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召城 作品数:8 被引量:19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能谱CT在腹部实质性脏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CT能谱成像的技术,随后以肝脏、胰腺和肾脏为例说明CT能谱成像在腹部实质性脏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能谱CT能够优化图像质量,提高肝脏、胰腺病变的检出率;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有助于肝癌及门静脉栓塞性质的鉴别,有助于胰腺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肾脏复杂性囊肿与肾癌的鉴别。 潘召城 林晓珠 陈克敏关键词:能谱成像 肿瘤 腹部 玻璃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胃癌细胞运动学特点 2019年 目的:运用玻璃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胃癌细胞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运动特点。方法:运用慢病毒包装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转染进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实时记录胃癌细胞在X、Y、Z轴上的位置,应用玻璃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细胞速度分布、细胞运动的均方位移以及自相关重叠序参量Q与四点相关函数χ4。结果: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转染效率为100%。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速度分布呈高斯分布,均方位移统计分析得出细胞在XY平面上的自扩散系数D随着体系中细胞密度增加而减小。自相关重叠序参量Q与四点相关函数χ4统计显示,细胞玻璃动力学随密度增加而更显著。结论:液体环境中胃癌细胞运动受到体系中细胞密度的影响,表现出玻璃动力学性质。 姜江 曾志坤 石博文 潘召城 颜凌 王宇杰 张欢关键词:胃癌 细胞运动 双能CT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浆膜侵犯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碘图(IM)的双能CT影像组学模型在新辅助化疗(NAC)后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浆膜浸润的术前再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对155例(训练组110例,测试组45例)术前经过标准NAC治疗的LAG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CT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分析,并进行人工分类。半自动勾画感兴趣区体积(VOI),在IM和120 k Vp图像上分别从每个病变中提取了1226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惩罚Logistic回归过滤不稳定及冗余特征,从而筛选出重要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得到了基于120 kVp选择的特征和120 kVp结合IM选择的特征建立的两个预测模型(120 k Vp和IM-120 kVp)。结果:两种影像组学模型(IM-120 k Vp AUC:训练组,0.953,测试组,0.879;120 kVp AUC:训练组,0.940,测试组,0.831)在训练和测试组中均显示出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和效能。所有模型在测试组的诊断准确率(IM-120 k Vp:84.4%,120 k Vp:80.0%)均高于人工分类(68.9%)。IM-120 kVp模型在训练(P<0.001)和测试组中的诊断效能(P=0.034)均优于人工分类。结论:基于双能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NAC治疗后LAGC术前再分期鉴别浆膜侵犯方面表现出令人信服的诊断效能。 王凌云 张阳 陈勇 葛颖倩 许芷菡 谭晶文 王兰 杜联军 潘自来 潘召城关键词:双能CT 进展期胃癌 能谱CT在肾上腺增生结节和乏脂质腺瘤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spectralimaging,GSI)检查在肾上腺增生结节和乏脂质腺瘤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肾上腺增生结节患者10例和乏脂质腺瘤患者12例,采用GSI检查,对病灶进行能谱... 徐学勤 王晴柔 林晓珠 黄娟 潘召城 朱晓雷 宋琦 陈克敏 严福华基于Logistic回归判别分析原发性及继发性肺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征象的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建立定量评估原发性肺淋巴瘤(PPL)及继发性肺淋巴瘤(SPL)临床和影像征象的判别模型,探讨两者临床和影像征象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11例确诊为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征象,包括50例PPL和61例SPL。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征象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判别模型。结果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分期和空气支气管征、肺裂膨隆征、支气管扩张、胸膜累及、肺门/纵隔淋巴肿大、晕征在两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基于上述筛选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获得判别函数。以判别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最佳分类临界值P=0.575为判别标准。本样本的误判率为12.6%,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86.0%。本组样本中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空气支气管征阴性与阳性、晕征阴性与阳性、支气管扩张阴性与阳性判别为SPL的比例分数分别为0.064、3.646、0.198、7.860倍。结论分期为Ⅲ+Ⅳ期和晕征的出现提示SPL的诊断。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扩张是PPL患者的特征性CT表现。Logistic回归判别分析可以通过临床及影像征象鉴别PPL和SPL,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王燕 马媛媛 潘召城 张慕晨 王黎 赵维莅 严福华 宋琦关键词:淋巴瘤 计算机断层显像 腹膜后纤维化7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RPF)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住院并被诊断为原发性RPF的7例患者首诊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等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5岁;起病时出现多饮、多尿症状1例,腰腹疼痛2例,无任何症状但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异常4例。实验室检查结果示,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CRP水平升高;7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7例患者均进行泌尿系统CT或MRI检查,可见软组织影包绕腹主动脉、髂动脉、输尿管,部分患者甚至包绕肾动静脉或腹膜后其他组织,均符合RPF的诊断;其中4例行腹膜后肿块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提示纤维组织增生,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3例因泌尿系统梗阻行双J管植入术,1例行肾盂造瘘术,余3例均未进行外科干预;4例因血肌酐水平升高明显而行中心静脉插管血液透析治疗;1例采用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先后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帕夫林等治疗,但因疗效不佳且伴有激素依赖而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余5例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随访3~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例因环磷酰胺治疗后骨髓抑制导致感染而死亡,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梗阻症状,无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其中因激素依赖、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疾病反复复发而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逐步减少泼尼松用量后,患者肾功能稳定,且无过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RPF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对诊断的价值较高。外科与内科结合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是 高琛妮 沈平雁 潘召城 张文 陈晓农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副鼻窦内肿瘤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二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9年 笔者搜集2例副鼻窦内肿瘤导致的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AS)患者,病理诊断分别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异位垂体腺瘤。例1患者头颅及垂体MR增强检查示筛窦内不规则占位,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蝶窦内见不强化的T1WI高信号液体伴分层现象,T2WI呈混杂低信号,考虑为黏液物质潴留;斜坡受压骨质吸收;CT示双侧肾上腺增生改变。例2患者头颅及垂体MR增强检查示蝶窦内占位,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扩散轻度受限,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与垂体分界清晰,斜坡受压骨质吸收改变;CT示双侧肾上腺呈增生改变。该病影像检查的意义主要在于发现病变及评估肿瘤的侵犯范围。 潘召城 宋琦 芮炜玮 徐学勤 严福华 方文强关键词:鼻窦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甲旁亢中异位甲状旁腺腺瘤的MDCT表现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异位甲状旁腺腺瘤(EPA)的MDCT表现,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的PHPT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EPA的共1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33~76(56+14)岁:采用64排MDCT完成颈胸部增强扫描,层厚2.5mm。结果:1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颈部8例,纵隔11例,多位于气管食管沟或前上纵隔。病灶最大径0.8~4.1cm,平扫CT值20~63HU,增强后呈明显强化,CT值94~233HU,其中12例强化均匀,7例强化不均匀,6例病灶最大径>2cm,其中5例(83.3%)强化不均匀。结论:EPA常发生于气管食管沟或前上纵隔,增强CT上多表现为均匀强化的富血供结节,病灶较大时常呈不均匀强化。对于疑诊EPA的PHPT患者,建议做颈部及胸部的薄层CT增强检查,帮助提高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 潘召城 徐学勤 方文强 严福华 芮炜玮 华子辰 宋琦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