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院前急救
  • 2篇急救
  • 2篇创伤
  • 1篇蛋白
  • 1篇多发性创伤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多药耐药相关...
  • 1篇多药耐药相关...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早期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院内急救
  • 1篇院前
  • 1篇肉瘤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衰竭
  • 1篇肾功能衰竭患...
  • 1篇衰竭

机构

  • 6篇重庆市涪陵中...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汪毅
  • 4篇陈抗侵
  • 2篇叶友坤
  • 2篇刘作金
  • 2篇周勇
  • 2篇龚建平
  • 1篇鲁宗臣
  • 1篇周琪
  • 1篇张建华
  • 1篇刘晓玉
  • 1篇李波
  • 1篇刘川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DNA拓扑酶Ⅱ在骨肉瘤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成年骨组织和40例骨肉瘤组织中MRP1、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0例正常骨组织和骨肉瘤中MRP1、GST-π和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47.5%和0%、70.0%和20.0%、35.0%和80.0%(P<0.05),且随着骨肉瘤分化程度的降低,MRP1和GST-π表达率升高。根据肿瘤大小、患者性别、年龄及就诊前病程长短等分组,MRP1、GST-π和TopoⅡ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但与Enneking外科分期相关。结论骨肉瘤组织中有MRP1、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MRP1、GST-π和TopoⅡ可能为骨肉瘤原发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汪毅周琪
关键词:多药耐药多药耐药相关蛋白骨肉瘤
创伤性休克早期凝血-纤溶系统状态的改变被引量:3
2006年
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存在高凝状态,同时伴有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趋势,故此阶段使用促凝剂并不适宜。在抗休克治疗中,积极祛除休克的病因,尽早纠正创伤导致的凝血-纤溶病理状态才是治疗的关键。
汪毅刘作金陈抗侵叶友坤龚建平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凝血纤溶
多发性创伤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检测6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2小时,1、2、3、7、14天(ISS≥10)血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创伤后血中NO、TNF-α和IL-4水平早期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于伤后第三天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于伤后2周仍显著高于正常。多发性创伤NO、TNF-α及IL-4水平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动态观察多发性创伤患者细胞因子活性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及预后判断。
汪毅周勇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
山区群体性突发事件院前急救现状及对策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针对涪陵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山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院前救治方法。方法对2003~2005年涪陵地区15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5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创伤为多,129起,占82.17%,其次为急性中毒,28起,占17.83%;发生最多的地区为山野和乡镇,101起,占64.33%,其次为城区,32起,占21.02%。结论应增加投入改善城乡急救医疗软硬件条件,改善交通状况,建立组织指挥系统,多部门联动应急,普及急救和安全知识,将危害减低到最小。
张建华陈抗侵汪毅周勇鲁宗臣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院前急救
群体性突发事故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管理被引量:1
2009年
总结了157起群体性突发事故的急救护理管理经验,从介绍急救中心的基本状况出发,描述了群体性突发事故的急救流程,主要包括接警出诊、现场急救、转运伤病员、院内急救、救治工作总结等。认为有条理的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对群体性突发事故的急救效率,救助更多伤病员。
刘晓玉刘川陈抗侵汪毅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护理管理
凝血-纤溶动态图在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肾功能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方法72例危重症患者根据血肌酐值分为正常组(Scr<130μmol/L)和肾衰组(Scr≥130μmol/L),检测两组凝血-纤溶动态图,记录反应时间(CST)、凝固时间(CT)、溶解时间(FT)、平衡时间(BLT)、最大振幅(ME)、平衡指数(BLE)、聚合速度(ACE)和溶解速度(AFE)。结果肾衰组CST、CT和FT延长,BLT缩短,ME增加,ACE、AFE和BLE均降低。结论危重症患者发生ARF时,血液呈高凝和纤溶活性增加状态。
陈抗侵李波汪毅刘作金叶友坤龚建平
关键词:危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