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继军

作品数:95 被引量:279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梗死
  • 29篇脑梗
  • 27篇脑梗死
  • 25篇血管
  • 22篇缺血
  • 18篇动脉
  • 13篇血性
  • 13篇脑血
  • 13篇脑血管
  • 13篇急性
  • 13篇出血
  • 12篇血管病
  • 10篇细胞
  • 9篇脑缺血
  • 9篇脑血管病
  • 8篇卒中
  • 8篇内皮
  • 7篇血小板
  • 6篇脑梗死患者
  • 6篇内皮细胞

机构

  • 58篇青岛大学医学...
  • 28篇青岛大学
  • 9篇青岛医学院
  • 3篇山东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滕州市中心人...
  • 2篇潍坊益都中心...
  • 2篇潍坊市寒亭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即墨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作者

  • 92篇滕继军
  • 21篇张晨
  • 13篇王海萍
  • 10篇韩仲岩
  • 8篇杜怡峰
  • 8篇李宏
  • 8篇刘丽君
  • 7篇孙亚楠
  • 6篇宋玉强
  • 6篇潘旭东
  • 6篇赵仁亮
  • 5篇孙兆林
  • 5篇王雁
  • 4篇谢琰臣
  • 4篇孙晓敏
  • 4篇李鑫
  • 4篇姚博
  • 4篇孙凤娇
  • 4篇冯建利
  • 3篇侯炳辉

传媒

  • 17篇青岛大学医学...
  • 6篇齐鲁医学杂志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5篇国际脑血管病...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华脑血管病...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3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止性脑梗死8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静止性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为早期发现和干预SBI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症状性脑梗死患者196例,通过颅脑MRI检查统计SBI的发生情况,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曾经有过SBI者88例(44.9%),单个病灶52例,多个病灶36例,病灶位于基底节58例(72.2%)。按照TOAST分型,196例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病变型105例,其中有过SBI者42例(40.0%);小血管病变型60例,有过SBI者37例(61.7%),大动脉病变型与小血管病变型中SBI者所占比例比较,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脑白质病变是SB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12,95%CI为1.211~3.070;OR=1.794,95%CI为1.057~2.971)。结论 SBI在小血管病变型脑梗死中的发病率高,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高血压和脑白质病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袁蕾滕继军李秋菊王文蕾
关键词:脑梗死静止性脑梗死病因
海风藤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海风藤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大脑皮质缺血灶周围区caspase-3蛋白、凋亡诱导因子时相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分布,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模型组、海风藤提取物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大脑中动脉栓塞90min再灌注6、24、72h时缺血灶周围脑区caspase-3蛋白、凋亡诱导因子(AIF)和TUNEL阳性细胞的时相表达。结果①脑I/R后在缺血灶周围区均出现三者的表达,且表达有几乎一致的规律性。②缺血90min再灌注24、72h,海风藤组与其他两组比较,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阳性细胞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①AIF、caspase-3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②海风藤提取物可以减少AIF、caspase-3蛋白的表达,减轻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刘振华冯建利杜怡峰滕继军姚博闫鹏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凋亡诱导因子CASPASE-3海风藤提取物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血清中常见的非抗体性蛋白质,近年,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脑梗死的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血管的炎症反应相关[1,3],
江志娟滕继军丁光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REACTIVEPROTEIN病情严重程度常见病因
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导致人类尤其是高龄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其重要治疗方式,但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整体状况差等增加了颅内出血转化发生的风险。颅内出血转化使患者病情恶化,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高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需要高度关注高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以降低颅内出血转化发生风险,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吕洋高思山滕继军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血栓溶解疗法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机制所知脑梗死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ISS)分型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根据发病机制分为4型,比较各组之间血清hs-CRP,并观察其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同机制类型梗死复发的关系。结果动脉-动脉栓塞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型和混合型脑梗死组(P<0.01);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型(P=0.016),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动脉栓塞型患者中大于6mg/L的例数明显高于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型和混合型脑梗死组(P<0.01);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型患者中大于6mg/L的例数明显高于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型(P<0.05)。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1);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1)。发病早期NIHSS与动脉-动脉栓塞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成正相关(P=0.01)。动脉-动脉栓塞型和混合型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型(P=0.001,0.022)。结论血清hs-CRP可反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斑块的稳定性,对早期诊断、病情判断以及复发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韩立堂滕继军刘广琴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发病机制超敏C反应蛋白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微出血被引量:12
2015年
脑微出血是近几年脑血管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脑微出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出血性转化、认知障碍以及治疗选择均有重要影响。文章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孙迎雪王丽娜滕继军
关键词:卒中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血栓溶解疗法
正常成年人和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的研究
1995年
正常成年人和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的研究郭英华,周淑华,赵慧元,韩强,王强,滕继军,韩仲岩采用钠钾ATP酶活力试剂盒,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正常成人青、中、老年组(各20例)的钠钾ATP酶活力(以在37℃每小时每毫克蛋白水解ATP产生1μ...
郭英华周淑华赵慧元韩强王强滕继军韩仲岩
关键词:正常成年人ATP酶自由基损伤清除自由基老年组
甘糖酯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①目的 观察甘糖酯 (PGMS)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中性粒细胞 (PMN)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和健康人各 2 0例 ,采血制备PMN悬液 ,将VEC 30 4内皮细胞株培养后 ,观察脑梗死组与对照组PMN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 ;并将PGMS(5 0、1 0 0mg/L)与内皮细胞培养后 ,观察内皮细胞与脑梗死病人PMN的黏附率。③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PMN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明显增高 (t =6 .377,P <0 .0 5 ) ;PGMS 1 0 0mg/L组与PGMS 5 0mg/L组和脑梗死组相比PMN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降低 (F =1 3.4 9,q =1 2 .5 7、8.5 2 ,P <0 .0 5 )。④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PMN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性明显增高 。
滕继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甘糖酯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14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分成早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早期组于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科症状体征不再进展48 h后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则于对症治疗14 d后开始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评分(the modified Edinburgh-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MES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早期组患者的上下肢FMA评分、MESSS评分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整体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范琳琳滕继军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训练康复效果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的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发生率、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8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以同期无脑血管病住院病人9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老龄、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是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灶、较严重的脑白质病变(Fazekas3、4级改变)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具有提示意义。35例(42.7%)病人存在脑微出血,以脑深部最多见,高血压和Fazekas 3、4级脑白质病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4~10个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灶、Fazekas 3、4级脑白质病变在脑微出血者中更常见。脑深部和幕下区域微出血的数目与脑白质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r=0.399、0.404,P〈0.05),脑深部区域微出血的数目与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灶的数目呈正相关(r=0.552,P〈0.01)。结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较常见,可能是高血压性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
孙亚楠孙晓敏孙凤娇宫恒恒滕继军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意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