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方磊

作品数:26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艺术
  • 3篇语言
  • 3篇审美
  • 3篇诗性
  • 3篇栖居
  • 2篇语言观
  • 2篇文论
  • 2篇文学理论
  • 2篇现象学
  • 2篇本体论
  • 2篇《存在与时间...
  • 1篇德国哲学
  • 1篇德国哲学家
  • 1篇电影
  • 1篇新时期文论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新中国成立以...
  • 1篇旋律

机构

  • 20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牟方磊
  • 2篇谭容培
  • 1篇张文初
  • 1篇胡亚萍

传媒

  • 4篇湖南工业大学...
  • 3篇中国文学研究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艺海
  • 1篇云梦学刊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历史和伦理之间——评电影《湘江北去》的艺术张力
2011年
陈力导演的新作《湘江北去》突破主旋律影片的既定模式,在历史和伦理的二元张力之间施展艺术手腕,可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具有艺术水准和思想深度的影视佳作。
牟方磊
关键词:艺术张力伦理电影主旋律影片艺术水准
论海德格尔的诗性生存之思被引量:2
2010年
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是指居住于存在的澄明之境中,大道(存在)通过道说(语言)给出澄明,道说在本真的"人言"即诗与思中保存,诗与思是人之栖居的本真筑造方式。海德格尔的诗性生存之思对于现代人之生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谭容培牟方磊
关键词:栖居语言诗性生存
审美反映与艺术揭示——钱中文与叶秀山“文艺反映论”之比较
2021年
钱中文和叶秀山的“文艺反映论”都是对传统文艺反映论的创新性发展,但二者差异颇大。就“反映者”而言,前者强调创作主体,后者推崇艺术家。在反映者定位和反映者能力的阐述上二者差异明显:前者将反映者定位为“主体”,后者将反映者定位为“在世界中的人”;前者看重反映者的“感动力”,后者看重反映者的“洞察力”。就“反映内容”而言,虽然二者都坚持“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在对“现实生活”的界定和“反映内容”的认定上,二者却有差异:前者将“现实生活”界定为“客观现实”,后者将“现实生活”界定为“生活世界”;前者将“反映内容”认定为“心理现实”,后者将“反映内容”认定为“基础生活”。就“反映方式”而言,前者认为其是创作主体“改造”客观现实,后者认为其是艺术家“揭示”基础生活。差异成因源自二者在思想动因、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不同。
牟方磊
关键词:文艺反映论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三种反思路径
2023年
“文学主体性”理论一经刘再复提出便引发了热烈讨论^①,其作为新时期文论史上的一个轰动事件,已经终结,但“文学主体性”作为一个文论真问题,却并未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论史效应也愈益凸显:一是肯定性效应,诸多支持者以不同方式继承、发展、深化、完善“文学主体性”理论,最具体系性的论著是陆贵山的《审美主客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和九歌著、畅广元审定的《主体论文艺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二是反思性效应,很多学者从不同路径入手反思了“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困境与缺失。本文主要关注其反思性效应。
牟方磊
关键词:文学主体性新时期文论文论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文学路径被引量:3
2023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文学路径,体现为构建“创作—批评—研究”的三位一体。在创作方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创作理念,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现实和远景为重要创作题材。在批评方面,建构“多元一体”民族文学批评体系,阐扬民族文学文本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在研究方面,通过调整研究重心、重绘文学地图、聚焦核心论题、加强比较研究等方式,在民族文学经典研究、文学史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关系研究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牟方磊
关键词:民族文学国家认同
海德格尔的诗性语言观真义被引量:2
2011年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反映了他对存在之追问的深化,对此在存在可能性之探索的拓展,渗透了诗性运思的特质,这是与通常的语言观的根本不同之处。
谭容培牟方磊
关键词:语言观
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理论研究
在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物质丰足的现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存在境遇、生存境界却每况愈下,现代人普遍生活在异化状态之中,在这个物质世界里四处奔波追逐。海德格尔对于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境遇有着清醒而深刻的体认,他将现代人的境遇描述...
牟方磊
关键词:德国哲学家诗性语言
文献传递
大视野·新方法·高境界——读《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与转化》
2009年
牟方磊胡亚萍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大视野社会历史孤独个体文化复兴坐标系
论叶朗的“美在意象”说对现象学的接受被引量:1
2022年
叶朗“美在意象”说的建构与其对现象学的接受密切相关。其“意象特征论”接受了胡塞尔的“意向相关项”思想和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思想;其“意象生成论”接受了胡塞尔的“意向性”思想;其“意象真实论”接受了胡塞尔等人的“生活世界”思想、叶秀山的美学思想和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和“艺术观”;其“意象意义论”接受了海德格尔的“此在分析”和“自由观”。叶朗接受现象学的特点为“中体西用”。其接受意义有二:从接受方法看,对如何融通中西美学资源进行理论创新具有启示意义;从接受目的看,使“意象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在如何妥善处理“求同型接受”与“纳异型接受”的关系上,在进一步加强接受精度上,仍有反思必要。
牟方磊
关键词:意象现象学意向性
经典的诗性与诗性的解读——读《追寻最后的一道青烟——〈存在与时间〉前38节的思想》
2012年
作为经典文本,《存在与时间》(以下简称《存在》)追问存在,开启了基本本体论转向,也推进了现代西哲的生活世界转向和语言论转向。《存在》还有自身特色:厚积与急就之统一。它一问世就不同凡响。几十年来诸多学人到其中探幽揽胜,相关成果层出不穷。何以要再添上此书(《追寻最后的一道青烟——(存在与时间〉前38节的思想》,张文初著,
牟方磊
关键词:《存在与时间》诗性《存在》本体论转向语言论转向经典文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