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昱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电
  • 5篇脑电Α波
  • 5篇Α波
  • 4篇少年
  • 4篇青少年
  • 2篇儿童
  • 2篇表象
  • 2篇12
  • 1篇电图
  • 1篇信息加工
  • 1篇信息加工速度
  • 1篇认知神经
  • 1篇认知神经科学
  • 1篇年龄
  • 1篇年龄增长
  • 1篇女生
  • 1篇男女生
  • 1篇脑电波
  • 1篇脑电图
  • 1篇脑功能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林崇德
  • 6篇沃建中
  • 6篇潘昱
  • 2篇曹河圻

传媒

  • 2篇心理发展与教...
  • 2篇第九届全国心...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心理学探新

年份

  • 4篇2001
  • 2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3-18岁青少年表象能力的发展和脑电α波的关系被引量:15
2001年
本研究以 188名 1318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采用脑电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 (简称ET) ,对其 12导联脑电波 (EEG)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并对其表象能力进行了考察。重点探讨了表象能力的发展与脑α波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13~ 18岁青少年随年龄增长 ,对表象任务正确反应需要的时间逐渐下降 ,其反应时变化的转折时期为 16岁 ;(2 )男女生之间差异不显著 ;(3)在句图匹配和心理旋转作业中好组 10Hzα波的比率均高于差组 ,其它频率差异不显著 ,说明表象能力好组与占主频的α波相联系。
潘昱沃建中林崇德
关键词:表象能力脑电波青少年年龄增长男女生
6—12岁儿童脑电α波的发展特点被引量:10
2000年
本研究以 2 2 8名 6~ 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脑电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 (简称ET) ,对其 12导联脑电波 (EEG)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重点探讨了α波 ( 8~ 13Hz)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 ,不同频率的α波成分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点。②α波不同成分的比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③儿童α波的优势成分随年龄变化而改变。④不同年龄被试α波的平均频率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 ,6~ 12岁儿童α波的平均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
沃建中曹河圻潘昱林崇德
关键词:Α波儿童
6~12岁儿童脑电α波频率分布特点与信息加工速度的关系被引量:10
2000年
本研究以 2 2 8名 6~ 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脑电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 (简称ET) ,重点探讨了与认知功能有关的α波 ( 8~ 13Hz)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①α波在全脑 12个脑区的比率 ,因频率成分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 ;②α波在左右对称脑区的分布比率也因频率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左右脑优势。除左前颞叶的平均频率显著大于右前颞叶外 ,其他左右脑对称区域的平均频率的差异均不显著。α波平均频率的从高到低依次为枕叶、中央区、顶叶、左前颞叶、后颞叶、额叶、右前颞叶 ;③信息加工速度与α波的关系并不明显 ,快组和慢组被试的 6种频率 ( 8~13Hz)
曹河圻沃建中林崇德潘昱
关键词:Α波信息加工速度儿童
13~18岁青少年脑电α波的发展特点被引量:7
2001年
以 192名 13~ 18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采用脑电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 (ET) ,对其 12导联脑电图 (EEG)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重点探讨了α波 (8~ 13Hz)的发展特点 .结果表明 :1)随年龄的增长 ,13~ 18岁青少年α波不同频率成分的变化幅度不大 ;2 )平均频率 f的年龄变化不明显 ,基本保持在 10Hz左右 ,但女生的高于男生 ;3)青少年α波的优势成分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13~ 18岁的主导成分均为 10Hz的α波 ;4 )不同频率的α波在各脑区的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α波的 f的分布特点为从额叶到枕叶逐渐增大 ;5 )不同频率脑电的α波的比率R的分布表现出不同的左右不对称性 ,α波的 f表现出明显的左脑优势 .
沃建中林崇德潘昱
关键词:脑电Α波青少年脑电图认知神经科学脑功能
13~18岁青少年脑电α波和脑波超慢涨落的发展特点的研究
大脑是人体的中枢机构,它协调和控制着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大脑的增龄性变化,在人体成
沃建中潘昱林崇德
文献传递
13~18岁青少年表象能力的发展特点和脑波涨落特点的关系
传统的认知心理学研究采用的实验和观察方法,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作为主要指标,强调把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从而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这种整体性的“黑箱”式的研究,只能对认知过程的脑机制作出粗...
沃建中潘昱林崇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