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敏 作品数:25 被引量:9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急诊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新鲜指骨骨折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诊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成人新鲜指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急诊采用克氏针固定成人新鲜指骨骨折11例,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用2枚直径为1.2mm的克氏针固定。结果:随访9~12个月,11例患者术后均无克氏针断裂和钉道感染,X线显示骨折愈合时间1.5~3.5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关节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定标准进行患指功能评定:优8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指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骨愈合快,术后患指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吴荣博 刘德昌 熊敏关键词:闭合复位 指骨骨折 双切口内外侧支撑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评价双切口内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应用双切口内外侧支撑钢板治疗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35.1岁;闭合骨折23例,开放骨折8例。手术利用前外侧和后内侧切口切开复位双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24~108个月),31例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1个月,无切口感染、坏死,无深部感染、钢板外露,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内外翻畸形愈合等。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与术后1年的度数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按照改良的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71~97分,平均87.5分。[结论]双切口降低了软组织的并发症,术中可直视下精确复位关节面,双钢板提供了坚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双切口内外侧支撑钢板治疗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蔡国平 熊敏 刘德昌 张新潮 张康乐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Downregulation of miR-144 is associated with growth and invasion of osteosarcoma cells via regulation of TAGLN expression Alterations in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s (miRNA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ost human mal... 赵明东 蔡国平 桂柯科 王坤 徐吉 熊敏 张新潮 尹望平关键词:OSTEOSARCOMA TRANSGELIN GROWTH INVASION 无骨折脱位型颈中央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选择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中央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35例外伤致颈中央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方法证实无骨折或脱位。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由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其中22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13例选择保守治疗。随访15~26个月,平均19个月。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对脊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分级。对在院期间的ASIA评分进行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计算治疗后12个月时恢复率,以此评价神经功能最终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院期间ASIA评分均与时间呈正相关(手术治疗组r=0.974,P<0.01;保守治疗组r=0.856,P<0.01)。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手术治疗组患者获得至少1个级别的恢复。且手术治疗组恢复率[(75.3±18.6)%]高于保守治疗组[(53.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无骨折脱位型颈中央脊髓损伤,手术可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率,应鼓励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但伤后神经症状较轻(ASIA分级D级)且可以接受伤后神经功能的患者,可根据患者自身意愿选择保守治疗。 胥正锋 熊敏 曾庆敏 蔡国平 孟德强关键词:颈椎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上肢挤压伤成功保肢一例 随着外科修复重建技术的进步,既往需要截肢的上肢严重挤压伤病例,如MESS 评分大于7 分的患者,也可以保肢成功,但保肢过程复杂。我们治疗了一例上肢严重挤压伤患者,MESS 评分为10 分,患肢大面积评分撕脱,经过10 月... 曾庆敏 张新潮 熊敏 徐吉腰椎间盘突出病程中腰椎生理弧度僵直的生物力学改变 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探寻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过程中腰椎生理弧度僵直的生物力学改变,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检测得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弓顶距离与正常值的差异。结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数有腰椎弓顶距离缩短。结论:腰椎弓顶距离缩短(即腰椎生理弧度僵直)是病体做出的减缓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发展过程和减轻临床症状的主动的适应性改变。 熊敏 张建众 徐吉 蔡国平 吴荣博 曾庆敏 王坤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 生物力学 一种微小钢板夹持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小钢板夹持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小钢板角夹持钳包括钳柄、连接槽、连接孔、咬合面、指环、卡齿;所述的钳柄包括左钳柄和右钳柄;所述的连接槽设于左钳柄前端内表面;所述的连接孔设于右钳柄前端内表面;所述的连... 赵明东 熊敏 张新潮 徐吉 蔡国平 夏阔 陈方毅颈椎损伤的早期非手术性干预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的急救处理中早期非手术干预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2月疗治的194 例颈椎损伤患者的急救支持与10类715例次并发症发生、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规范与程序化急救可明显降低早期死亡率;肺部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颈椎损伤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往往比较集中,也较有规律,如果能够预防和正确处理则可为治疗、神经功能恢复和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熊敏 谭军关键词:颈椎 脊髓 急救 微创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微创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AO分型A型胸腰段骨折患者50例,其中经微创Wiltse入路28例,经传统后正中入路22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均为E级。骨折节段分别为T11骨折4例,T12骨折10例,L1骨折26例,L2骨折10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2~13d,平均4.9d。记录并分析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差异以及椎体后凸Cobb角以评价矫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26个月,平均15个月。微创Wiltse入路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压引流量方面均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24、48h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AO分型为A型且ASIA分级为E级的胸腰椎骨折,微创Wiltse入路比传统后正中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椎旁肌损伤轻、置钉简便、术后腰痛症状轻以及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钟炳刚 李才应 周仕波 金之顺 熊敏 赵明东关键词:疗效比较研究 椎弓根螺钉 胸腰段骨折 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在骨科植入物内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以往骨科内固定常使用C臂机进行体表定位,但固定中的反复透视会加大对人体的损伤及延长固定时间。目的:探寻一种简便实用、更有利于骨科内固定的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方法:使用自制的简易装置将雷达状的红色激光投射在体表来辅助C臂机进行体表定位。使用SD大鼠和新西兰大白兔设计动物实验,模拟软组织内异物定位、骨折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脊柱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定位3种骨科内固定方法。分别使用传统C臂机和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各进行30次定位。分析2种方法对操作的影响,并分析深度和活体因素对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与传统C臂机定位相比,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快的进行体表定位(P<0.05),但定位的深度和活体因素会影响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的准确度(P<0.05)。说明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动态化的优点,可方便骨科内固定的进行,但在固定过程中需考虑各种因素对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减小或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将更好的发挥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的优势。 王明鑫 熊敏 刘德昌关键词:C型臂 X射线 体表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