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萃文

作品数:28 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交通大学“青蓝”人才工程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生态
  • 5篇土壤
  • 4篇植物
  • 4篇能值
  • 3篇植被
  • 3篇森林景观
  • 3篇山地
  • 3篇生态系统
  • 3篇能值分析
  • 3篇能值理论
  • 3篇物种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林区
  • 3篇荒漠
  • 2篇地形
  • 2篇地形因子
  • 2篇东祁连山
  • 2篇遥感
  • 2篇森林生态
  • 2篇森林植被

机构

  • 24篇兰州交通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7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环境保护部华...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甘肃省科学院

作者

  • 28篇汤萃文
  • 8篇苏研科
  • 7篇肖笃宁
  • 6篇杨国靖
  • 4篇杨莎莎
  • 4篇张忠明
  • 4篇陈银萍
  • 3篇陶玲
  • 2篇孙学刚
  • 2篇王天强
  • 2篇刘丽娟
  • 1篇方晓航
  • 1篇沈永平
  • 1篇郭明
  • 1篇杨啸林
  • 1篇陈建强
  • 1篇李杰
  • 1篇王国亚
  • 1篇姚雪玲
  • 1篇李小玉

传媒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冰川冻土
  • 2篇林业科技通讯
  • 2篇甘肃科技
  • 2篇经济研究导刊
  • 2篇绿色科技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林业与生态科...
  • 1篇世界生态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能值分析的甘肃天祝县生态足迹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是在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结合能值分析理论提出来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它采用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参数更加稳定,更能反映区域特征;同时,它将所有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太阳能值进行比较,因而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天祝县2007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足迹为0.024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7.1hm2,生态足迹未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汤萃文苏研科杨国靖杨莎莎刘洋
关键词:能值分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迭部扎尕那林区乔木林景观斑块分形分析
2014年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林相图及相关调查资料,采用周长-面积关系的算法对迭部扎尕那林区乔木林景观进行了分形分析。结果表明:1) 乔木林景观类型以针叶林为主,冷杉林面积占乔木林总面积的50.1%,且平均斑块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完整,是该林区的优势林种。云杉林平均斑块面积水平相对较低,分布较为分散,破碎化程度较高。阔叶林分布面积只占乔木林总面积的9.9%。红桦林是阔叶林中面积最大,分布较为集中的类型。2) 乔木林各林种斑块分维值整体较为接近,介于1.1~1.3之间,说明7种森林类型的斑块边界形状复杂程度相当。不同林种景观斑块分维值大小排列顺序为红桦 <白桦 <油松 <针阔混交 <针叶混交 <云杉 <冷杉。其中阔叶林分维值在1.10~1.15之间,混交林在1.23~1.25之间,针叶林在1.25~1.27之间,基本呈现出面积分布越广、海拔分布范围越高的类型分维数也越高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田对植被的破坏程度较大。阔叶林中分布面积最大的红桦林分维数最低。3) 扎尕那林区占整个林区乔木林总面积90%的云冷杉林及混交林种基本上是近成过熟林。年龄结构计算的分维数值各龄组之间差别较大。近成过熟白桦林和中龄针阔混交林的分维数接近1.5,斑块形状复杂,且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中龄红桦林分维值接近1,分布形状最为规则单一,是受农田破坏最大的类型。
齐国翠汤萃文赵士波
关键词:森林景观乔木林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3
2008年
明确环境生物学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根据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充实反映本学科研究的新进展,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改革实验课程,注重课后辅导,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陈银萍陶玲汤萃文
关键词:环境生物学教学内容多媒体
石羊河上游林区景观空间邻接特征及生态安全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在干旱区山地,荒地斑块特征可反映植被的破碎化及退化状况,农田斑块特征可反映自然植被景观受农田开垦的威胁程度,而其它景观类型与这两种类型斑块的邻接特征可间接反映这些类型潜在的植被退化风险大小或受农田开垦的威胁程度。以Landsat/TM及林相图作为数据源,在桌面GIS下解译出石羊河上游的哈溪林区各景观类型,计算了各景观类型与荒地和农田的空间邻接长度和数目比例,并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计算了荒地和农田对各景观的影响面积。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各类型植被退化风险大小和受农田开垦的威胁程度,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灌丛和草地与荒地的邻接边长和数目较大,由放牧活动引起的植被破碎化和退化的风险较大,而乔木林种与农田的邻接长度、数目较大,受农田开垦的威胁较为严重;景观整体植被退化的风险(0.28)高于受农田威胁程度(0.11);各类型植被退化风险值的差别不明显,但灌丛草地相对较高,而各乔木林种受农田开垦的威胁程度明显高于灌丛和草地;基于景观类型空间邻接的生态安全评价分析可以初步反映干旱区山地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威胁程度。
汤萃文张忠明苏研科郭明杨莎莎王天强杨啸林
关键词:森林景观生态安全石羊河上游
铅锌尾矿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铅锌尾矿养分含量低下、物理结构差、重金属含量高以及重金属复合污染等因素已构成金属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难题。针对铅锌尾矿污染的特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铅锌尾矿修复技术:基质改良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分析了不同修复技术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铅锌尾矿库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铅锌尾矿库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夏孝东方晓航李杰汤萃文
关键词:铅锌尾矿基质改良植物修复
甘肃省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的判定
该文以甘肃省11个主要天然林区作为优先保护区判定的基本地理单位,以天然分布的木本植物、兰科植物、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和森林群落类型的区系丰富度、特有性和等级性作为评价生物多样性的指标,对各林区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类型多样性分别...
汤萃文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森林植物
文献传递
基于GIS的林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青藏高原东部迭部益哇沟林区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为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提高林地资源利用价值,以迭部县益哇沟林区为研究区,运用GIS软件进行信息分析与处理,对研究区林地生态适宜性的影响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成分、土壤机械组成)进行等级分级并分配权重,综合对研究区的林地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树木生长状况较好,整体林地适宜性处于较优水平,属于Ⅰ等适宜性林地,适宜发展经济适用林以及快速丰产林。林地生态适宜性各等级所占面积比例排序为:Ⅱ等适宜性林地(42.39%)>Ⅰ等适宜性林地(34.89%)>Ⅲ等适宜性林地(15.71%)>Ⅳ等适宜性林地(7.21%),林区以Ⅰ等Ⅱ等适宜性林地为主,主要集中在中部及东南部地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7.28%。
王蕊汤萃文李震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GIS高寒地区
祁连山典型林区生态服务功能间接价值估算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常规和替代市场评估技术,对祁连山北坡东段哈溪林区有机质生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定CO2和净化空气5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进行了估算,并对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哈溪林区5种服务功能总价值为52061.00万元,其中森林、灌丛和草地分别为19510.34万元、25200.01万元和7350.65万元。按有林地面积推算,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是天祝县国民生产总值的3~5倍,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远远超过了当地社会创造的经济价值。就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而言,灌丛提供的总价值最大。
汤萃文陶玲杨国靖苏研科肖笃宁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流域尺度上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被引量:25
2013年
以苏子河流域内54个水质采样点为基点,生成6种尺度的河岸带缓冲区,并借助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8种景观指数.分别从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类型组成两方面,对景观指数与水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景观格局在不同缓冲区内对流域水质具有不同的效应.当缓冲区距离≤300 m时,旱地、建筑用地、水田为主要的景观类型组成,其面积比例、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最大形状指数、景观斑块聚集度指数均较高,农田的连通性较高,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在距离河流较远的区域(缓冲区距离>300 m),林地面积比例较高,林地聚集连通程度较好,对水质改善具有一定作用,但不明显.该流域耕地、建设用地等对水质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
杨莎莎汤萃文刘丽娟李小玉叶寅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质
民勤荒漠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24年
以甘肃民勤连古城荒漠区5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MBC、MBN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的最大值出现在红砂群落(282.90 mg/kg),土壤MBN最大值出现在膜果麻黄群落(28.27 mg/kg)。(2)不同植物群落间,白刺群落的微生物量熵(qMB)最大,最小值出现在人工梭梭群落,5种植物群落间土壤qMB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的最大值出现在白刺群落,显著高于膜果麻黄群落和人工梭梭群落。(3)土壤MBC、MBN与生态化学计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MBC与土壤全氮(TN)和有效磷(E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硝态氮(NO_(3)^(-)-N)和含水率(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MBN与土壤WC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EP和速效钾(A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TN、NO_(3)^(-)-N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冗余分析进一步显示,NO_(3)^(-)-N和TN是影响土壤MBC、MBN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MBN不同,以红砂群落和膜果麻黄群落最为显著;土壤TN、EP、土壤NO_(3)^(-)-N和WC是影响土壤MBC的主要因子,土壤WC、土壤EP、AK、土壤TN和NO_(3)^(-)-N是影响土壤MBN的主要因子。
汤萃文王瑛瑛李春霖张玉霞郑传贺苏艳斌
关键词:民勤荒漠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