节炎
  • 2篇白蛋白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2型糖尿病患...
  • 2篇病变
  • 1篇单纯性
  • 1篇单纯性肥胖

机构

  • 9篇台州市第一人...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牟晓月
  • 7篇金都
  • 5篇张幽幽
  • 3篇陶海英
  • 3篇杨宏伟
  • 3篇王丽君
  • 2篇梁一民
  • 1篇杨宏伟
  • 1篇卢珊珊
  • 1篇金益
  • 1篇王丽君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A患者180例,其中活动组101例和非活动组79例,同时选取9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R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非活动组和RA活动组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并且RA活动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RA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提示血清胆红素水平[OR=0. 408(95%CI:0. 285~0. 614),P <0. 05]是RA疾病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 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曲线下面积为0. 779(95%CI:0. 709~0. 848,P <0. 01),但其最佳临界值为7. 97μmol/L时,血清胆红素水平评估RA疾病活动性的灵敏度为81. 40%,特异度为67. 50%。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作为一种预测RA疾病活动的血清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牟晓月金都陶海英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水平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性
类风湿关节炎外周Foxp3、TGF-β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叉头转录因子3(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3,Foxp3)、转化生子因子-β1(ts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确诊为RA的患者126例作为RA组,将RA组分为RA有斑块组62例和RA无斑块组64例.同时选择笔者医院健康体检志愿者6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外周血Foxp3、TGF-β1表达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采用回归分析筛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RA无斑块组和RA有斑块组研究对象的TC、TG和LDL高于正常对照组,HDL、TGF-β1水平和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A有斑块组研究对象的TC、TG和LDL高于RA无斑块组,HDL、TGF-β1水平和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RA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显示TC、LDL、Foxp3和TGF-β1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HDL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Foxp3、TGF-β1表达明显受到抑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牟晓月张幽幽陶海英金都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
高嘌呤饮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危险因素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嘌呤饮食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24h-UAE)将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4h-UAE<30 mg)和异常蛋白尿组(24h-UAE≥30 mg),计算白蛋白尿的患病率,比较两组性别、吸烟、高血压、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血尿酸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差异;然后将24h-UAE与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最后以有无白蛋白尿为因变量,以单因素相关分析所得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68例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入选本研究,123例患者有白蛋白尿,占45.90%;异常白蛋白尿组高血压的患病率、收缩压、舒张压、病程、胰岛素治疗的比例、GFR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与24h-UAE正相关,GFR与24h-UAE呈负相关(<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糖尿病病程和血尿酸是异常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0.05)。结论血尿酸、糖尿病病程和收缩压增高是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嘌呤饮食并未增加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患病率。
王丽君金都涂传发杨宏伟张幽幽牟晓月
关键词:尿酸白蛋白尿
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评价血清抗CCP抗体检测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出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本科室同期收治的15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以及体检中心的153例常规体检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健康组,3组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对比其检测结果,评价血清抗CCP抗体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抗CCP抗体检测诊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77.8%、65.3%、84.9%、71.2%、81.0%。抗CCP阳性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评分、骨侵袭性破坏率均高于抗CCP阴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阳性检出率均较其他风湿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明显提高;临床诊断该病时将血清抗CCP抗体与其他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牟晓月梁一民陶海英金都
关键词: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阿魏酸哌嗪与贝那普利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阿魏酸哌嗪和贝那普利,对照组仅使用贝那普利。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UAER、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RP和血压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治疗后UAER、24 h尿蛋白、CRP和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肌酐、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UAER、24 h尿蛋白和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哌嗪与贝那普利联用可进一步降低UAER从而提高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
涂传发王丽君金都杨宏伟张幽幽牟晓月
关键词:阿魏酸哌嗪贝那普利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
PDR患者视网膜前膜中miR-126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miR-12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笔者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术的PDR患者80例(80眼)作为研究对象(PDR组),同时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50例(50眼)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作为对照(IMH组),分别采集患者视网膜前膜组织,RT-PCR检测前膜组织中miR-126、VEGF mRNA、CD34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和CD34在视网膜前膜中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分析PDR患者视网膜前膜组织中miR-126表达水平与VEGF、CD34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患者视网膜前膜组织中miR-126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IMH组患者(P<0.05),VEGF mRNA、CD3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ROV组患者(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DR组患者视网膜前膜中VEGF、CD34均呈阳性表达,且多于IMH组患者,PDR组患者视网膜前膜中VEGF IA值、MVD均显著高于IMH组患者(P<0.05);PDR组患者视网膜前膜组织中miR-126与VEGF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43,P=0.014),与CD34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30,P=0.000),VEGF与CD34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 =0.571,P=0.005).结论 PDR患者视网膜前膜中miR-126表达降低,VEGF表达升高,可能是PDR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调控机制.
金益卢珊珊牟晓月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IR-126CD34视网膜前膜
高嘌呤饮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嘌呤饮食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吸烟、高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等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差异;然后将踝肱比(ABI)与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最后以有无下肢血管病变为因变量,以单因素相关分析所得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组高血压的患病率、收缩压、病程、空腹血糖、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与ABI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糖尿病病程、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是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是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嘌呤饮食并未增加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病率。
王丽君金都涂传发杨宏伟张幽幽牟晓月
关键词:2型糖尿病尿酸下肢血管病变
不同剂量秋水仙碱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疼痛与炎症的缓解作用比较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秋水仙碱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疼痛与炎症的缓解作用,探讨秋水仙碱治疗该病的最佳剂量。方法筛选出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47例)与B组(47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秋水仙碱治疗,A组秋水仙碱初始剂量为1 mg,随后每小时0.5 mg或每2小时1 mg,第1日最大剂量6 mg;B组秋水仙碱初始剂量为1 mg,随后0.5 mg/次,3次/d。对比其疗效、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疼痛缓解时间)、炎症缓解情况(IL-1、IL-6、CRP)以及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血常规异常、血压异常、肝功能损伤)。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89.4%)与A组(93.6%)相近(P>0.05)。B组治疗后的VAS评分(2.4±0.8分)低于A组(3.2±1.1分),且疼痛缓解时间(26.1±9.7)h短于A组的(37.5±10.4)h,均P<0.05;B组治疗后血清IL-1、IL-6、CRP水平依次为:(18.2±3.7)pg/mL、(41.4±7.6)pg/mL、(6.3±2.0)mg/L,均低于A组的(26.4±4.5)pg/mL、(53.2±9.4)pg/mL、(9.4±2.6)mg/L(均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0%)低于A组(36.2%),P<0.05。结论秋水仙碱小剂量给药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疼痛与炎症的缓解作用显著,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与大剂量给药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金都梁一民牟晓月
关键词:秋水仙碱痛风急性发作疼痛炎症
^(131)I联合丙硫氧嘧啶治疗对甲亢患者血清CT、PTH、BGP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131)I治联合丙硫氧嘧啶治疗对甲亢患者血清CT、PTH、BGP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甲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131)I碘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硫氧嘧啶。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CT)、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及甲状腺功能各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T、PTH、BGP,以及甲状腺功能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0.05);且观察组血清CT、BGP,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PTH、促甲状腺激素(F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在^(131)I碘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硫氧嘧啶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清CT、BGP的水平,使血清PTH水平增加,促进甲状腺功能得到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张幽幽高钱钢杨宏伟牟晓月
关键词:碘131丙硫氧嘧啶
α-硫辛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单纯性肥胖志愿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对症治疗,试验组给予α-硫辛酸针0.6 g+0.9%氯化钠针250 m L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针250 m L静滴,每天1次。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氧化物、抗氧化物、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胰岛素抵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体质量、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均较低(P<0.05),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较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高(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水平较高(P<0.05),内皮素-1(ET-1)水平较低(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较低(P<0.05)。结论α-硫辛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氧化应激以及内皮功能,降低体质量、血糖以及血脂,抑制胰岛素抵抗。
涂传发王丽君牟晓月
关键词:Α-硫辛酸单纯性肥胖氧化应激内皮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