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丽红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脓毒
  • 5篇脓毒症
  • 4篇急诊
  • 3篇休克
  • 3篇严重脓毒血症
  • 3篇医院急诊
  • 3篇医院急诊科
  • 3篇脂肪
  • 3篇脓毒性
  • 3篇脓毒性休克
  • 3篇脓毒血症
  • 3篇急诊科
  • 3篇氨酸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损伤
  • 2篇脂肪酸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通气
  • 2篇脓毒症患者

机构

  • 16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广州医学院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深圳市大鹏新...

作者

  • 18篇熊丽红
  • 9篇郑晓英
  • 9篇陈伟峰
  • 7篇周丹
  • 6篇张宪华
  • 5篇孟新科
  • 5篇万丽春
  • 5篇幸泽茂
  • 4篇王滨
  • 3篇李冰
  • 3篇冉丕鑫
  • 1篇于亮
  • 1篇刘德红
  • 1篇刘启才
  • 1篇黄宝强
  • 1篇陈娟
  • 1篇林明琴
  • 1篇韩菊梅
  • 1篇向兰
  • 1篇叶媛

传媒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潜在腺病毒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模型的构建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探讨腺病毒潜伏感染对正常气道上皮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构建了含腺病毒最主要效应蛋白E1A的高效真核表达载体,转染正常大鼠肺泡上皮细胞(CCL149),经过长期抗性筛选获得多个抗性细胞克隆,应用PCR、RT-PCR、Western印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抗性克隆进行鉴定,最终获得不同E1A蛋白表达强度的阳性细胞克隆。通过细胞增殖曲线和周期分析,观察E1A基因对细胞基本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E1A基因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周期,引起细胞S期比例下降,G1期延长,同时E1A能明显增强TNFα诱导下的细胞凋亡。
陈娟李冰刘启才熊丽红冉丕鑫
关键词:腺病毒肺泡上皮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脂肪乳治疗艾司唑仑中毒1例疗效及药代动力学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观察脂肪乳对艾司唑仑中毒疗效及其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20%脂肪乳250 mL治疗艾司唑仑中毒1例,分2次治疗,间隔时间20 h.每次治疗前即刻及治疗后0.5 h内抽血查艾司唑仑浓度,并记录患者意识变化.结果 第一次治疗前艾司唑仑血液浓度为3050.6 ng/mL,治疗后为1018.8 ng/mL.意识由浅昏迷变为呼唤睁眼.其后观察20 h,血药浓度无显著变化,意识状态无恶化.第二次治疗前艾司唑仑血液浓度为1030.0 ng/mL,治疗后为119.0 ng/mL.治疗后完全清醒.结论 脂肪乳可能作为解毒药物缓解艾司唑仑中毒症状,显著降低艾司唑仑中毒者血药浓度,其可靠性需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
孟新科郑晓英陈伟峰王滨熊丽红万丽春张宪华周丹幸泽茂
关键词:艾司唑仑脂肪乳药代动力学
细菌培养阴性和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结局对比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细菌培养阴性和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结局。方法:数据从MIMIC-Ⅲ及eICU-CRD两个公开的重症医学数据库中提取,筛选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成年脓毒症患者。根据入ICU前后48h的细菌培养结果分为两组:细菌培养阴性组和细菌培养阳性组。分析细菌培养阴性对脓毒症患者90d病死率的影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MIMIC-Ⅲ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9642例,其中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共5491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415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总住院时间及第1天行血液净化的比例(4.4%vs.5.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阴性组患者的WBC_(max)、Lac_(max)、T_(max)、SOFA评分(5.26±2.93vs.5.60±3.16)、ECI共病指数、SAPSⅡ评分、ICU住院时间[3.07(1.73,6.97)d vs.3.26(1.83,7.32)d]、第1天行机械通气比例(45.3%vs.47.4%)、住院病死率(14.7%vs.16.3%)及90d病死率(19.7%vs.22.6%)均较阳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可见,糖尿病、血流感染、泌尿系统感染、WBC_(max)及T_(max)为细菌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可见,细菌培养阳性(OR=1.13,95%CI:1.01~1.26,P=0.029)、年龄、ECI指数、SAPS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为90d病死的危险因素,但在调整协变量后,细菌培养阳性对90d病死率无影响(OR=1.01,95%CI:0.89~1.13,P=0.920)。生存曲线见细菌培养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eICU-CRD提取出588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信息完整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细菌阴性组159例,阳性组429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细菌培养阳性组相比,细菌培养阴性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短,APACHEⅣ评分较低(66.10±27.40vs.75.7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细菌培养阴性组的住院病死率较低(5.7%vs.10.5%),但两组
邹志业文琼熊丽红
关键词:脓毒症细菌培养病死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发病特征,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策略。方法:对1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64;平均年龄21.75岁,高发年龄段是18-27岁,占78.84%;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占91.67%;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占94.23%;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94.23%,治愈率为87.82%,中毒6h内高压氧治疗(A组)与中毒6h后高压氧治疗(B组)相比可提高治愈率(P〈0.05)。结论:深圳地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中毒源、季节特征,需引起重视,广泛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遏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手段,一旦中毒应尽早行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万丽春熊丽红郑晓英陈伟峰周丹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高压氧
突发咳嗽、呼吸困难4天
2012年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5岁,农民。因“突发咳嗽、呼吸困难4天”急诊入院。入院前4天晚饭过度饱食,约23点,睡眠中突然出现剧烈刺激性咳嗽,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随后出现低热,体温37.5℃。到当地镇医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发现:“左侧主支气管及下叶支气管狭窄;左肺下叶斑片状模糊阴影,其内见小片状致密影,未排除支气管异物;心包少量积液”。
孟新科郑晓英熊丽红
关键词:刺激性咳嗽胸部CT检查支气管狭窄支气管异物病例资料急诊入院
液体负平衡在 ICU >60岁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在保证循环稳定前体下液体负平衡对达撤机条件的>60岁ICU患者撤机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我科2013-02-2015-02收治的42例需要机械通气的>60岁的危重症患者,在符合撤机标准后,随机分为液体负平衡组( A组)和液体正平衡组( B组),依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动脉压( MAP)进行液体管理,至成功撤机48 h。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液体平衡状况、BNP前体( 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液体负平衡组患者撤机成功率(85.7%)高于液体正平衡组(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负平衡组机械通气时间(5.99±1.83)d vs (8.04±3.99)d,脱机48 h BNP前体(424.71±302.67)pg/mL vs (653.19±483.39)pg/mL,明显低于液体正平衡组(P<0.05);撤机后48 h两组MAP[(81.43±7.31)mm Hg vs (84.95±7.76)mm Hg]与CVP [(7.38±2.58)mm H2O vs (8.81±3.25)mm H2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0岁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在保证循环稳定前体下,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关。
熊丽红孟新科张宪华陈伟峰
关键词:液体管理机械通气撤机
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化治疗在中国大陆部分医院急诊科实施现状调查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了解早期目标化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在中国内地医院急诊科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取问卷方式,调查26个省市、56家医院急诊科的516名医生对EGDT的知晓率、实施率及不能实施的原因。结果三甲医院的医生88.7%知道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91.6%知道有相关指南和74.2%知道早期目标化治疗的具体内容;而二甲医院的医生则分别只有30.2%、34.1%和25.6%;三乙医院分别为68.3%,77.3%和43.9%。不同级别医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医院EGDT完全实施率13.3%,二甲医院没有能完全实施,其急诊医生认为,EGDT不能完全实施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经济条件(60.9%),其次是医生个人认知水平及临床操作技能(53.1%)。但即使是在完全了解EGDT的具体内容和主导思想以后,也仅有31.0%的医生愿意在实际工作中去完全实施,有7.0%仍坚持完全不实施。结论中国急诊医生中对EGDT知晓率及实施意愿都较低,是影响其实施的重要原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患者经济条件和依从性差、缺乏推广实施的制度与相关专业团队的建设、医生不愿承担过多的医疗风险以及对EGDT有效性的认可度低。
孟新科郑晓英熊丽红周丹张宪华王滨陈伟峰万丽春幸泽茂
关键词:严重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急诊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严重脓毒症机械通气早期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严重脓毒症机械通气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2例严重脓毒症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15例).使用等氮、等热量肠内及肠外混合营养共5 d,热量为113 kJ(27 kcal)/(kg·d).对照组病人用中长链脂肪乳剂,研究组病人用ω-3鱼油脂肪乳+中长链脂肪乳剂.分别在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第6天早晨,抽血检测白细胞数、总蛋白、白蛋白、MDA、血浆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同时记录患者临床体征(心率、呼吸、体温)及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添加鱼油脂肪乳的患者呼吸情况(17.13±3.78)次/分、氧合情况(251.27±52.68)、CRP(46.13±25.33)及APACHEⅡ评分( 14±3.67)分及MDA(7.95±2.48)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严重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应用可以降低患者体内过渡的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产物的生成,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
熊丽红郑晓英张宪华
关键词:脓毒症Ω-3不饱和脂肪酸机械通气
大蒜素对大鼠肺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大鼠肺泡上皮细胞(CCL149细胞系)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等表达变化,了解大蒜素对CCL149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确定大蒜素适当作用浓度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大蒜素(0、0.1、1.0、5.0μg/ml)作用CCL149不同时间(6、12、24、48h),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GSH、MDA的变化;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γGCS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处理剂量、不同处理时间大蒜素对细胞内GSH、MDA及γGCS的影响。结果(1)大蒜素浓度≤5μg/ml不影响细胞活力。(2)大蒜素0.1、1.0、5.0μg/ml组在处理6h后细胞内GSH含量[6h组GSH含量分别为(16.45±0.69)、(16.81±0.79)、(17.80±1.10)mg/g蛋白]较对照组[(13.38±1.16)mg/g蛋白]显著增加(t=3.92~4.78,P均<0.05),MDA含量[(1.07±0.02)、(1.02±0.06)、(1.00±0.05)nmol/mg蛋白]较对照组[(1.23±0.05)nmol/mg蛋白]下降(t=5.75~6.34,P均<0.05)。细胞内GSH水平升高至24h达顶峰,48h有所下降,仍较对照组高,相同时间点不同大蒜素浓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大蒜素0.1、1.0、5.0μg/ml组在刺激6、12、24h细胞内γGCS蛋白表达(24h为0.693±0.027、0.646±0.081、0.667±0.077)较对照组(0.531±0.007)显著增强(t=2.82~9.92,P<0.05),各观察指标未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蒜素能增强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与其促进γGCS的表达有关。
熊丽红于亮李冰冉丕鑫
关键词:谷胱甘肽丙二醛大蒜素大鼠肺泡上皮细胞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对27例RM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患者因合并基础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11.1%)。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均预后较好。结论:早期综合治疗(纠正致病因素或原发病,快速补液、碱化尿液、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但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死亡率较高。
韩菊梅熊丽红黄宝强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因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