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韶军

作品数:55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艺术

主题

  • 24篇老子
  • 21篇《老子》
  • 9篇简帛
  • 7篇群己关系
  • 6篇哲学
  • 5篇老庄
  • 4篇庄子
  • 4篇郭象
  • 3篇道家
  • 3篇争议性
  • 3篇儒学
  • 3篇字词
  • 3篇考辨
  • 3篇《庄子》
  • 2篇玄德
  • 2篇玄学
  • 2篇学界
  • 2篇异文
  • 2篇中道
  • 2篇中国哲学

机构

  • 50篇海南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3篇汪韶军

传媒

  • 5篇关东学刊
  • 4篇海南大学学报...
  • 3篇北京社会科学
  • 3篇中国道教
  • 2篇南海学刊
  • 2篇兰州学刊
  • 2篇河北大学学报...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云梦学刊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琼州学院学报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驱逐、辩护还是监督——柏拉图《理想国》诗学思想管窥
2016年
围绕柏拉图对诗的态度,学界存在两种对立观点:驱逐说与辩护说。但实际上,柏拉图在这个问题上看法是一贯的,并不存在矛盾之处。驱逐说固然未能揭示柏拉图诗学思想的真面目,"辩护"却也不至于,称"监督"则比较合适。柏拉图要做的是本着真善美三位一体,对诗歌进行"纯净化"。这是其以哲学指导政治之思路的延伸。
汪韶军
雌柔之道抑或阴谋权术?——《老子》第三十六章经义抉原
2021年
古今对《老子》第三十六章多做权谋化的解读,误甚!章首四句“将欲……必固……”的逻辑主语其实是天道,四句只是点出天道人事之物极必反,从而提醒世人于张知翕,柔弱以自处,这正是“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柔弱胜刚强”通常被理解成弱小战胜强大或以柔克刚,有悖常理。此命题实则是说示弱的姿态胜过、优于逞强的态度。“刚强”不是实力强大的他者,而恰恰是争强好胜的自己,故“柔弱胜刚强”不是鼓动我们战胜他者,而是提醒节制自我。章末将这一命题施用于治国理政。“利器”指可能伤人的一切物事,“不可以示人”不是把权谋或什么法宝藏为己用而不为人知,而是反对夸示利器、滥用利器。谆谆告诫世人持守雌柔之道以护惜群己之生命的思想,却总是被歪曲成阴谋权术,堪叹!
汪韶军
关键词:利器柔弱胜刚强
“人见其人,物见其物”——试析《庄子》“见”的思想被引量:2
2012年
《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目的是为万有的真性争取存在的空间,这可以归结为一个字——"见"。"见"即"现",意味着自我与世界之真性的出潜离隐。"真"的出场,需要个体通过"无"的工夫来破除"我"这一知、欲的载体。随着丧我显吾的达成,"我"脱去了遮蔽真实生命的种种束缚,同时也消除了控制占有他者的意志欲求。人与世界均还原出各自的本来面目,双方达成存在论上的合一,在此天籁境界中,世界与人一体自在呈现。这是一种非常可贵、极具现代意蕴的思想,其间透显着道家式的生命关怀与审美情调。
汪韶军
关键词:《庄子》自然主义
《庄子》逍遥义考论与自由观新诠被引量:1
2021年
逍遥一词非由庄子首创。它本是动词,表来回走动或外出闲逛。因其无目的性,又有排遣苦闷之效,故衍生出自由自在的意味,在庄子那里又与自然无为等观念汇聚为崇尚自由的思想。结合群己关系,并以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反观,又可发现:庄子提醒世人(首先是人君、社会权威)丧我显吾,即消除控制占有欲,使自己成为理性的存在者,从而获得积极自由;无己丧我乃能无为,君无为则民得以自然,故庄子是为万有争取实实在在的免受外在强制的消极自由,而非寻求个人虚幻的精神自由;他还反对仁义礼的教化传统,因为用外在的仁义礼约束自我,既不能获得真正的积极自由,还会丧失消极自由。还需注意,庄子伸张的是平等共处、互不凌越的自由,而不是主奴式的自由或为所欲为的绝对自由。循此以进,可以开出万类并生、各适其天的“天放”境界。这是中国文化自身孕育出的可贵的自由理念,并曾给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带去灵感。可见,自由主义在中国并非无源之水,其思想资源便是道家哲学。我们要致力于将其梳理清楚,让他们的智慧之光重现于今。
汪韶军
关键词:庄子逍遥消极自由群己关系
海瑞的儒学见解与践履被引量:2
2014年
文章不太认同已有的海瑞思想矛盾调合说、多元结构说、哲学转型说,转而认为,海瑞可以说是一位独立的思想者,他置身于儒学学派之外,秉着自己对儒学的一贯理解,对先秦儒学及唐宋以来的儒学思想,可取则取,不可取则予以批评;对于程朱、陆王,也不偏袒于哪一家,没有明显的学派意识。
汪韶军
关键词:海瑞儒学
《老子》“大制无割”之章属及其义涵
2021年
最诸本皆当作“大制无割”恩《老子》河上公本、王强本在古今流传最广,受其影响,人们熟知的是“大制不割”。但据河上公注“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割”,则河上公本实作“大制无割”。王弼本貌似作“不割”,收入王弼本注文的《经典释文·老子音义》。“无割”,南宋范应元亦云:“无割,严遵、王弼同古本。”再看王弼注:“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
汪韶军
关键词:经典释文《老子》
“有”的发现与以“无”全“有”--兼谈学界对道家与玄学的某些误解
2020年
在老庄那里,道与万物并不是决定者与被决定者的紧张关系,相反,道为万物的存在与发展留出了广阔的自由空间。老庄哲学的内在理路可概括为:"有"的发现→以"无"全"有"→各适其天。"有"指宇宙全体生命,"无"指无为原则。没有"有"的发现,就不会想到要提出"道"和"无";尊"道"贵"无"不是要贱"有",而恰恰是为了全"有"。郭象错误地理解了形上本体与万物的关系。现当代不少学者又不自觉地以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模式来解读老庄哲学与魏晋玄学,结果将"有"的发现当作郭象的创新,这是误解了老庄哲学与王弼"贵无"论的整体取向,把它们与"崇有"截然对立起来,导致本是老庄已有的思想倒变成了郭象的独特贡献。
汪韶军
关键词:老庄郭象
范应元古本《老子》当源出于傅奕本被引量:1
2019年
南宋道士范应元对老庄思想颇有契会。老学方面,其《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依据“古本”(以下称“范本”),比对当时所能见到的很多《老子》版本,又汇集多家训释,故而在版本、集注方面都有很高参考价值。本文的关注点不在诸家如何解老,而在于范本的版本价值。在这方面,马叙伦《老子核诂》(景山书社,1924年)、奚侗《老子集解》(1925年)、蒋锡昌《老子校诂》(商务印书馆,1937年)、劳健《老子古本考》(1941年)、高亨《老子正诂》(开明书店,1943年)、严灵峰《老子章句新编》(文风书局,1944年)、朱谦之《老子校释》(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等都曾比较多地运用范本参校。
汪韶军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开明书店老庄思想
可道之道与不道之道——兼议“道可道非常道”的双关性义涵被引量:3
2020年
可道非恒道,不德方有德,《道经》《德经》开篇就要冲决世人的常识俗见。合而言之,老子是想让世人明白真正意义上的道与德。恒道既是作为世界本原的自然之道,也是与之相贯通的人间之治道。恒道在宇宙论与伦理政治两个层面都异于固化在语言文字中的可道之道,可表述为不道之道。但老子并未彻底否定言,而是意图警示世人:恒道不在言辞,言的表意功能是有限的;世人不应寻言滞句,更不该把可道之道教条化以自缚缚他。可见,“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隐含着解构威力。
汪韶军
关键词:《老子》伦理政治
格物与比德——程朱、阳明格致论的问题及其可能性解决
2022年
儒学的关注焦点是德性。格物致知是度自然之物,得人伦之知。这正是原始儒家乃至中国古人从自然物象上会取道德启示的比德观念。以此观之,程朱对“格物”的训释比较含混,且存在着知识取向与实践取向的混杂,容易导致知识取向的歧出。阳明转而将格物致知释为在事上推扩良知,这固然凸显了格致论本来的实践取向,但他误以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误把通过格自然之物来获取人伦之知理解成通过格物(正事)来推扩先验的良知;他对格致诚正逻辑关系的把握也有误。而两派的共同问题是,都没有意识到原始儒家的比德观。
汪韶军
关键词:致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