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健 作品数:40 被引量:211 H指数:9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LAA、SAO、CE、其他明确病因(SOE)和不明原因(SUE)组。比较不同病因组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早期有效率、90 d预后良好率及出血转化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OAST病因分型是否为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538例AIS患者入组,其中LAA组140例(26.0%)、SAO组233例(43.3%)、CE组98例(18.2%)、SUE组58例(10.8%)、SOE组9例(1.7%)。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早期有效的AIS患者共210例(39.0%),其中LAA组56例(40.0%)、SAO组85例(36.5%)、CE组41例(41.8%)、SUE组26例(44.8%)、SOE组2例(22.2%),各组间早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443例(82.3%)AIS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其中LAA组108例(77.1%)、SAO组201例(86.3%)、CE组82例(83.7%)、SUE组45例(77.6%)、SOE组7例(77.8%),各组间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36例(6.7%)AIS患者治疗后有出血转化,其中LAA组10例(7.1%)、SAO组11例(4.7%)、CE组11例(11.2%)、SUE组3例(5.2%)、SOE组1例(11.1%),各组间出血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AST病因分型不是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病因AIS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朱宣 张敏敏 沈红健 沈芳 陈蕾 姜一 袁绘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关键词: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出血转化 静脉溶栓治疗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以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8月1日至2019年9月11日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就诊、以反复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11例,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57例)和对照组(54例,患者仅接受标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采用治疗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早期疗效,其中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0分为有效。采用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远期预后,其中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采用Heidelberg分类标准评估治疗后出血转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ABCD2评分和治疗前TIA发作次数、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静脉溶栓组TIA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0(0,2)次vs 0(0,18)次,P=0.028]。治疗后7 d,静脉溶栓组NIHSS评分下降≥0分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98.2%(56/57)vs 90.7%(49/54),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7 d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率、90 d预后良好率及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结论静脉溶栓可以改善以反复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且远期疗效与标准药物治疗相仿。 吴雄枫 袁绘 沈红健 邢鹏飞 朱宣 张敏敏 林煌斌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药物治疗 血压管理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LVO患者。对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24 h平均收缩压(mSBP)对预后的影响。根据术后24 h mSBP将患者分为低mSBP[100~<120 mmHg(1 mmHg=0.133 kPa)]组、中mSBP(120~140 mmHg)组和高mSBP(>140~160 mmHg)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及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然后将患者分为低中mSBP(100~140 mmHg)组与高mSBP(>140~160 mmHg)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38例,其中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161例(67.65%),预后不良77例(32.3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术前和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核心梗死体积(脑血流量<30%的脑组织体积)及术后24 h mSB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前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SPECTS(OR=1.338,95% CI 1.081~1.657,P=0.007)、术后24 h NIHSS评分(OR=0.838,95% CI 0.785~0.894,P<0.001)和术后24 h mSBP(OR=0.966,95% CI 0.937~0.996,P=0.03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mSBP增高,术后3个月死亡率和术后24 h sICH发生率均升高(P=0.001、0.032),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低中mSBP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高mSBP组(P=0.04),术后24 h sICH发生率低于高mSBP组(P=0.01),术后3个月死亡率与高mSB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术后24 h mSBP是前循环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将此类患者术后24 h mS 张萍 陈蕾 袁绘 朱宣 沈红健 于龙娟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 刘建民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管理 前循环 血管内治疗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伴急性闭塞血管成形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急诊血管成形术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伴急性闭塞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1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基本资料、影像学资料、治疗情况及治疗后血管再通程度[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再通等级评价,mTICI 2b/3级定义为成功再通]及预后与随访结果。结果纳入患者共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为35~81岁,平均年龄为(61.1±11.4)岁。25例患者术前行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核心梗死区体积,其中无核心梗死区患者17例(68.0%),1~10 mL患者6例(24.0%),11~30 mL患者2例(8.0%)。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1/2狭窄者22例(59.5%),M1段远端1/2狭窄者15例(40.5%)。14例(37.8%)接受桥接治疗,23例(62.2%)接受直接取栓治疗。血管成形术情况:单纯Gateway球囊扩张5例,支架成形(Apollo、Enterprise、Neuroform、Solitaire)32例。37例患者在血管成形术后残余狭窄均≤50%,其中30例(81.1%)残余狭窄≤30%,7例(18.9%)残余狭窄介于30%~50%。mTICI 2b/3级再通率为100%,其中3级再通35例(94.6%)。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穿孔出血。术后1周内出现支架内再闭塞3例(8.1%);1例(2.7%)发生同侧基底节区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24 h NIHSS评分增加4分,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4分。29例患者术后3~12个月均行影像学复查,血管再狭窄率达34.5%(10/29)。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伴急性闭塞的支架取栓血管再通率高;急诊血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但偏高的血管再狭窄率不容忽视。 杨文进 张磊 李子付 沈红健 杨鹏飞 刘建民关键词:大脑动脉 血管成形术 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脑卒中组(NIHSS评分<4分,n=50)和中重度脑卒中组(NIHSS评分≥4分,n=30);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0~2分,n=7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为3~6分,n=6)。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外周血炎症指标[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与轻度脑卒中组相比,中重度脑卒中组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43.3%(13/30)vs 18.0%(9/50),P=0.014],NLR较高[2.81(1.93,5.97)vs 2.01(1.64,3.37),P=0.028]。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83.3%(5/6)vs 23.0%(17/74),P=0.007],但两组间MLR、NLR、PLR、SII、SI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重度脑卒中AIS患者外周血炎症标志物NLR较高。 王丽君 张萍 呼延梅华 杨洁 沈红健 沈芳 陈蕾 吴雄枫 刑鹏飞 姜一 张敏敏 朱宣 袁绘 张永巍 杨鹏飞 刘建民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标志物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神经内镜手术对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12月我中心收治的42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22例)和开颅手术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血肿量、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神经内镜组术后残余血肿量<15 mL的患者比例(77.3%,17/22)高于开颅手术组(35.0%,7/20;P=0.022)。神经内镜组和开颅手术组术后90 d预后良好的患者分别为14例(63.6%)和4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内镜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4.5%,1/22)低于开颅手术组(5.0%,1/20;P=0.001)。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神经内镜组的术后90 d死亡率(13.6%,3/22)低于开颅手术组(30.0%,6/20;P<0.001)。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可提高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张敏敏 吴涛 吴雄枫 沈红健 朱宣 吕楠 徐小龙关键词:神经内镜手术 开颅手术 脑出血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5 2012年 一直以来,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慢性疼痛综合征里面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国内无相关患病率报道,在发达国家患病率约0.5%~5.8%。相比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FMS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常常能致残,其造成自杀和意外死亡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尽管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诊断标准,但本病并无风湿的生物标记,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疾病性质存疑。我们就有关FMS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简述如下。 沈红健 赵忠新 黄流清关键词:纤维肌痛综合征 帕金森病和正常颅压性脑积水认知障碍的研究 目的:比较和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正常颅压性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特点,为临床上鉴别两组疾病提高新的... 杨月嫦 沈红健 黄流清 赵忠新治疗性低温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1年 血管内治疗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即使血管成功再通,仍有一部分患者预后不良。治疗性低温是目前极具研究价值的神经保护方法,其有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潜力,但疗效尚不确切。本文就治疗性低温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花伟龙 张磊 李翯 刘鹏 张永鑫 李子付 沈红健 邢鹏飞 张永巍 洪波 杨鹏飞 刘建民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治疗性低温 神经保护 帕金森病和正常颅压性脑积水认知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和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和正常颅压性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特点,为临床上鉴别两组疾病提高新的思路。 杨月嫦 沈红健 黄流清 赵忠新关键词: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